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美國歷史上最老的總統(tǒng)。
拜登在近半個世紀里一直心懷入駐白宮的夢想,他自20多歲開始從政,三度競選總統(tǒng),最終他抓住了這最后的機會,在78歲高齡成功當選美國總統(tǒng)。
小約瑟夫·羅賓內特·拜登于1942年11月20日出生于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市。13歲時,他與家人搬到了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在那里他的父親找到了從事汽車銷售的工作。拜登是四個兄弟姐妹中的第一個,他在那里就讀了當?shù)氐囊凰熘鹘虒W校。盡管他擅長體育運動,但拜登的成績平平。他童年最大的挑戰(zhàn)是克服語言障礙──口吃。
拜登的口吃源自于家族中的一位叔叔。他在接受大西洋月刊的采訪時稱:我從4歲開始口吃。我很難說出自己的完整的名字。我的頭會因為嚴重的口吃而顫抖。人們會認為我有帕金森氏癥?!?/p>
這種不安的經歷一直伴隨他到中學時代。在回憶錄中,拜登回顧過自己曾經將要讀的內容背下來,以免在課堂上出糗。有一次,一個老師取笑他的缺陷,叫他“拜拜拜登”。那個老師是一名天主教修女,她隨后遭到拜登母親的破口大罵。拜登憶述,母親當時威脅說要“將你頭上那塊修女頭巾打下來”。他因此也有了一個綽號:結巴喬“直到今天,我仍然記得那種恐懼、羞恥和全然的憤怒,就像它發(fā)生的當天一樣清晰,”拜登寫道。不過,到他中學畢業(yè)的時候,他已經克服了口吃。他說,這是他幾個月來一直對著鏡子說話并放松臉部來訓練自己的結果。當然,他的另外一個方法,是不斷的念誦葉慈等詩人的詩作,并在夜晚拿著手電筒,在鏡子前練習發(fā)音咬字。
不過,在他備受壓力或者一時詞窮的時候,這個毛病還是會偶爾發(fā)作。“口吃不會隨著人的年齡增長而變嚴重,但克服它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和精力,”約翰·亨德里克森在《大西洋》雜志一篇講述拜登這段往事的文章中寫道。他說,沒有人能根治這個毛病,他們只是找到方法來繞開它而已。中學之后,拜登入讀特拉華大學,之后轉到雪城大學法學院。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離他在大學假期里結識的妮莉婭近一些。他們最終成婚,而拜登的政治生涯也在他們回到威爾明頓不久后開始。
拜登至今仍是美國口吃協(xié)會的會員,在今年八月拜登接受民主黨總統(tǒng)提名大會上,一位13歲戴著牙套、面露燦爛笑容的孩子說:“若不是因為喬.拜登,我今天不會在這里對你們說話?!眴膛c這個孩子是同一個口吃俱樂部成員。喬用自己的方法幫這個孩子克服了口吃。這一幕讓人們感受到拜登的痛苦以及他做為一個口吃患者取得的成就。但這些并掩蓋不了拜登在辯論期間數(shù)度結巴,口吃問題顯而易見。
拜登在媒體上坦承他成年后有時說話仍會出現(xiàn)“卡卡”,說明了他時而口誤的原因。
拜登在接受訪問時稱,當他遇到口吃的人,常常會留給對方自己的私人電話號碼。他說:他們可以打給我。這種隨時可以把電話留給有需要的人的做法,使拜登的形象,在美國民眾中非常接地氣,親民。這也使他在與特朗普式的精英貴族風格,區(qū)別了出來。
現(xiàn)年78歲的拜登從政很早,1973年時便已經成為特拉華州的聯(lián)邦參議員,一直干到2009年。拜登遭遇的第一場家庭悲劇發(fā)生于1972年,也就是他當選聯(lián)邦參議員30天后,就遭遇了家破人亡的慘劇,夫人娜伊莉雅和三名子女一同遭遇車禍。
1972年12月18日,喬·拜登身在華盛頓。他接到了妻子與女兒的死訊。
他的妻子娜麗亞開車載著他們的幼女娜奧米在街上被一輛大貨車撞了,兩人當場身亡。兩個兒子博和亨特也身受重傷。
當時,這家人正要去買圣誕樹,而剛當選參議員的拜登,正在國會辦公室對工作人員候選人進行面試,還準備敲定為全家人買下一所新住宅。
