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雪蓮
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采用以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知識的傳授量很多,但是學生的理解不夠,并且往往都比較枯燥,因此在很多時候人們認為學習語文只要讀讀背背就可以了。但是在一線教學的語文老師認為,語文的學習并不能光靠死記硬背,更多的是一種融會貫通以及運用自如的能力。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由于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孩子們天真爛漫,對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他們最害怕的就是枯燥的課堂,一堂課40分鐘讓他們坐得端端正正,只需豎起耳朵仔細聽,再用心把知識記住,誠然,這樣的教學是存在著問題的,孩子們需要更多的體驗,我們教師應當鼓勵孩子把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以及疑惑提出來,這樣我們才能“對癥下藥”。因此,教師的授課方式也需“因人而異”,與時俱進地探索出多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不僅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還促進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語文課是小學一門重要的科目。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傳道、授業(yè)、解惑”和“教書育人”這些重任基本落在了語文課上。語文課與其他科目比較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①語文課的內(nèi)容非常的廣泛。天文地理,人文歷史等,是一門比較綜合的課程,學的范圍很廣泛;②語文課比較于其他科目,實踐性稍微要弱一點。我們知道,現(xiàn)在新課改提倡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去討論探究去發(fā)現(xiàn)??墒窃趯嶋H的操作過程中,如果教師的引導方式不對,課堂效果就不明顯。其次,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歡這種方式的,有的孩子不善于探索性學習,那么他們在課堂上就會顯得無所事事,開小差,說話就不可避免;③語文課更需要空間讓孩子們來聆聽教師的教誨并進行發(fā)言,而對于某些好動的孩子,這就成了他們不喜歡語文課的原因,我曾對班上幾個上課經(jīng)常開小差的孩子做過調(diào)查,孩子的回答是只要動手的,他就能專注,反之,對于需要聆聽的,他就沒有耐心;④挑戰(zhàn)性強,低段語文學習,重在朗讀、識字和寫字,朗讀尚可,至于識字和寫字時很多基礎差孩子的痛處。平時習慣不好的孩子,上課該學習的時候不學習,每天的學習內(nèi)容就會落下來,日積月累,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壓力。那么,怎樣的語文課堂會受到孩子們的青睞呢?
一、朗讀魅力經(jīng)久不衰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朗讀具有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朗讀,可以讓心靜下來,讓孩子們走進文本的世界。比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就是一篇特別適合朗讀的課文。找一首輕音樂,全班學生跟著老師一起配樂朗讀,讀完之后,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學生展開想象,當所有的孩子的心被靜謐的音樂所感染,被優(yōu)美的課文和豐富的想象所感染,就連班上平時最調(diào)皮的孩子都深深陶醉,加入朗讀和品味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他所說的:“老師,我仿佛看到了夜晚天空中的繁星?!蔽蚁脒@節(jié)語文課無疑是成功的。朗讀,抑揚頓挫的聲調(diào),或豪放,或婉約,讓孩子們走入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去體會一把不同人生的精彩,而這些,只需一本書。對于低段的孩子,朗讀作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孩子們學文伊始,更應該帶領他們走入漢子的發(fā)音美,節(jié)奏美的世界,從而加強孩子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朗讀不僅僅體現(xiàn)在它是學習語文的一種手段,而是在它是一門學課?,F(xiàn)在朗讀學越來越多的被專家研究。誠然,朗讀有自己的獨特魅力,在于它把無聲的文字變成了有聲的語言,在于朗讀也是讀者的一個再創(chuàng)作過程,融入自己獨特的生命感受和體驗。朗讀作為低段最重的方式,要引起教師的重視,如何引導,讓孩子們愛上朗讀,這也是老師思考的題中之義。
二、“課文劇”備受青睞
把學過的課文排演出來,這也是學生非常喜愛的一種方式。處于這個階段的孩子們內(nèi)心是充滿童話的。他們渴望更多角色的體驗。而我們很多課文正可以利用表演的形式來上,比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自己去吧》這篇課文,是小鴨和小鷹在他們各自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學會了“游泳”和“飛翔”的本領。我讓孩子們來演演小鴨和小鷹,讓他們揣摩角色的感情讀出相應語氣。經(jīng)過反復讀,最后進行演繹,這篇課文要傳達的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了,就是教育孩子們:自己去做,而不是一味依賴父母。
“課本劇”這種教學方式是響應新課改的一個重要方面。傳統(tǒng)的課堂,只讓學生在字里行間去設身處地的感知作者的情感,這種體驗不能不說是有弊端的,首先,表現(xiàn)在教師傳達給學生的體驗是否為學生所能領會的;其次,“經(jīng)驗之談”往往不夠深刻,學生無法深入。而“課本劇”則不同,它首先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然后讓孩子們根據(jù)課文的語言文字來進行表演,經(jīng)過這樣的實踐之后,學生們的體驗更加深刻了。
三、翻轉(zhuǎn)課堂,學科融合
我校開展的360度圓桌教學,即各門學科進行融合,不同學科的老師坐在一起備課,然后走進課堂進行教學。例如,二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圖畫》就可以開展學科融合??上扔烧Z文教師講授課文,讓學生從字里行間去體會秋天的美,再由美術(shù)老師上課,可以根據(jù)課文的詞語讓學生展示作品。這樣的課堂生動活潑,也可以將課文內(nèi)容更加扎實的掌握好。
學科的融合,不是簡簡單單地將兩門學科放在一起,而是有機地整合。同一個教學內(nèi)容,從不同學科的角度出發(fā),有不同的解讀方式。而學科的融合則是取長補短,集思廣益,給孩子們一個更加完整、全面的印象,避免了以往各自為營的教學方式。
新課改實行多年來,已經(jīng)取得了不少成效。新課改首先是對一線教師提出巨大挑戰(zhàn),要求教師轉(zhuǎn)變傳統(tǒng)觀念,從高高的權(quán)威的位子上走下來,和學生平等地相處。課堂,不僅僅是教師一個人的戲劇,教師從一個主角轉(zhuǎn)變?yōu)橐幻麑а荨,F(xiàn)在的教學,追求科學、民主、人性,究根結(jié)底就是要為學生服務。教師要為學生服務,教學方式應該靈活多樣,應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應該是行之有效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做作的。當然,教學方式改革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還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探索,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