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綜述

2021-04-17 04:34張偉峰李婉琳徐紹華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 2021年2期
關鍵詞:現代化體系國家

張偉峰,李婉琳,徐紹華

(昆明理工大學 a.馬克思主義學院;b.法學院;c.學報編輯部;云南 昆明 650500)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圖譜進行了系統(tǒng)描述,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應該“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fā)展什么”進行了全面回答,是一篇閃爍著馬克思主義光輝的綱領性文獻和政治宣言書?!稕Q定》繼承并深化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大政治命題,指明新時代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方向。本文通過梳理歸納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相關研究文獻,揭示并闡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現狀和未來發(fā)展趨勢,以期推動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向縱深發(fā)展。

一、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理論闡釋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涵極其豐富,有鮮明的理論品格和科學嚴謹的邏輯結構,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制度建設的時代特征。

(一)科學內涵

1.國家治理體系的概念。趙永春[1]24認為從人學的角度看,國家治理體系是由人的治理理念、人的治理方式、人的治理工具、當家作主的人及治理對象5類因素組成的相互制約、協調運轉的組織系統(tǒng)。高長峰[2]87提出國家治理體系是對國家進行治理的制度體系,是一套在黨的領導下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涵蓋政治、經濟、文化以及黨建等多個領域的體制機制。婁成武等[3]6強調國家治理體系包含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體系,該體系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管理國家各類事務。

2.國家治理能力的概念。陳培永[4]20指出國家治理能力主要包含兩類能力,分別是對治理制度的執(zhí)行能力、對活躍在制度環(huán)境中各類治理主體的治理能力。趙永春[1]25從人學視角闡述了國家治理能力,認為該能力是國家治理體系中人解決各類社會困難和問題、管理社會各領域事務的能力,其主要工具包括國家制度、政策、法律措施等。高長峰[2]87提出治理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治黨治國能力及利用國家制度推動改革發(fā)展、治理內政外交等各項社會事務的能力。

3.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概念。趙永春[1]24-25認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是治理主體和治理客體之間治理關系的相互適應;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包含國家體制機制及人的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婁成武等[3]6強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完善國家的各項制度體系,提高制度的執(zhí)行力和執(zhí)行效果。陳培永[4]19指出國家治理現代化就是民主化與法治化。

(二)認知視角

1.“三維”理論。趙秀芳[5]提出應從生成維度、價值維度、復興維度認識和把握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王梅枝[6]認為應從價值取向維度、歷史維度、實踐績效維度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yōu)勢。李忠雙[7]指出應從因事而舉、因時而進、因需而新等三個維度把握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多維”理論。洪向華等[8]提出“五重維度”理論,認為應從治理的時間維度、空間維度、主體維度、客體維度、價值維度認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張文顯[9]闡述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五個核心命題,分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創(chuàng)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五個方面。

3.“邏輯體系”理論。王鈺鑫[10]認為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具有深刻的歷史背景、實踐基礎和理論依據,是由13個方面組成的內涵豐富、邏輯嚴謹的體系。陳延慶等[11]提出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思想內涵極其豐富,要達到全面深刻理解必須將其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之中。

(三)形成依據

1.理論基礎。金民卿[12]26闡述了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建立的理論依據,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體理論、政黨理論、國家理論。李安峰[13]3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劉志昌[14]21指出我國國家治理體系是建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及中國化的系列理論基礎之上。

2.實踐基礎。丁志剛等[15]38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建構提供了基礎。李君奇等[16]指出以憲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孔新峰[17]12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自我探索和內生演化,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3.歷史依據。王令金[18]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濟建設成果及文化教育科技等事業(yè)的發(fā)展,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奠定了框架基礎、物質基礎、人才基礎??仔路錥17]13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基于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經驗總結、得失研究及其發(fā)展的歷史脈絡。

(四)邏輯內涵

1.“四重邏輯”說和“一體兩翼”說。黃維銘等[19]闡釋了國家治理體系的邏輯構造,涵蓋堅持黨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堅持人民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堅持在合作共贏的努力中實現人類共同價值訴求、堅持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古洪能[20]認為在國家治理體系中,黨的功能是主體,國家政權和社會組織是兩翼。

