駱江濤
“興趣的培養(yǎng)是語文學習的前提,知識的積累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方法的習得是語文學習的關鍵,能力的形成是語文學習的目標,習慣的養(yǎng)成是語文學習的保證,人格的完善是語文學習的延伸。”這是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及教研工作實踐中形成的教學思考。
“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學習興趣需要培養(yǎng)”,以學生、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生活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語文。
以學生為本,巧用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良好的學習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特別是一年級教材,無論是拼音、識字還是課文,大都配有優(yōu)美的情境圖。授課教師若能以學生為本,根據(jù)學情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情境圖,結合教學巧設情境,則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坝信d趣才有學習”,進而極大地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
如《ɑ o e》的拼音教學中,教師就可巧用情境圖。因為一年級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較強,首先映入學生視野的不是要學習的“ɑ o e”,而是情境圖中唱歌的小女孩兒、喔喔叫的公雞、浮水的白鵝。利用好情境圖,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思維興趣點,更要符合編者的意圖和教學的需求。小女孩兒張大嘴巴發(fā)出“ɑ-ɑ-ɑ”和畫面“白鵝e-e-e”,這是發(fā)音練習的提示和鞏固,小女孩兒的頭形加小辮外形像“ɑ”,白鵝的倒影像“e”,這是形的提示和鞏固。因此,以整個情境圖為起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你在圖中看到了什么?他們在做什么?今天要認識的拼音寶寶就藏在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嗎?這樣層層遞進,切實把以生為本、情境教學、結合編者意圖靈活結合起來,從拼音教學第一課就把學生帶進濃濃的漢語拼音學習氛圍中。
以學習為本,教學結合,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先教后學,以教導學”“教學相長”“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些理論原則都是以學生學習為本、教學結合的有機統(tǒng)一?!耙詫W習為本”的“學”重點在教師的教、示范,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是看、聽、想、模仿。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很重要。教不好,學生就不會有學習興趣?!傲暋钡闹鹘鞘菍W生,是學生學后的練習、溫習、復習。教師在學生“習”時的任務和作用是指導、指正、評價。
教師的示范引領至關重要。如課文《秋天》中“一”字讀音的朗讀教學,“一片片葉子”“一群大雁”“一會兒”“排成個‘一字”中“一”的不同讀音,就需要教師先范讀,再教讀,然后學生自行練讀。以識字《口耳目》中的書寫教學為例,讓學生了解基本筆畫、筆順,在一次次練習中自主讀帖、描紅、臨寫。在讀帖的過程中教會學生一看結構、二看占位、三看關鍵筆畫。結構分上下、左右、半包圍、全包圍,占位要觀察例字在橫中線、豎中線及四個方位格的位置,關鍵筆畫是起支撐和穩(wěn)定作用的筆畫。以上這些知識都需要教學結合,在教中讓學生學會、掌握,再給予其展示機會,學生就會有成就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教學結合要充分發(fā)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教師教和學生學完美融合。教是為了不教,教服務于學。教的時候要及時示范引領,讓學生更輕松地學。
以《課標》為本,定準目標,提升學習興趣
以拼音教學為例,如果不準確研讀《課標》,不定準教學目標的話,只會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甚至扼殺其學習興趣?!墩n標》明確要求:“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以《課標》為本,把握“準”是“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只要能拼讀準確即可,而不是要求學生能“拼寫”。字(詞)和對應音節(jié)連線是拼讀檢測,但如果讓學生給生字注音則是“拼寫”的要求。正確書寫音節(jié)很容易拔高為多默寫,正確書寫的關鍵是寫正確、規(guī)范,可以參照課本上的范例來書寫,少寫幾個,把它寫好。而多默寫則是人為拔高要求,增加了學生書寫量,又讓默寫沒有范例參照,純憑記憶。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不以《課標》為本,沒有準確把握《課標》要求,錯誤地拔高拼音學習,就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加重學習負擔,影響學習興趣,甚至使學生焦慮、沮喪,畏懼拼音學習。如此一來,何談學習?因此,以《課標》為本,定準目標,不要人為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以生活為本,學以致用,強化學習興趣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生活中處處能學習和運用語文。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運用語言的愛好和習慣,讓學生學以致用,不斷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大街上有很多店鋪的招牌,超市里有很多商品標志,公園里有很多提示標語,這些都是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素材。走在大街上,去超市購物,到公園游玩,都可以讓孩子讀出認識的字,產(chǎn)生學以致用的成就感。陪伴的大人還可以把詞組中孩子還不認識的個別字,及時教給他們。
例如,“百姓量販”中的“百姓”二字孩子們都非常熟悉,但對“量販”二字比較陌生?!鞍傩樟控湣边@個固定詞組很多孩子都聽大人說過無數(shù)次,大人若能及時教認,孩子就經(jīng)歷了漢字從“音”到“形”的學習過程,獲取了猜測、推測的成就感和學以致用的幸福感。如此,孩子在生活中體驗了識字、用字的快樂,在語境中學習了“由易到難”的整體識記方法,在生活中做到了識字“音形義”全面掌握的有機統(tǒng)一。
綜上所述,以學生為本,巧用情境;以學習為本,教學結合;以《課標》為本,定準目標;以生活為本,學以致用?!八臑楸尽毕嗷B透、相互融合、有機統(tǒng)一,就會激發(fā)、培養(yǎng)、提升、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啟智、增慧”的過程中培根、鑄魂。活用“四為本”,會讓每個學生愛上學習,愛上語文,愛上生活。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