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飛,鄭海瀾,汪晟,黃丹江
本文價值:
子宮血管周上皮樣細胞腫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屬罕見婦科腫瘤,術前極易誤診,且國內外針對該病的影像學研究極少。既往研究認為PEComa無特征性影像表現,而筆者發(fā)現的本例患者子宮PEComa具有特殊性的T1加權像(WI)高信號,究其原因或與腫瘤內的黑色素含量相關,不同黑色素含量的子宮PEComa或可呈現出不同的影像表現,因此尚需要進一步積累病例進行觀察。
血管周上皮樣細胞腫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 又稱肌黑色素腫瘤(myolomelanocytic tumor),是一組臨床少見的間葉源性腫瘤[1],主要累及肝、肺和腎,罕見于子宮。子宮PEComa多發(fā)于子宮體漿膜下,少數發(fā)生于宮頸及黏膜下,惡性者罕見。本文報道了1例發(fā)生于子宮頸的惡性PEComa病例,并進行文獻復習,既往報道的子宮PEComa的影像表現無特征性[2-4],而本例特征性的MRI T1加權像(T1WI)高信號表現值得關注,提示該病的影像學表現有待進一步探究。
患者,女,47歲,因“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半個月,加重1 d”于2019-06-30入住臺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颊?個月前因“陰道大出血”在本院行診刮術,術后提示“子宮PEComa”,患者選擇保守止血治療后出院,未手術。半個月前無明顯誘因下陰道流血,量少,色暗紅,無腹痛,于外院口服中藥止血治療效果不佳。1 d前患者自覺陰道流血量較前增多,伴較多血凝塊,無腹痛、腹脹,無胃寒、發(fā)熱,無惡心、嘔吐,為求進一步治療入住本院。??茩z查:陰道內少量暗紅色血液,無臭味,陰道黏膜完整;宮頸大,宮頸口微開,見血凝塊堵塞,宮頸管膨隆,質地軟,無舉痛,無接觸性出血。
實驗室檢查:腫瘤標志物未見明顯異常。紅細胞計數2.05×1012/L〔參考范圍:(3.80~5.10)×1012/L〕,血紅蛋白66 g/L(參考范圍:115~150 g/L),血細胞比容0.19(參考范圍:0.35~0.45)。
CT檢查示:宮頸增粗,見一類圓形等密度占位,增強后動脈期明顯均勻強化,靜脈期呈等密度,邊界尚清,大小31 mm×35 mm,盆腔左側見數枚腫大淋巴結,見圖1。MRI檢查示:宮頸見一大小40 mm×35 mm×32 mm的占位,T1WI、T2WI以高信號為主,內見點狀T1WI、T2WI低信號影,彌散受限,病灶邊緣見流空血管,增強后病灶較均勻、明顯強化,界尚清(見圖2)。盆腔左側見數枚腫大淋巴結。
圖1 患者CT檢查結果Figure 1 Result of uterus CT scan
圖2 患者MRI檢查結果Figure 2 Result of uterus MRI
手術:行腹腔鏡下筋膜外子宮全切+雙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結切除術+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活檢+陰道壁囊腫切除術+腸粘連松解+盆腔粘連松解術。術中見子宮大,宮頸管增粗明顯,宮頸前壁見一大小35 mm×30 mm× 30 mm的腫塊,質軟,切面灰黃。宮頸壁與膀胱、直腸緊密粘連,腸管與側腹膜緊密粘連,直腸陷凹封閉。
病理:鏡下見腫瘤細胞呈彌漫分布,纖細分隔呈巢團狀,腺泡狀,細胞大小較一致,核深染,核仁明顯,胞質豐富多為嗜酸性,大量脈管內瘤栓,腫瘤細胞內見色素細胞沉著。病灶浸潤深度至宮頸管全層,向下累及宮頸下段,脈管內見瘤栓,未見神經侵犯,兩側宮旁以及雙側附件均陰性,右卵巢黃體囊腫;送檢左髂外3顆淋巴結,其中2顆淋巴結見腫瘤轉移(2/3)。免疫組化:黑色素瘤特異性抗體45(HMB-45)(++)、TFE3(+)、Ki-67(散在個別+)、CD10(+)、Melan-A(-)、S-100(-)。病理診斷為子宮頸惡性PEComa。術后輔以放療化療4次,隨訪至今,無瘤生存中(見圖3)。
圖3 患者病理檢查結果Figure 3 Pathological images
2013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將 PEComa定義為免疫表型和病理組織學上以血管周上皮樣細胞(PEC)為特征的間葉性腫瘤,包括淋巴管平滑肌瘤?。╨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肺的透明細胞“糖”瘤(clear cell "sugar" tumor of the lung,CCTL)、網韌帶或鐮狀韌帶的透明細胞肌黑色素細胞腫瘤、肝和腎上皮樣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及非特異性PEComa(PEComas-not otherwis specified,PEComa-NOS)[5]。PEComa-NOS為累及子宮、外陰、直腸、大腿、胰腺、腹壁漿膜或心臟等特殊部位的PEComa,臨床少見。子宮是PEComa-NOS最常發(fā)生部位,多見于宮體,少數報道發(fā)生在宮頸,惡性者相對罕見[2-3]。
子宮PEComa發(fā)病年齡跨度大,19~75歲均可發(fā)生,多見于中年女性,可能與雌激素有關,中位年齡為49歲[4]。子宮PEComa多表現為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下腹疼痛,可引起腹腔積血,甚至出現失血性休克。本例患者為47歲女性,臨床表現為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其年齡、性別及臨床癥狀均符合子宮PEComa。
