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超奇 張勝平
(1.義烏市上溪中學,浙江義烏 322000;2.浙江省義烏中學,浙江義烏 322000)
歷史是我們在時空坐標上留下的活動痕跡??v使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我們數字化了大部分文字資料,修復了無數的影音資料,保護并修繕了人類文明留下的各種遺存,但是對于那些在歷史長河中書寫下濃墨重彩一筆的豪杰似乎仍有許多未解之謎,更遑論在時空之網上蕓蕓眾生普通平凡的一生了。那么面對不可逆的消逝,我們該如何還原歷史細節(jié),重現歷史場景呢?
筆者以為,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應是歷史教學的題中應有之義。歷史學家對史事的敘述乃至重構無不滲透著作者本人的歷史意識,而必要且合理的想象無疑是歷史意識的一種表現。從歷史教學來看,通過引導使學生進行合理想象,也是涵育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唯物史觀以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為理論基石,為人們科學認識歷史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唯物史觀認為,一切歷史事件現象都是人的行為造成的,而人們的行為是由他們的意識、動機、目的和意志所支配的。因此,教師在分析歷史事件與人物時,可以開發(fā)學生的歷史想象以幫助其充分地體會身處其中的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片段】
教師呈現對哥倫布的評價:“哥倫布是偉大的航海家”;“哥倫布是殖民擴張的先驅者”。
問題設計:穿越時空,作為跟隨船隊的傳記作者,你會如何描述哥倫布?
觀點:除了高大全的歷史事件外,我還將寫下哥倫布面對未知世界時的恐懼,從而讓這個人物更真實,而不是簡單地歌頌或妖魔化。哥倫布是一個自信到自大的妄人,如此性格的人應該有一個角落,能讓他卸下面具,沒有壓力,真實地做自己。作為傳記的作者,我希望讀者能同情地理解這個毀譽參半的歷史人物。
教師總結:從很多史料來看,正是哥倫布的這種性格,導致了他的言行極具煽動性:既可以忽悠王室為其遠航出資,又可以一次次地讓情緒瀕臨崩潰的船員堅持去追尋那個看似海市蜃樓的黃金夢。從未知恐懼下無力的個人角度進行想象的話,他心里可能藏著許多難以與人言的秘密,一旦陽光照進這個隱秘的角落,他努力經營的人設將蕩然無存,他的家族也將因此蒙羞。因此,除了關注其個人的功過是非,我們也應該用想象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同身受地理解其所言所行。
設計意圖:歷史的客觀發(fā)展不僅是內外部矛盾綜合作用的結果,也是人與環(huán)境互動的產物。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只能將漫長一生中零散的事件通過與課本中的結論進行比對,從而用程式化的語言來品評那些人與事。此時,我們需要通過想象去重新認識在唯物史觀指導下被程式化了的歷史人物。
歷史學科往往讓我們徜徉在時間和空間的坐標中,細細品味每一個點的獨特性。在這條長河里,時間不再是我們所熟知的自然年,一個人的一生可以簡化為若干重大事件。全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在時代洪流往前發(fā)展的過程中往往以幾年、十幾年、幾十年乃至數百年的非勻速狀態(tài)等待著與英雄人物共舞。同樣,空間視域下,人類的活動中心也始終在“窮則思變,變則通久”的規(guī)律下讓彼此的疆域面積此消彼長。而在這大跨度、大范圍的時空變幻下,真正穿越時空感知歷史情境具有復雜性,感受歷史人物與天下大勢互動具有艱巨性,此時將歷史想象引入課堂,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教學片段】
教師出示《秦朝形勢圖》,讓學生仔細觀察秦朝疆域的四至,并留意秦朝面臨的周邊形勢。
問題設計:(1)假如你是剛剛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嬴政,面對空前遼闊的疆域,帝國的下一步將邁向何方?(2)如果你是謀士,將如何為主公出謀劃策,克服王朝初期面臨的困難?