拜登與他的第一任妻子娜麗亞·亨特在雪城大學相遇,并于1966年結婚。那時的拜登正可謂愛情事業(yè)雙豐收。在這段婚姻里,拜登與妻子生了三個孩子,分別為博·拜登、羅伯特·亨特、娜奧米·克里斯蒂娜。事業(yè)上,拜登在30歲那年成功當選美國聯(lián)邦參議員。為了照顧兩個兒子,他考慮過放棄剛剛得到的參議院席位,還仔細想過去當牧師。
“我從來不知道原來我可以如此憤怒,我感覺上帝用可怕的方式愚弄了我一番,我很生氣?!卑莸窃诨貞涗浿袑懙?。直到那一天之前,拜登的人生還一直扶搖直上,順風順水。
這個當時29歲的民主黨人在一場很少人覺得他有勝算的競選中,打敗了已經當了兩屆的共和黨對手,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二年輕的參議員。
在當時已被里查德·尼克松和一眾共和黨人打得一敗涂地的民主黨內,他被認為是一名前途無量的政治金童。
拜登其后每天都需要從他在威明頓的寓所搭乘一個半小時的火車到華盛頓特區(qū),直到現(xiàn)在也如此。
1987年,拜登宣布參加美國總統(tǒng)競選,但是他被認為非常有希望成為即肯尼迪之后美國歷史上第二年輕的總統(tǒng),但是當年9月,有人質疑拜登在演講詞中使用的名言其實并無出處,他擔心聲譽受損,于是退出了競選。轉年2月,更糟糕的事情發(fā)生了,他被診斷出腦動脈瘤。
在拜登2007年出版的回憶錄《守住諾言》中,他描繪了那時的情形:經常頭痛和脖子疼,需要隨身攜帶一大瓶的撲熱息痛。1988年2月的一天,拜登結束了在羅徹斯特大學的演進后回到酒店,然后昏迷了5個小時。他回憶道:“腦海中閃爍著閃電,強烈的電擊般的感覺,接著是我從未有過的疼痛。”這段話就是小特朗普在今年競選時諷刺拜登的來源,原話是:“拜登的腦子被炸過兩次,所以他在大多數(shù)時間里想不起來自己干過些什么?!?/p>
第二天早上,拜登盡管感到虛弱和不適,還是堅持著飛回了威明頓,回到家后不久,他被送往當?shù)氐氖ジダ饰魉贯t(yī)院,檢查結果顯示脊髓液中有血液,這意味著大腦中的動脈可能正在泄漏。CT掃描顯示,他的腦底下方有一個動脈瘤,手術是生存的最好機會。但治療后大都留有不同癥狀的后遺癥。
拜登寫道,他在華盛頓特區(qū)的沃爾特·里德國家軍事醫(yī)學中心接受了顯微外科開顱手術,這種手術幸存的幾率是50%,同時很可能雖然醒來,但大腦出現(xiàn)嚴重缺陷。他寫道,“也許我本來應該對此感到恐懼,但我那時挺鎮(zhèn)定的”,“事實上,我感到淡然,覺得自己像在廣闊的大海中輕輕漂浮。這讓我感到驚訝,但我沒有真正的死亡恐懼。我很早就接受了這樣的事實,人的命運并不總是公平的?!?/p>
那時,拜登的第二任妻子吉爾和繼女與他在一起,并決定在康復治療期間讓他與工作“完全隔離”,不接任何電話,包括當時的總統(tǒng)里根兩次打來電話慰問,也被吉爾拒絕了。1988年5月,拜登接受了第二次手術,并獲得了成功??祻蜁r,拜登承認自己對自己的外表有意識:他很瘦,右眼皮下垂,前額右側肌肉沒有反應。
拜登寫道,最初,醫(yī)生不確定他的右側肌肉是不是就此永遠“死”了,但6個星期后,他前額和臉頰的肌肉又開始起作用。兩次開顱腦部手術引起的并發(fā)癥導致他的肺部出現(xiàn)血塊,進而使他接受了另一次手術。拜登始終堅韌不拔,在經歷了七個月的恢復期后重返參議院。
拜登說,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真正休息”。到了8月,他恢復過來并獲得醫(yī)生的許可返回國會,他在特拉華州首次公開露面演講,告訴數(shù)百名當?shù)孛癖?,他已經獲得了“生命中的第二次機會”。拜登在書中寫道,“2008年患病的經歷,給了我一個重要的教訓:與生死相關的事,才是真正緊急的事”,“我雖然像往常一樣堅定不移,充滿激情,但我不再覺得,自己必須贏得每一個時刻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我了解到,失敗,即使是像結束總統(tǒng)競選,那一刻的失敗,同樣無法確定我自己的墓志銘該如何書寫”。
