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首詩、一本書、一部劇,是“四小人”對新教育兒童課程的校本化理解與表達:詩歌,點亮師生生命中一個個或平凡或重要的日子,成為學校最鮮明的文化烙印;以童書為核心,在閱讀中看見更大、更真實的世界和更豐富、更高貴的自己;童話劇,是在師生共讀的基礎(chǔ)上,對閱讀的深化和延伸,為學生打下了人生的豐厚底色。
關(guān)鍵詞:新教育兒童課程;詩歌;童書;童話劇
就從一個學生說起吧。
薛奕辰,是我們學校二年級三班的學生。小家伙活潑好動,一天一個不小心,腳踝骨裂了。他打著石膏回到學校的那天早晨,教室大屏幕上播放的是班主任郝斌老師專門送給他的一首小詩——《受傷的手指》。
薛奕辰的名字被郝老師編進了詩歌里?!鞍卓噹Ы壓昧耍粗加X得疼。把姐姐的愛心貼紙借來,貼在石膏上面,薛奕辰的左腿,變成了神奇的畫板……”
當全班學生誦讀這首詩的時候,教室的空氣中有一種東西暖暖地、靜靜地流淌著。
新教育兒童課程,讓我們對這個小小校園怦然心動。
課程,不應(yīng)只是知識的羅列,而是呵護、喚醒,是和兒童當下生命的深刻編織,是有溫度的、美好的生活方式。
一首詩、一本書、一部劇,正是我們“四小人”對新教育兒童課程的校本化理解與表達。
一首詩——與黎明共舞
不學詩,無以言。
我校的早晨,是從問安詩開始的。
一首首經(jīng)典詩歌擦亮學生生命的黎明。從金子美鈴到謝爾大叔,從兒歌童謠到《論語》《詩經(jīng)》……十多年的深耕與滋養(yǎng),詩歌已然成為我校最鮮明的文化烙印。
2020年10月13日——少先隊建隊日。學校國旗護衛(wèi)隊和原首都國旗護衛(wèi)隊的叔叔聯(lián)合升旗后,北部戰(zhàn)區(qū)雷鋒班第23任班長薛步瑞走進了三年級二班。學生用他們最喜歡的方式——讀一首小詩,歡迎薛叔叔的到來。一位初次見面的現(xiàn)役軍人和52個小不點的聲音默契地交織在一起,產(chǎn)生一種奇妙的共振。我們看到,薛班長的眼睛是濕潤的。
2020年4月28日,終于等來了疫情后返校的那一天,全校語文教師不約而同地選擇用詩歌開啟這不同尋常的開學第一課。學校微信群,被一間間教室里或抒發(fā)豪邁、或深情告白的誦讀刷屏。說實話,我有些激動,內(nèi)心有一種情緒在涌動。老師們的行動如此一致,他們選擇的詩詞,色調(diào)也是如此一致。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尺碼相同。我在學校微信群里敲下這樣一句話:這組鏡頭彌足珍貴,展現(xiàn)了“四小人”堅定的學習生活。作為校長,我知道,這個堅定的深處,是“四小人”對職業(yè)的認同,對教育的篤定。
十年校慶,我們同樣沒有選擇歌舞和鮮花,而是以我們最喜愛的晨誦的形式在十周年這樣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完成了一場簡約、樸素卻儀式感滿滿的校慶活動。
詩歌,就這樣,已然融入我們的血液,成為我們的生活,點亮師生生命中一個個或平凡或重要的日子。
教育的本質(zhì)是基于美好,又創(chuàng)造美好?!八男∪恕背空b課程研發(fā)與創(chuàng)造的腳步從沒有停息。
原創(chuàng)課程“詩唐神韻”曾獲評新教育十佳卓越課程。該課程以17首唐詩為核心,師生一起穿越時空,回到大唐的天空下。在那些錦繡詩篇中觸摸那個令人神往的時代,感受“雄壯渾厚”的盛唐之音,體驗“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盛唐氣象,找尋那份大唐獨有的自信與氣魄。
近年來,我們以新教育的基本理念為生長點,開始追求更本土化、更校本化的新教育兒童課程。
天氣晴朗的時候,站在西校門,抬眼就可看見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沒錯,那就是秦嶺。三千里大秦嶺,五千年中華史。秦嶺,對于中國人,特別是陜西人來說,更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她是歷史,是文化,是家,是根。源于這樣的初衷和價值意義,2018年春天,我們開始了“秦嶺沐歌”綜合性實踐課程的研發(fā)。
秦嶺的山水,在人們心中留下的印記,最終凝聚成詩詞歌賦中最美的魂魄。一年后,六年級的師生開始徜徉在詩詞秦嶺的山水之間。每個早晨,師生和李白一起在太白山下感嘆,和王維一起在終南山下低吟,為雪擁藍關(guān)、敢于進諫的韓愈點贊。
