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帆
剛上初中的時候我很開心。我媽是本校老師,每天可以一起去學校,學校開教職工運動會,同學們喊“張老師,加油”“李老師,加油”,我不管,我只喊“媽媽,加油”!
但到了初二我就沒那么自在了,我進了實驗班,英語老師就是我媽。我一下子想了很多:我媽會提問我嗎?提問時叫我乳名還是學名……
我愁得不行,跑去問班主任能不能調(diào)換一下班。班主任以前是我媽教過的學生,跟我很熟,她說:“你傻呀!實驗班很多學生想進都進不來……”然后就不理我了。
我媽卻一如既往,跟沒事一樣,我覺得她是裝鎮(zhèn)定,說不定心里也打鼓:萬一我女兒是個笨蛋,考倒數(shù)第一怎么辦?萬一我女兒上課不守紀律怎么辦……
眼看第二天就有英語課了,我媽還是不提這事。我有點沉不住氣了:“媽媽,你說我上課問你問題,是叫‘媽媽好,還是叫‘老師好?”她看了我一眼說:“都可以,反正你叫什么,我都是你媽?!蔽疫€是不放心:“媽媽你知道嗎,語文老師很喜歡提問我,一節(jié)課提問我好幾次,同學都說他偏心。那你會老提問我嗎?”我媽似乎有點不耐煩,說她一般是按學號順序提問,不大會重復。我還有很多問題要問,但我媽起身出去了。
終于,我們母女第一次以師生關(guān)系見面了。我媽先自我介紹,又讓我們上臺介紹自己,都要講英語。不少愛出風頭的家伙手舉得老高,說的無非就是自己叫什么,幾歲了,長大了要當大夫、當教師、當科學家,等等。我媽每個都夸,這個也“Good”,那個也“Good”。剩下的同學都跟我一樣不好意思舉手,我媽開始點名,第一個叫到的,就是學號為一號的我!
我明明會很多英文的自我介紹,被點到名字卻有點蒙,迷迷糊糊走上講臺,一開口,居然也只說了自己的名字和年齡,匆匆拋下一句“希望和大家交朋友”就跑下臺去。我感覺很丟臉,但我媽也夸我“Good”,還把“交朋友”寫在黑板上,讓我們都記住。我總算松了一口氣。
由于升級考試考得好,班主任讓我做英語課代表,我每天收發(fā)英語作業(yè),交到我媽辦公桌上。我媽還是媽媽的樣子,經(jīng)常給我瓶酸奶喝,或者幫我梳一下頭發(fā)。但我卻不敢像以前那樣在辦公室橫沖直撞了。我規(guī)規(guī)矩矩站在辦公室門口喊:“報告!”別的老師開玩笑,說“不許進”,我就真的不敢進去。幾次之后,老師們都不開玩笑了,頂多摸摸我腦袋,說我長大了。
我記得我曾收到高中部一個學長的情書,洋洋灑灑三頁稿紙,除了最后幾句表白,基本就是一篇題為《我的老師》的作文。他提到親愛的戴老師(就是我媽)從不對學生發(fā)脾氣,他生病缺課時為他補習,他迷惘時給他做指路明燈……看完我都嫉妒了:我媽從來沒給我補習過功課,而且,我經(jīng)常很迷惘,她好像也沒做過我的指路明燈!是不是我媽根本沒把我當學生?想著想著,我心里便有些憤憤。
但我終究還是媽媽的學生,而且還是個好學生。我此后的英語成績一直不錯,直到今天還在受益。還是要感謝我的媽媽——戴老師!
摘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