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中軍
【摘? 要】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人出口成章,妙語連珠,能隨口說出文學作品中的經(jīng)典語;有的人運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語言,讓人回味無窮;有的人說出來的話語通俗易懂……真正的語言藝術(shù)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也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最根本的使命。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表達;小組合作;愛國情懷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5-0060-03
【Abstract】In real life, some people speak out in chapters, witty words, and can speak the classic words in literary works casually. Some people use homophonic and pun rhetorical language, which is endless aftertaste. The words spoken by some people are refined language summed up by people in life, especially grounded, can truly express the inner thoughts of ordinary people, and show superb language skills. Some people speak out of context, often because the speaker is unintentional and the listener is intentional, which has caused many misunderstandings and unnecessary trouble. The real language arts will be scored by the people and scored by history. Cultivating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mission of Chinese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Emotional expression; Group cooperation; Patriotic feelings
一、語文教學中欣賞情感的表達
語文教學中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欣賞能力,只有體悟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才能更好地領悟課文的主題思想。比如,學習古詩《鳥鳴澗》,首先要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就是要追求田園生活,追求一種平靜的生活,求得心靈上的凈化。那么這種情感在古詩當中是通過一個個意象表達出來的,作者在這里通過桂花、村民、春山、月亮、小鳥,這些日常生活當中普遍的意象,賦予自己的情感色彩,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引導學生感知古詩情感,帶領學生一同翻譯解析原文“春耕農(nóng)忙時節(jié)過去了,人們開始閑暇了,坐在桂花樹下聊聊家常做做家務,過著一種非常閑適的生活。在一個天氣晴朗的夜晚,月亮從東山頂升起來了,山中留宿的小鳥以為是天亮了,就撲棱一下飛起來了,鳴叫的聲音在山谷中久久的回蕩……”這是一種何等寧靜和諧的夜晚,這是一幅何種寧靜和諧的農(nóng)村生活景象,這種境界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得到。
二、語文教學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反復的朗誦,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愛國情懷。因此,在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當中,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的個人素質(zhì)和道德的培養(yǎng),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圍繞學生的思想教育開展教學工作,把愛國主義教育落到實處。如在教學愛國課文時,詳細訴說故事背景,聯(lián)系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愛國戰(zhàn)士首領,體會戚繼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愛國情懷,把學生真正培養(yǎng)成愛社會主義國家,熱愛中華民族,熱愛科學文化,尊敬師長,團結(jié)友善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學生只有在教師的培育下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才能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實現(xiàn)正向發(fā)展,更能夠深刻理解中華優(yōu)秀文學中所體現(xiàn)的愛國情操,實現(xiàn)德育與語文教育成果雙豐收。
三、在小組合作中學習語文
一個班級是由很多學生組成的,每個學生有自身的優(yōu)點,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優(yōu)點把他們組合成不同的小組,讓每一個學生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共同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語文小組合作中,有的學生善于組織安排,能夠調(diào)動起小組成員的學習積極性;有的學生思考能力特別強,喜歡分析問題,探究問題,這樣的學生是小組成員當中的骨干,教師應引導他們發(fā)揮自己思考問題能力強的優(yōu)勢,帶領其他組員共同進步;有的學生善于總結(jié),喜歡把各種問題綜合起來形成組內(nèi)的集體觀點,這樣的學生適合代表小組組織語言,進行小組發(fā)言;有的學生喜歡逆向思維,總能提出與他人不同的觀點,引起小組內(nèi)部同學的熱烈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往往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收獲。
比如,教學《落花生》這一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子女”,對花生身上的優(yōu)點進行深入討論,并讓一位小組成員對小組的討論結(jié)果進行總結(jié)發(fā)言。這樣的方法不但開闊了學生的思路,也為提高他們語文學習能力打開了新的大門。通過小組活動,不同的學生總是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給大家?guī)硪环N新的思維方式并引導其他學生站在新角度去思考問題,構(gòu)成學習共同體,有利于充分發(fā)揮集體智慧和實現(xiàn)學習目標,促使大家共同進步共同提高。通過小組合作,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全面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四、語文教學的板書設計要多樣化