設計意圖:基于人物的歷史想象,往往是我們在歷史學習中用到的最習以為常的方法??铝治榈略凇稓v史的觀念》一書中曾說道:“有一天,愷撒在羅馬;又有一天,愷撒在高盧?!盵1]那么,愷撒在離開羅馬去往高盧的路上難道就無事可記了嗎?顯然不是。由此可見,除非實錄式的視頻拍攝,否則在漫漫時間長河中歷史人物在空間坐標上的活動軌跡之間總還會有無數裂縫存在。落實時空觀念,絕不是簡單化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樣的窠臼,我們應該嘗試利用歷史想象將其動態(tài)化,努力把歷史的橫斷面連續(xù)不斷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關于問題(1)帝國的下一步方針,學生會自然而然地聚焦在軍事領域。一種可能,秦軍一鼓作氣往西、往北打下更多的疆土。那么此時的困難往往集中于飽經戰(zhàn)亂的天下百姓是否還能擁有如嬴政一般橫掃天下的雄心。同時,周邊游牧民族生活的廣袤地帶,秦軍能發(fā)揮自己的軍事優(yōu)勢嗎?一旦軍事行動受挫,作為虎狼之師的秦軍該何去何從?另一種可能,秦軍順應歷史潮流,將軍隊用來鞏固行政區(qū)劃較為稀疏的南方,為與越族、夷族各部落長期作戰(zhàn)做好準備。此時的困難則可能是:對于南方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受海洋地理條件的限制,往東、往南擴展領土的空間極小,這種投入大、耗時長、土地收獲少的軍事行動會不會事倍功半?……
關于問題(2),“根正苗紅”的秦國謀士,不管故國是何處,此時的他們都算得上是開國元勛。畢竟他們或一路跟隨趙政,遠在趙國做人質;或一路跟隨嬴政披荊斬棘,見證他完成從秦王到始皇帝的身份轉變;抑或是莊襄王留下的遺老遺少,在銳意進取的朝堂上扮演保守派的角色……作為來自六國入仕秦朝的謀士,雖然在那個年代,國家概念不似今日是個人身份的重要佐證,但風俗習慣的迥異總在時刻提醒著這些“新人”自己的故土在何方。那么,此時他們提出的良策該如何權衡新國家建設與故國鄉(xiāng)親間的情感羈絆呢?他們可能希望秦朝在車同軌、書同文,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對自己故國的連帶影響;抑或希望將自己的故國作為推行新制度、新范式的典型,通過向皇帝遞上這份投名狀,迅速融入秦朝的政治機器中;還可能審時度勢,極有洞見地看出大秦帝國此時隱藏的危機,不惜忠言逆耳,制止皇帝無底的欲望。筆者以為,正是這些基于當時形勢所做的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想象才讓歷史課堂更為鮮活,也更能讓學生體會歷史想象在能力塑造過程中的奇妙功效。
追求真實的歷史是無數徜徉在史海中的學人始終不忘的初心。對于這些過去了的事實,大家皓首窮經,以期盡可能地逼近真相。尤其在中學歷史課堂里,假如我們的教學一味地沉湎于讓學生在史海中仔細考究文獻史料、口述史料、實物史料的真?zhèn)?,那么在“真”和“趣”之間就缺少了些許中庸的智慧。此時,不妨借助歷史想象,去喚醒學生學習歷史的持續(xù)動力,最終架起求真務實與精彩紛呈之間的那座橋梁!
【教學片段】
呈現杭州宋城電子版《清明上河圖》,讓學生完成從鳥瞰到細觀的解讀史料的過程。
問題設計:請大家仔細觀察畫中店鋪的全貌以及路上行人的容貌,據此想象一下在當時的都城汴梁,商業(yè)領域可能有哪些我們意想不到的行業(yè)存在?
人物組:觀摩畫中人物的神情、體態(tài)、服飾。
動物組:對畫中出現的所有動物進行分類。
建筑組:整理各建筑里出現的文字信息,對虹橋、大型店鋪、城門等建筑做一個簡單的側寫。
設計意圖:由于我們無從得知張擇端是如實描繪了汴河沿岸的風光,還是以此言志表達對宣和年間王朝末路的擔憂[2],這就為歷史想象和史料考證的結合提供了極好的平臺。通過這次嘗試,學生可以感受到活躍課堂氣氛不僅僅可以通過觀看視頻,分組扮演情景劇,還可以用人類的思維活動和樸素的語言藝術讓自己成為歷史情境中的主角。
對于學生來說,《清明上河圖》只是構成了歷史想象的“點”,如何根據這個“點”進一步來展開想象,建構歷史的“面”,則是教師需要重點引導的。因此教師依托《清明上河圖》(局部),依次設計一系列有梯度性且有邏輯關聯的問題,意在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學生根據史料,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逐漸在頭腦中呈現出一幅由歷史想象出發(fā)的有條理而又連續(xù)不斷的歷史畫面,歷史教學因想象而變得鮮活靈動。
第一,基于場景的歷史想象。當我們的目光移步樓上,看見類似包間的元素將兩組客人隔開,畫面中既有憑欄遠眺近乎放空的醒酒客人,也有繼續(xù)在酒桌上推杯換盞的客人,這樣學生進行歷史想象的空間也就自然展開了:文字信息中的“腳店”是酒樓的別稱嗎?還是依據檔次不同,名稱各異?“十千”僅僅是店名,還是通過數字暗含了某些商業(yè)推銷元素?“十千腳店”的書法風格為何與《清明上河圖》中的大部分書法風格不同?我們能否從客人迥異的神態(tài)、著裝推斷出該店的受眾?奇特的彩樓裝飾,在當時的酒店行業(yè)意味著什么?
