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軍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無論從思想內容、語言形式上,還是從情感內涵上都是學生學習的經典范本,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著力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努力抓住其中蘊含的情感點,將語文閱讀教學與情感教育相結合,使學生知其所起,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情感教育價值,促進學生的情感能力養(yǎng)成。
一、在情與景的“焊接點”流連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毙W語文教材中有了很多描寫景物的文章,這些文章大多都不是單純地寫景,其中有著豐富的情感內涵。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具有各自的美感與詩意;社會生活中的普通景觀在特定的場景下,也同樣能夠體現作者獨特、細膩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情與景之間的“焊接點”,通過多媒體,利用視頻、音頻、圖片等為學生展示相關景物,調動學生的思想情感,使學生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能夠從中感受、體會景到深處情更濃的意境。
例如,講授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五冊《花的學?!芬徽n時,文中“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等語句,形象地描繪了一個充滿童趣的畫面。教師通過播放相關視頻,配以若干卡通畫面,讓學生展開豐富而細膩的想象,如上學的孩子們、犯錯誤被罰站的小孩兒、衣著鮮艷地沖出學校的孩子們……這些“活潑、可愛、積極向上”的情感自然就蕩漾在學生的心頭了。
二、在情與情的“變換點”徜徉
“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觀?惟壑谷幽深,峰巒起伏,乃令游者賞心悅目?;蚪^崖飛瀑,動魄驚心。山水既然,文章正爾。”袁枚在《李覺出身傳評語》中的這番話告訴我們,文章好比觀賞山峰那樣,需奇勢迭出,最忌平坦。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細細研讀文本,準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與起伏。同時,教師還要準確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調,為學生的情感教育作好鋪墊,準確把握文本的情感變化,讓學生能夠與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使情感教育更加生動、鮮活。
例如,講授部編版小學語文第六冊《我不能失信》一課時,教師應該緊緊抓住以下兩出描寫引導學生體會小宋慶齡情感?!安恍校〔恍?!我走了,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這一處表明了小宋慶齡自己的態(tài)度,此時她已經不再猶豫了;“不,媽媽。您說過,做人要信守諾言。如果我忘記了這件事,見到她時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經想起來了,就不能失信了!”這部分內容是前一部分的遞進,讓學生從小宋慶齡猶豫到堅決、從“不好”到“不能失信”的情感變化中,對小宋慶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對學生以后做人做事有一定的啟示。
三、在情與文的“爆發(fā)點”瞭望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寫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這句話的意思是能夠打動人心的事物,沒有能超過情感的,沒有不是從語言開始的,沒有比聲音更切合的,沒有比道理更深入的。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受年齡、經驗和智力水平的影響,他們對文本中的情感認識不夠深刻,不能使情感與靈魂產生共鳴。教師在挖掘文本情感時,要關注情與文的“爆發(fā)點”,組織學生用語言表達,用聲音傳遞,通過多種形式感受文本表達的思想感情,以此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七冊《呼風喚雨的世紀》一課,課文開篇氣勢磅礴,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說明了一個事實:“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中篇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文末更是振奮人心:“在新的世紀里,現代科學技術必將繼續(xù)創(chuàng)造一個個奇跡,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學生暢想了21世紀科技發(fā)展的愿景,表達了自己的各種奇思妙想,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他們的情感在此處得到盡情抒發(fā),熱愛科學、探索科學、成為新世紀的主人等這些情感充斥著他們的心胸。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點的把握和運用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教師應該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安市角斜鎮(zhèn)老壩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