2.“政治邏輯”說和“頂層設計”說。錢再見[21]論述了人民政協作為國家治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治邏輯,認為人民政協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國家治理中發(fā)揮著鞏固共同政治基礎、擴大政治共識、激發(fā)民主政治活力的作用。張煥金[22]指出《決定》從頂層設計層面明確了必須堅持和完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分層對接層面提出了各項制度必須堅持的根本點及發(fā)展方向。

(五)時代特征

1.理論框架。宋世明[23]提出制度層次和功能構成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理論框架:按制度層次分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按制度功能分為制度吸納力、制度整合力和制度執(zhí)行力。徐奉臻[24]認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等13項制度建設實踐路徑,使中國之治的制度圖譜更加系統(tǒng)。

2.品格特色。陳碩等[25]提出當代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特色鮮明,主要體現在誰來治理、如何治理等重點問題上,充分實現了穩(wěn)定性與創(chuàng)新性、集中性與廣泛性、有效性與價值性三個統(tǒng)一。劉輝[26]認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源、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滋養(yǎng)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體系的理論特色。

3.邏輯理路。周峰等[27]提出在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黨的領導與以人民為中心、理論性與實踐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的有機融合,開辟了一條超越西方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有效途徑。陸玉林[28]強調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歷史邏輯涵蓋文化根基發(fā)展路向,理論邏輯是這個復雜系統(tǒng)中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系和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實踐邏輯是必須遵循的檢驗原則、客觀規(guī)律和基本要求。亓利[29]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包含四部分內容,分別是深厚的歷史底蘊、長期的探索實踐、獨有的顯著優(yōu)勢、豐富的實踐成果。

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理論探索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是一項十分宏大的系統(tǒng)工程,既需要科學謀劃、有序推進,又需要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強大合力。

(一)路徑選擇

1.“一元路徑”說。吳傳毅[30]14認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必須通過實施全面深化改革來完成。任緒保[31]指出只有在黨的領導下,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及依法治國才能助推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汪玉凱[32]提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政務信息化發(fā)展戰(zhàn)略和詳細規(guī)劃。

2.“三維路徑”說。呂普生[33]指出把我國的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徑是優(yōu)化調整國家治理體系的結構與功能,創(chuàng)新完善國家治理體系運轉機制,增強國家治理和執(zhí)行制度的能力。龐明禮[34]提出中國國家治理效能的實現需要頂層設計決策機制、層級節(jié)制監(jiān)督機制、高位推動執(zhí)行機制之間相互關聯、協調運轉。

3.“多維路徑”說。吳偉等[35]認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應增強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多元主體力量建設、細化人民政協職能、發(fā)揮人民政協平臺作用、加強國家治理中制度機制的運用。龐金友[36]提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要以制度為基本框架、以人民為價值導向、以黨的領導為堅強核心、以依法治國為重要保障、以全球治理為責任擔當。李淑芳等[37]認為把現代化各項原則融入到“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執(zhí)政黨相關制度體系建設之中,通過破解制度建設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二)推進方式

1.“單一方式”說。荊學民等[38]認為中國共產黨應通過中國特色政治傳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王軼[39]強調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助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余洋[40]強調了黨建工作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價值,認為要通過加強黨建工作來引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研究。

2.“二維方式”說。常慶林[41]15認為參政黨應從自身建設發(fā)展的主觀維度和參政黨參與社會管理的客觀維度著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李彩鵬[42]提出只有在實踐中實現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有機結合,才能加快建設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步伐。