康復后的拜登可以稱得上美國政壇一棵常青樹,長期在參議院重要委員會擔任要職,并在2008年作為奧巴馬的搭檔贏得美國總統(tǒng)選舉,2009年就職副總統(tǒng)。那次競選時,他的競選團隊曾向《紐約時報》公布長達49頁的醫(yī)療記錄,表明拜登術后多年健康狀況良好。
但癌癥的陰影并沒有離開這個不幸的人。2015年5月30日,拜登家族發(fā)布聲明,宣布大兒子博伊因患腦瘤去世,終年46歲。博伊的葬禮在拜登家鄉(xiāng)特拉華州威明頓的教堂舉行,約1000人前來致哀,除了拜登家族,還有多位政界人物與政府高官參加。
博伊也是民主黨人,2007年至2015年初擔任特拉華州檢察長,離任后加入一家律師事務所,特拉華州不少議員認為,博伊會在2016年角逐州長一職。這些人甚至認為,他會跟隨父親腳步,登上全國政治舞臺。不過,欠佳的身體狀況阻擋了他的前行道路。2010年,博伊因為輕微中風短暫住院。
2013年8月起,他因“喪失方向感且身體虛弱”住進休斯頓的安德森癌癥醫(yī)學中心開始與癌癥作斗爭。美國癌癥治療的費用使拜登也不堪承受,擬賣房為兒子支付帳單。奧巴馬阻止了他,說,美國不能讓自己的副總統(tǒng)去賣房子,救自己的兒子。并答應借給他錢。
經過手術、放療與化療,博伊于2013年11月病愈出院,但2015年春腦癌復發(fā),5月19日入院,兩周后去世。
博伊去世,年僅46歲,對拜登的打擊其實很大,二子亨特年輕時放蕩不羈,博伊一直有意愿也有能力繼承家族的政壇衣缽。2008年,拜登接受民主黨副總統(tǒng)候選人提名時,便是在博伊介紹下登場,從那以后博伊便成為了美國政界的潛力股。
在整個競選過程中,特朗普父子一直不斷觸及拜登生命中最悲慘卻又一直在勇敢面對的東西:癌癥。拜登自己患過腦動脈瘤,他最看重的長子博伊壯年時死于腦癌,2016拜登在擔任副總統(tǒng)時開始領導美國的“癌癥登月計劃”,誓言像當初完成登月壯舉一樣,整合美國科技資源,用12年時間一舉攻克癌癥。而特朗普和他兒子卻在諷刺說,拜登腦子有病,拜登的孩子一事無成,“拜登在政府里干了50年,治療癌癥?早干嗎去了?”
CNN的評論員稱“特朗普家族如果輸?shù)袅诉x舉,最缺的不是支持他的選票,而是“缺德”。這就是為什么在今年總統(tǒng)選舉首次電視辯論中,當特朗普諷刺拜登的孩子是“失敗者”時,拜登當場聲音嘶啞,眼含淚水對著攝像機說,博伊自愿參軍獻身國家,去了伊拉克和科索沃執(zhí)勤,“他不是一個失敗者”。
辯論結束后,拜登痛斥特朗普的惡劣言論“令人厭惡,在我從政生涯中,我從未對共事的人、總統(tǒng)或任何人感到如此失望”。同時,特朗普這番話也讓美國軍人們備感失望,《軍事時報》在總統(tǒng)競選首場辯論后的民調顯示,特朗普在現(xiàn)役軍人中的支持率只有37%,低于拜登的41%。
事實上,這是很不明智的言論。拜登和哈里斯這對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獲得提名后,在全美關注癌癥的社會群體中引起了轟動,包括癌癥患者、他們的家屬、醫(yī)療專業(yè)人士和研究人員,他們都希望拜登當選,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和拜登一樣,與這一疾病有著緊密關聯(lián),拜登當總統(tǒng)將為癌癥研究優(yōu)先提供資助和支持。
別忘了,副總統(tǒng)哈里斯的母親也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名專門研究的博士,她是發(fā)現(xiàn)荷爾蒙雌激素與乳腺癌相關的研究團隊成員,這一發(fā)現(xiàn)為開發(fā)幾種成功治療這一疾病的療法奠定了重要基礎。
拜登領導美國癌癥登月計劃,擬用12年在癌癥治療上取得重大突破?
