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
馮夢龍是明朝著名文學家,蘇州人,曾在福建省壽寧縣當過4年知縣,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七品縣令”。
馮夢龍的一生主要是搞文學創(chuàng)作,做官只做了4年。他十幾歲時就考中了秀才,但后來始終考不中舉人,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馮夢龍57歲那年。實在沒辦法了,他就去補了一個貢生。貢生不能做縣令,只能做官吏中的吏,于是馮夢龍就去了丹徒縣(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做訓導,在當?shù)毓ぷ髁?年,得到上司賞識并被舉薦給皇帝。但此時的馮夢龍已經(jīng)60歲了,而且既不是舉人,更不是進士,于是皇帝就把馮夢龍派到福建省壽寧縣做縣令。
壽寧縣在當時屬于山高水冷之地,非常偏僻。
馮夢龍當時有個朋友,是福州布衣文人,同時也是藏書家。他評價馮夢龍是當時福建57位縣令中工作做得最好、最有才干的,但也是最清閑的。他這個評價很有趣,要想做到最清閑,當時就是不亂作為,不給老百姓增加額外的麻煩,更不動歪念頭去搜刮民脂民膏,有空就讀點書、寫點文章。所以,馮夢龍這個官做得很清閑。
馮夢龍這個官是如何做的呢?6個字:公正、愛民、清廉。
馮夢龍為官,第一個特點是公正,就是能夠公正地處理案件和糾紛。那時候的縣官,重要職能之一就是斷案,當?shù)乩习傩赵u價縣官好不好,主要看斷案好不好。《壽寧待志》記載了好幾個馮夢龍斷案的故事。馮夢龍到壽寧就任后,得知有個地方叫泗洲橋,那里有一個土豪劣紳叫陳伯進,壞事做盡,無法無天,老百姓都怕他,但以前的壽寧縣令都拿他沒辦法,因為陳伯進有勢力有靠山。馮夢龍先派了一名公差前去通報陳伯進:“有人告你橫行鄉(xiāng)里,你得來縣衙一趟。”結(jié)果陳伯進不僅不給公差開門,還用開水把公差給澆了。公差回來之后,馮夢龍于是決定智取。他利用去建甌府城匯報工作后返回壽寧的機會,途中突然帶著人抄小路到達泗州橋,一舉擒獲陳伯進并繩之以法,這一下就振奮了民心。
馮夢龍為官,第二個特點是愛民。當時,縣令除了能斷案,還要能收得上來賦稅。明代中期以后,皇帝因為各種原因,經(jīng)常額外加稅,老百姓負擔很重,苦不堪言。馮夢龍很無奈。于是,他整理出某幾年增加的賦稅和老百姓增加的負擔情況后,向上級報告,希望上級來調(diào)查研究,體察民情,為老百姓減輕負擔。馮夢龍從“一念為民之心”出發(fā),把“為令之谷”與“壽民之艱”聯(lián)系了起來。
馮夢龍做官,第三個特點是清廉。馮夢龍的清廉比較特殊,不是表現(xiàn)在拒絕別人賄賂上,因為當時在壽寧根本沒有人去賄賂他。馮夢龍的清廉是要做事,本來該由縣衙撥款的,但是,縣里財政沒有錢,他就自掏腰包來做事。到壽寧第一天,馮夢龍看到壽寧縣城連城門都沒有。這是因為70年前倭寇三次襲擾壽寧,把城門給毀掉了。70年間,很多任縣官都想修城門,但由于縣里沒錢,往上打的報告又都石沉大海,所以一直沒有城門。馮夢龍到達縣城的當晚,因為沒有城門,老虎直接溜進城來,所幸沒有傷人,只是咬傷了老百姓的家畜牲口。馮夢龍認為,城門事關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一定要修城門。他向上面打報告,上面仍舊沒批錢給縣里。馮夢龍就把自己的薪俸捐出來,并帶頭集資,最終湊夠了錢,修了城門。城門修好之后,還要除虎害。馮夢龍經(jīng)過仔細查訪,發(fā)現(xiàn)當?shù)赜袀€周姓獵戶很擅長捕獸,于是專門請他來制作捕獸陷阱,最終除掉了虎患。
馮夢龍的為官之道還不止于此。他還關心作為縣令不需要關心的事,比如發(fā)現(xiàn)當?shù)厝瞬豢床《盼讕煟^問;當?shù)厝硕聼饺』?,他發(fā)現(xiàn)這樣做很容易燒毀山林,就專門去提醒山民。
他處理了作為古代縣令不需要處理的問題,比如說移風易俗。他發(fā)現(xiàn)壽寧有重男輕女溺女嬰的惡習。在當時,處理這種民間惡習是很不容易的,但馮夢龍認為事關民生,一定要管。于是他就貼出通告,禁溺女嬰,并情真意切地講道理,還配套實施了行政措施和司法措施。
在短短4年的為官生涯中,馮夢龍有激情,敢擔當,不怕勞苦,不怕挫折,盡力而為,從容地應對了任職期間的很多問題。
(殷欣奎薦自七一網(wǎng) 七一客戶端/《松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