3.“多維方式”說。韓克芳[43]指出應通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正確處理法治和其他治理方式的關系、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的政法隊伍等路徑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劉海濤[44]認為應通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從嚴治黨、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助推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吳傳毅[30]12-16提出要以創(chuàng)新治理理念為思想引領、以全面深化改革為路徑選擇、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戰(zhàn)略重點、以解決好制度執(zhí)行難題為突破點、以加強黨的領導為根本保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4.“復合方式”說。王曉霞[45]認為只有突破利益藩籬的機構改革,通過職能體系、領導體系、治理體系、武裝力量體系、群團工作體系的構建,領導力、執(zhí)行力、組織活力、戰(zhàn)斗力的提升才能真正推動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宋世明[46]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關鍵在于深入實施黨和國家機構改革。

(三)力量源泉

1.實體推動力說。高衛(wèi)星[47]15認為人民政協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殷嘯虎[48]提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必須要依托統(tǒng)一戰(zhàn)線自身獨有的功能與優(yōu)勢。陶志勇[49]指出工會在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制度體系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擔負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使命。

2.軟實力推動力說。袁惠民[50]認為文化自信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趙磊等[51]提出領導干部堅持服務發(fā)展大局的戰(zhàn)略思維、堅定發(fā)展信心的歷史思維、抓住治理關鍵的辯證思維、提升治理效能的法治思維及增強憂患意識的底線思維將有助于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陳培永[4]20強調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3.制度推動力說。丁志剛等[15]38認為國家制度建設與國家治理緊密聯系,國家制度的現代化建設強力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商兆鑫[52]指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要不斷提高黨和國家治理社會各項事務制度的現代化水平。

4.素質推動力說。呂蔚[53]認為公共參與是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必須要具備的一種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并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能有效推動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屠靜芬等[54]指出從人的現代化視角看,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需要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解放思想、增強社會活力。

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動力系統(tǒng)

專家學者對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各項任務的外在關鍵因素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責任主體、保障措施、支撐力量三個方面。

(一)責任主體

1.重要責任主體說。婁成武[3]5認為政府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責任主體。常慶林[41]15指出參政黨是國家治理的重要主體之一,在此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趙永春[1]24強調人是國家治理體系的責任主體,建設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需要現代化的人作為支撐。

2.二元主體說。劉志昌[14]22認為在治理主體上,中國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和人民主體地位的有機統(tǒng)一,即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并發(fā)揮人民主體作用。包大為[55]提出黨是國家治理的責任主體、人民是新時代的治理主體,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責任主體和治理主體共同努力。

3.多元主體說。陳金釗等[56]認為國家治理強調多元主體的共治格局,政黨、國家、政府、社會組織、經濟組織、公民等都是參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主體。滕明政[57]強調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始終堅持人民的根本主體地位,更好發(fā)揮政府、人大、政協、民主黨派等既有治理主體的作用,積極引導社會組織等新興主體參與國家治理。

(二)保障措施

1.領導力保障說和綜合保障說。顏曉峰[58]認為提升黨的領導力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證。郭廣平[59]提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理順治理主體之間的協調匹配、必須樹立治理的基本理念、必須遵循六個“緊緊圍繞”的具體路徑、必須創(chuàng)新國家治理的方式、必須積極總結地方治理經驗。

2.制度保障說。金民卿[12]28指出中國共產黨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李安峰[13]4強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作用,認為其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保障。

3.法律保障說。徐琦泉[60]認為完善的法律體系是國家治理制度有效運行的保障。劉占奎等[61]指出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保障。

(三)支撐力量

1.多元支撐體系。姚艷紅[62]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包含歷史文化、精神力量、文化制度。唐皇鳳[63]分析了支撐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制度,包括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繁榮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等六大體系。

2.重要支撐體系。喻中[64]認為兼顧政治性與法律性的地方立法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高衛(wèi)星[47]16強調人民政協是科學決策的重要載體,能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智力支持。朱兵[65]指出文化法律制度是健全并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評價與展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國內理論界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了多層次、多視角研究,涌現了一批極具代表性的理論成果,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向縱深發(fā)展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奠定了穩(wěn)固的基礎。盡管理論界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掌握其本質特征和價值追求,但是就現階段的研究而言,還存在學理研究不夠深入、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等問題。