更支持拜登的是醫(yī)療人員,特別是在一線治療和研究癌癥的醫(yī)學專家。2016年當時的總統(tǒng)奧巴馬曾設立以副總統(tǒng)拜登為首的“白宮抗癌登月計劃特別小組”,開始落實當年1月在國情咨文中提到的“癌癥登月計劃”,而選擇拜登牽頭,拿奧巴馬的話說,抗癌對拜登來說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他自己是癌癥患者,兒子也因癌癥去世。在那份國情咨文中,奧巴馬說道:“為了我們所失去的摯愛,為了我們仍能拯救的家人,我們要讓美國成為能一勞永逸攻克癌癥的國家?!?/p>
拜登在就任這一職位第一天便在一篇解釋性文章中說,癌癥研究學界在一個問題上基本達到共識:“我們處在轉折點上,科學已經準備就緒”。拜登表示,過去10年中,醫(yī)學界在基因組學、癌癥免疫療法、病毒療法和聯(lián)合療法等方面取得了“驚人進步”,現(xiàn)在擺在面前的任務是要打破數(shù)據(jù)屏障,盡一切努力推進癌癥研究的進展速度。該計劃提出的總體目標是,要使癌癥研究的相關進展速度翻一番,在5年內取得原本計劃10年取得的進步成果。
鑒于奧巴馬將于2017年1月卸任,拜登指出,他領導小組將全力留下建議,為下屆美國政府的抗癌政策打下基礎,任期他的主要工作有兩個,一是作為“催化劑”推動各機構加強數(shù)據(jù)分享,利用日益強大的超級計算能力,加速癌癥研究的發(fā)展;二是要讓更多患者獲得“改變游戲規(guī)則的療法”。
拜登說,目前在美國,僅有5%的癌癥患者得以參加有關臨床試驗。這其中,多數(shù)患者都無法獲得自己的數(shù)據(jù)。因此,需要研究怎樣讓更多患者參與臨床試驗,并降低臨床試驗的成本。拜登寫道:“我們想要的不是漸變,而是在通往攻克癌癥道路上的巨大躍進。這就是這個‘登月計劃的目標?!?/p>
可惜,這一計劃在特朗普上臺后便被束之高閣,于是拜登在卸任副總統(tǒng)后自己搞了一個慈善組織“拜登癌癥倡議”,其工作重點還在“癌癥登月計劃”的幾個主要領域,試圖通過從根本上改變系統(tǒng)的文化和基礎設施來加速癌癥研究的進展,包括數(shù)據(jù)共享,數(shù)據(jù)標準化,臨床試驗,患者導航,癌癥預防和就醫(yī)機會。
所以,拜登今年參選伊始,就得到了廣大醫(yī)學專家的公開支持。
不僅是癌癥,美國81名諾貝爾物理學、化學及生理醫(yī)學獎得主9月底發(fā)表聯(lián)署信,支持拜登。聯(lián)署得主稱贊拜登尊重科學,聽從專家指引,相信他能夠帶領美國順利抗疫。聯(lián)署由本身是物理學家的民主黨眾議員福斯特發(fā)起,信中寫道:“美國歷史上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需要領袖們意識到科學在制訂公共政策中的價值。拜登長期從事公共服務,且始終愿意聽取專家建議,理解國際合作價值,尊重移民對美國知識生活的貢獻。作為美國公民和科學家,我們誠摯支持拜登擔任總統(tǒng)?!?/p>
78歲的拜登會死在他的任期上嗎?
在拜登取得選舉勝利的時候,媒體已經在討論這位美國歷史上最老的總統(tǒng),會否死在自己的任期辦公室里?
他們擔心自己選出了一個病夫,或者一個“癡呆”患者。事實上,從選舉一開始,拜登就身陷各種健康疑問。媒體一直嘲諷拜登“失語”、忘言等,甚至有媒體認為他有早期癡呆的現(xiàn)象。并認為這可能是他在1988年兩次動脈瘤手術的后遺癥。
拜登這些在競選中暴露出的健康問題,也許會一直成為困擾這位美國歷史上最老的總統(tǒng),以及美國未來的重要問題。(來源:微信公眾號“CC周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