“秦嶺沐歌”綜合性實踐課程是晨誦,又不止步于晨誦。它有別于我們傳統(tǒng)的晨誦課程形式,一言蔽之:打破學科壁壘,跨界多元整合。美術(shù)課上,教師和學生拍秦嶺、畫秦嶺,還繪制了秦嶺沐歌百米版畫長卷,一起感受大秦嶺的豪邁與偉岸。舞蹈課上,女同學的《長袖舞》,男同學的《大風歌》,隱隱透露秦人的豪邁鏗鏘。音樂課上,學生或高歌如江河滔滔,或吟唱《山居秋暝》如風輕云淡。影視課上,觀看8集紀錄片《大秦嶺》之后,師生一起探討“大秦嶺,我的父親山”。研學課上,精心策劃“最美秦嶺”攝影展、“我和秦嶺”生態(tài)調(diào)查、“我愛秦嶺”手抄報等“走進秦嶺”系列活動。學生置身于秦嶺的文化氛圍,誦讀秦嶺的詩詞,仿佛置身于秦嶺的山水間。
“秦嶺沐歌”之旅,正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一種心靈的喚醒……
2020年中華頌經(jīng)典誦讀大賽上,“秦嶺沐歌”詩詞誦讀作品獲得陜西省小學組一等獎第一名。
一本書——喚醒生命的美好
在朱永新老師的倡導下,新教育人對書香校園建設(shè)有一種特有的癡迷。“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同樣是“四小人”樸素而寧靜的閱讀方式。
近些年,我們營造書香校園的愿景矢志不移,用一本本童書的連綴豐盈學生的童年。我校的兒童閱讀課程,以童書為核心的師生共讀是其最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
在總結(jié)近幾年共讀項目成果的基礎(chǔ)上,針對目前各年級師生共讀書目缺乏統(tǒng)一進度的現(xiàn)狀,根據(jù)學生的閱讀需求和年齡特征,通過問卷調(diào)研,專家咨詢等細致的前期準備,我們
制訂了《西安市高新區(qū)第四小學各年級師生共讀及推薦書單》,每個年級必讀書目8本,選讀書目若干。
當然,無論是多么優(yōu)秀的童書,如果它沒有與學生的生命體驗發(fā)生碰撞,沒有與學生的生命結(jié)合起來,就不可能對他們有什么實質(zhì)的影響。于是,我們持之以恒地通過導讀課、閱讀推進課、主題探討課,引領(lǐng)學生共讀一本書。
每年,當楊柳依依與落葉金黃之時,我們的跳蚤書市在學生的期盼中準時開市。買賣或者交換,一朵云喚醒另一朵云,一本本書也成為人際交往的紐帶。
近幾年,師生共讀、教師共讀、親子共讀在我校蔚然成風。在閱讀中,我們看見了更大、更真實的世界,也看到了更豐富、更高貴的自己。
一部劇——校園里的盛典
如果說童話是一首詩,至純,至真,那么童話劇就更像一張網(wǎng),匯聚熱忱,共創(chuàng)美好。在大閱讀背景下,我們要讓一間間教室成為匯聚美好事物的中心。童話劇是在師生共讀的基礎(chǔ)上,對閱讀的深化和延伸。
2014年至今,我們在各學段扎實推進師生共讀的基礎(chǔ)上,組織了多屆童話節(jié)。從共同閱讀、成立劇組、編寫劇本,到競聘演員、設(shè)計服裝道具、編排演練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全校師生都全員參與、共同創(chuàng)作。雖然各年級各班有不同的設(shè)計形式和不同的藝術(shù)題材,學生的表演技藝也不甚精湛,但所有學生都純粹地投入到故事當中去,成為故事中的人物,體驗角色,獲得成長。通過童話劇這個載體,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凝結(jié)成為一個快樂的大家庭,大家攜手共進,與童話相約,與書香為伴,與經(jīng)典同行,讓生命更加美麗和燦爛。深度的參與,讓每一個人都有高度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當然,童話劇還不是最終極的表達。2016年,學校還攝制了微電影《幸福蜜藥》。這部片子以我們真實的新教育兒童課程為藍本,全校師生本色出演。我也扮演了校長一角,與師生一起經(jīng)歷了“玩電影”的過程。同年,這部影片參展美國洛杉磯圣地亞哥國際電影節(jié),我校10歲的小女生劉涵月獲得“最佳兒童演員獎”。
從海量閱讀到班級共讀,從主題探討到童話劇,再從童話劇到微電影,這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閱讀階梯。它為學生搭建了一座閱讀的燈塔,打下了人生的豐厚底色。
這就是我們的故事,也是我們的行動。
生命賦予了每個孩子一種可以抵達卓越的潛能,這一潛能最終能否轉(zhuǎn)化為花朵與果實,其關(guān)鍵是歲月,那是寂寞的、艱苦的、滴水穿石的歲月。
我們寧靜的內(nèi)心始終相信——相信種子,相信歲月。
(馬東,陜西省西安市高新區(qū)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