(一)主要成就

1.形成了階段性研究成果。專家學者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了較為深入、細致的理論闡釋,研究內容涵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依據、邏輯構造、時代特征等核心要素;從理論層面探索了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方式,圍繞實現路徑、推進方式、推動力量進行了分析;研究了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各項任務的外在關鍵因素,深入探討并總結了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責任主體、保障措施、支撐力量的內容。

2.推動理論研究深入開展。一是從國家科研管理機構到各有關職能部門均設立了數量不等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的課題,加大了對此類課題資助力度,為該類課題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產生了大量的理論研究成果,從中國知網等搜索結果看,新時代以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為關鍵詞發(fā)表的文章有3900多篇,研究領域涉及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中國政治和國際政治、法理、馬克思主義等學科。三是全國各地舉辦了多場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理論研討會,如“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國家與邊疆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學術研討會及云南省委、《求是》雜志社在昆明聯合舉辦的“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理論研討會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理論研究引領改革實踐。一是青海省久治縣實行“十戶長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黨的群眾路線,推動由鄉(xiāng)村治理體系建設向城鎮(zhèn)、社區(qū)治理體系建設的延伸[66];貴州省余慶縣以“四在農家·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為載體,完善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建設,處理好社會發(fā)展不協調的各種矛盾,形成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余慶經驗”[67]。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誕生于中華民族推進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堅持和完善了國家的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具體制度[68]。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我國行政體制大致經歷了改革開放前的四次改革和改革開放后八次較大規(guī)模的改革探索,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奠定了堅實的載體基礎[69]。

(二)存在問題

1.學理性研究深度不夠。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已由基礎理論闡釋轉入深度研究階段,但仍有部分文章在對其基本概念和內涵進行研究闡述,甚至少數文章在簡單機械地復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內容。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總結凝練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哲學基礎、構造體系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格局尚未形成,未能充分發(fā)揮哲學、管理學、法學等學科的協同效應。

2.指導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有待提高。從文獻檢索結果看,已發(fā)表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類的文章偏重宏觀理論研究,實踐類文章較少,特別是關于基層實踐類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已有文獻以分領域、分專題研究為主,缺乏系統(tǒng)性。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現狀及歷史研究較少,對國家治理體系不健全及治理能力不足的深層次原因分析不足;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評估體系的研究不夠深入。

3.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性不足。在基礎理論研究中多采用概念分析法、文獻調查法、定性分析法、功能分析法等,限制了研究的縱深發(fā)展,導致出現了大量宣傳類、文獻解讀類應然性文章。這些文章研究方向重疊、研究內容趨于一致,多數涉及到實現路徑、推動力量、推進方式等關鍵詞,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同質化現象。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證研究缺少有效的樣本分析和可靠數據資料作為有力支撐。

(三)研究展望

1.加強學理性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為依據,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構造體系、實踐路徑、時代背景、歷史貢獻等開展深入研究闡釋,充分彰顯其價值追求、使命擔當和理論邏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寬泛的科學體系,包含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方面面,自身性質決定了其涉及學科的多樣性特征,今后要綜合運用哲學、管理學、法學等多學科理論思維、理論框架、研究方法、分析手段進行深入研究。

2.提高理論指導改革實踐的能力。加強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兩個層面的研究,特別是分層對接層面研究??偨Y基層實踐成功經驗和有益做法,加大系統(tǒng)性、整體性研究力度,深度挖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內在價值,出版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高水平專著,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整體建設水平。以是否有利于經濟社會發(fā)展、是否有利于提高新時代國家治理水平、是否有利于實現社會和諧穩(wěn)定為指引,加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評估體系建設。

3.創(chuàng)新理論研究方法。在實證研究和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開展深層次理論研究,把宏觀理論應用到具體實踐,針對不同治理領域和治理區(qū)域分類提出治理方案,推動解決當前國家治理的困境和現實問題。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等大視野出發(fā),聚焦我國改革發(fā)展面臨的實踐難題及重大理論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加強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案。立足中國國情開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踐研究、理論研究,積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國家治理現代化體系。

猜你喜歡
現代化體系國家
邊疆治理現代化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三位一體”建體系 長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