子宮PEComa光鏡下特征是腫瘤細胞呈上皮樣,圍繞血管排列,呈片狀、巢狀分布,胞質透亮,可出現不同比例的梭形細胞,間質富于薄壁血管,偶可為厚壁或玻璃樣變性,并可見黑色素顆粒。PEComa惡性表現:浸潤生長,核大且深染,核分裂增多,不典型性核分裂及凝固性壞死[6]。子宮PEComa的免疫表型通常為表達黑色素瘤特異性抗體45(HMB-45)、黑色素細胞分化標志物A(MelanA)和小眼畸形相關轉錄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其中HMB-45最敏感[5,7]。近年來,研究發(fā)現部分PEComa與TFE3基因易位融合或擴增有關[8]。TFE3是MiTF家族成員之一。本病例的光鏡及免疫組化結果提示子宮惡性PEComa的診斷。
目前鮮見針對子宮PEComa的影像學報道,所見報道多認為子宮PEComa不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現[2-4,9]。但本病例的影像表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盆腔見數枚腫大淋巴結,提示子宮占位或為惡性腫瘤的可能。宮頸占位邊界較清,明顯較均勻強化,病灶邊緣見粗大的血管,提示病灶血供豐富。腫瘤實性部分在MRI平掃圖像上呈現出特征性的T1WI、T2WI高信號表現,可能與腫瘤細胞內黑色素顆粒含量有關,本例患者病理檢查圖像可見一定數量的黑色素顆粒。研究發(fā)現,黑色素瘤可因黑色素含量不均勻而表現為混雜信號。ISIKLAR等[10]將顱內黑色素瘤根據黑色素含量不同分為4種類型:(1)黑色素型,T1WI呈高信號,T2WI呈低信號;(2)無黑色素型,T1WI呈低或等信號,T2WI呈高或等信號;(3)混合型,表現多變;(4)血腫型,只表現為出血的MRI特征。當黑色素瘤中黑色素細胞含量為10%時,才會出現黑色素順磁性所致的典型黑色素瘤MRI特征,即T1WI呈高信號表現,T2WI呈低信號表現,具有高度特異性[10-11];無黑色素型、混合型及血腫型黑色素瘤均屬于非典型性黑色素瘤,臨床上罕見[12-13]。子宮PEComa與黑色素瘤一樣含有黑色素顆粒,故筆者推測本例PEComa患者的MRI表現與腫瘤細胞內黑色素顆粒的含量密切相關。
本例子宮頸惡性PEComa患者應與下列疾病鑒別:(1)宮頸癌:表現為接觸性出血,T1WI呈等低信號,T2WI較高信號,增強掃描后腫瘤于動脈期強化明顯,門脈期及延遲期腫瘤呈輕度強化,與正常子宮肌層相比呈相對低信號,而本例子宮頸惡性PEComa患者無接觸性出血表現,MRI表現亦不符合宮頸癌表現;(2)子宮頸癌肉瘤:子宮癌肉瘤瘤內異質性明顯,常伴有壞死、囊變及出血,使得腫瘤信號混雜、強化不均,與本例患者較均勻強化的子宮頸惡性PEComa不同;(3)子宮頸肉瘤:T1WI呈等低信號,T2WI呈較高信號,分葉狀,信號不均,??梢娭行拇笃瑝乃绤^(qū),增強掃描不均勻強化,邊界不清,以囊性為主的病灶,其內小囊數目多且呈網格狀改變,可作為子宮肉瘤的一種特征性表現,易可與本例子宮頸惡性PEComa鑒別;(4)子宮頸肌瘤伴變性:紅色變性、脂肪、黏液變性表現為T1WI、T2WI高信號,但信號不均勻,脂肪變性區(qū)呈低信號,黏液變性區(qū)域增強無強化,且不伴有盆腔淋巴結腫大,可與子宮頸惡性PEComa鑒別。綜上,以下影像表現結合病史可提示存在子宮PEComa的可能:(1)T1WI高信號;(2)宮頸腫瘤密度/信號相對均勻,強化均勻;(3)增強掃描中心或邊緣見粗大迂曲強化血管。然而對于無特征性影像表現的子宮PEComa,僅能依靠病理診斷,免疫組化尤其重要[14]。
子宮PEComa是一種惡性潛能未確定的腫瘤,臨床發(fā)病率低,缺乏療效確切的治療指南[14],手術是子宮PEComa的主要治療手段,手術范圍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及腫瘤生物學行為而定;但對于已經出現遠處轉移或淋巴結陽性患者,術后仍需輔以放、化療[2],因臨床病例少,無長期隨訪結果,遠期療效尚不清楚[15]。目前,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物對于子宮PEComa的靶向治療尚處于研究階段,文獻報道療效不一[14,16]。有報道稱子宮惡性PEComa易侵犯卵巢、陰道和腸管等盆腔臟器,或轉移至肺部,復發(fā)和轉移多見于術后3年內,子宮PEComa無論采取哪種治療方案,均應術后堅持長期隨訪[4]。本例子宮頸惡性PEComa患者伴盆腔淋巴結轉移,術后輔以放化療,至今已隨訪11個月,尚未見腫瘤復發(fā)及轉移情況。
綜上所述,子宮頸PEComa少見,惡性者罕見,病理為診斷金標準,手術是主要治療方式,術后隨訪必不可少。既往文獻多稱子宮PEComa影像上無特征性表現,而本例實性病灶特殊性的T1WI高信號值得關注,或與腫瘤內的黑色素含量相關。子宮PEComa少見,其影像表現的深入探索值得期待,且需要病例的進一步積累。
作者貢獻:鄭永飛、黃丹江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撰寫論文,進行論文的修訂,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監(jiān)督管理;鄭海瀾、汪晟進行文章的可行性分析,文獻/資料收集;鄭永飛、鄭海瀾、汪晟進行文獻/資料整理。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