一篇課文的板書應該怎么設計,一方面要根據(jù)課文的實際內(nèi)容來設計,另一方面也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老師的教學風格來進行設計,板書設計不應該一成不變,而應當豐富多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育教學的質(zhì)量。比如教學一首詩歌,教師可以嘗試設計出一幅美妙的畫面。王維的詩句:“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痹娭杏挟?,畫中有詩就是這句是最好的寫照。像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板書只用文字可能難以重現(xiàn)詩中所述,教師可嘗試將板書內(nèi)容設計成一幅清靜優(yōu)雅的中國山水寫意畫,增加板書與課文的契合度。有些課文中,存在著體現(xiàn)中心思想的重點詞句,那么教師在設計板書的時候,便要著重圍繞課文當中的重點詞語和中心句子。如課文整體呈現(xiàn)并列式結(jié)構(gòu),每一段有一個中心句,教師可以把這些中心句羅列在黑板上,清晰且易懂。又如說明文,往往會運用各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形狀、顏色、大小、結(jié)構(gòu)、數(shù)量等等,這個時候教師如果把這些數(shù)據(jù)羅列成一個表格的形式,便能夠全面細致地向?qū)W生反映出事物的特點。在一些邏輯性非常嚴密的議論文當中,可以用推理的方式,清晰的表達作者的推理邏輯思維。
總而言之,要根據(jù)課文的實際內(nèi)容,靈活多樣的設計板書的內(nèi)容和形式,用此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課文內(nèi)涵,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聽、寫結(jié)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需要多方共同完成,因此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學會傾聽和表達十分重要。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多聽多看,提高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說在教學有關新聞類的文章時,教師可以不必局限于課文內(nèi)容的閱讀,有選擇地讓學生聽聽廣播新聞,鼓勵他們嘗試把所聽到的內(nèi)容復述出來。這樣的做法一是訓練學生集中精力傾聽對方言語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二是訓練學生良好的語言能力,畢竟學生在復述的過程中,需要經(jīng)歷思維加工的過程。通過聽的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掌握一定的語言表達技巧,提高基本的語言技能技巧。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身邊的節(jié)日、活動,引導學生多寫,用筆尖記錄生活。如學生參加清明節(jié)話題作文比賽,述說參觀烈士陵園后的感想,教師可抓住這個教學機會,把“先抑后揚”的寫作手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在參觀烈士陵園時“聽”到的故事,編寫成文章。如作文的前半部分是對革命烈士英雄事跡的描寫,到了結(jié)尾部分就要高度的頌揚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贊揚他們?yōu)榱诵轮袊恼Q生,前仆后繼英勇獻身,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這種精神,才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才有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xiàn),這樣就能把革命者的偉大意義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六、學習網(wǎng)絡語言提高語言藝術(shù)水平
隨著網(wǎng)絡走進千家萬戶,與人的生活緊密融合到了一起,網(wǎng)絡流行的術(shù)語,有的契合年輕人的心理需求,比較新穎奇特;有的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反映時代熱點問題;有的與老百姓的油鹽醬醋茶深度融合,已經(jīng)成了人們的常用語;有的是新生事物的代名詞,代表了時代潮流。這種語言藝術(shù)形式,在文學作品里時常能看到。比如:“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蓮們?!保斞浮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Ade”是德語“再見”的意思。運用夾雜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作者的心境——對那種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的熱愛與留戀,也表達了作者那種無可奈何的悲哀心境,使行文起伏跌宕、曲折多姿。還比如:“你的話,我連標點符號都不信。”“人生就像打電話,不是你先掛,就是我先掛?!边@些比方非常貼切生動,語言風格詼諧幽默,起到了理想的修辭藝術(shù)效果。諸如此類的語言不勝枚舉,從修辭的角度去欣賞,妙趣橫生,別有一番味道。那么在實際的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學習這類語言的藝術(shù)特色,分析此類語言所運用的修辭手法以及遣詞造句的方式方法,在自己的寫作實踐當中,活用此類語言,使自己的語言生動形象,妙趣橫生;還可以仿寫,提高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語言藝術(shù)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需要長期的積累才能有所成就,教學實踐中,需要一邊探索積累一邊學習運用,循序漸進,才能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
總之,學生學習語文是一個長期積淀的過程,語文學習涉及的內(nèi)容方方面面,教師在教學時應更加謹慎,選擇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內(nèi)容,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欣賞能力和綜合文化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李如鸞.初中語文教學的漫談[J].人民教育,2015(12).
[2]柳斌.常用修辭用法[M].長城出版社,1999.
[3]賴兆蕓.修辭語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山西教育(教師版),2017(18).
[4]郭雅琴.淺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25).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