第二,基于人物、動物的歷史想象?!肚迕魃虾訄D》中有近千位人物以及許多形態(tài)各異的動物。單單依據他們的行為舉止,北宋時期的市井味就躍然紙上。如圖中有位小哥頭頂各種鍋碗瓢盆,是否為那個年代的“外賣小哥”?如果當時存在這個行業(yè),那顧客們是如何下單的?此外,在《清明上河圖》中的城門處可見各種駝隊,在其他地方毛驢、牛馬、騾子也是俯拾皆是。我們不禁要問:作者已經在作品中繪制了各類販夫走卒,再加上各類牲畜的頻繁使用,如此巨大的運力需求到底來自何方?
歷史解釋的題中應有之義是要求學生能從歷史表象中發(fā)現問題,并在理性分析后對其因果關系做出合理解釋。所謂的以史為鑒,大抵便是厘清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才萬般可貴地提煉出了人類這個群體在與世界大勢互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歷史解釋需要以歷史事實為基礎,而那些從前真正發(fā)生過的事實,往往只有一部分能夠歷經歲月長河的洗禮,重新擺在現代研究者的面前。這就使得史家往往需要通過必要的歷史想象與史料產生交互,從而代那些逝去了的事實說話!更有甚者,我們所要做出的歷史解釋也往往基于夾雜著前人們成功解釋的歷史事實。
【教學片段】
投影圖片“貝多芬的助聽器”(見圖1)。
圖1
問題設計:請大家想象一下,失聰后的貝多芬面臨的創(chuàng)作困境。
[困境一]如何保證作品的質量?年近而立,他的人生詞典中除了關鍵詞“貧窮”“孤僻”“不幸”,又增加了“失聰”。我們經??梢詮闹两窳舸嫦聛淼母鞣N圖片中看到,貝多芬盡力用一根小木棍一端用牙齒咬住,另一端插在樂器中來感受悅動的音符。當彈到弱音時,對于精益求精的音樂家而言,就只能沉浸在自己幻想的聲音中了。極有可能,為了凸顯出強弱音,弱音部分往往在聽眾聽來是極不協(xié)調的靜音。
[困境二]如何籌措資金延續(xù)自己的演藝生涯?貝多芬作為那個時代的自由職業(yè)者,在經歷了無聲創(chuàng)作的痛苦蟄伏期后,還不得不面臨如何讓作品流傳出去的課題。貧病交加的貝多芬除了要應付衣食住行的必要開支外,還得投入巨大的精力爭奪侄兒小卡爾的監(jiān)護權。那么當需要開演奏會、需要出作品集的時候,作為非宮廷、教會簽約藝術家的貝多芬該何去何從?面對自己辛苦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無法走完問世前的最后一步,敢于與命運抗爭的貝多芬是否也有些許無力感。
設計意圖:在歷史課堂中有太多符號化的人物,從而讓學生在品評歷史人物時生搬硬套,豐滿的人物也被人為地扁平化。在歷史重構論看來,我們搜集史實,進行理性分析的目的是為了逼近歷史真相。而在歷史建構論看來,事實和解釋總是難舍難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所呈現的歷史事實無一不包含著建構者自身的主觀意識。那么在貝多芬“不幸的童年”“漫長的奪侄之爭”“失聰病痛的折磨”“與世界的格格不入”等史實之間插上歷史想象的翅膀,讓這種建構合情也合理。
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往往會深刻影響千萬家庭的前途命運;相反,千家萬戶生活的不斷改善也能促使國家、民族變得更好。古往今來,有多少平凡普通的中國人在默默實踐著從“小我”到“大我”的華麗轉身;撫今追昔,無數勇立潮頭的引路人敢為人先,勇于突破自我,逼近無我。愛家的初心,愛國的深情,在一個個歷史片段中無聲地流淌著。
【教學片段】
呈現圖2。
圖2
問題設計:想象小崗村探路者在抉擇時刻的場景。
[場景]上下爭論中的“包產到戶”。1978年中國的農村經濟看似一如往常,實則暗流涌動。當時,作為國家既定政策的不許分田單干、不許包產到戶,仍被各地政府奉為圭臬。于是乎,擺在小崗村村民面前的問題,實則變成了是否敢于與政府“頂牛”[3]。這樣,我們可以設身處地地想象一下,在決定再次進行包產到戶嘗試的當晚,18 戶村民在按完紅手印后是如何度過這一天剩下的時間的?在讀秒的狀態(tài)下,即使邁出試驗的一步,但這條路該怎么走呢?振臂一呼已經積蓄了極大的政治勇氣,如果沒有經濟效益的推動,小崗村、安徽省乃至全國農村還有新路子可以走嗎?
設計意圖:中學歷史課堂中能落實家國情懷這一素養(yǎng)的史料俯拾皆是,但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往往更注重將史實呈現給學生,至于家國情懷,或者被主觀無視了,或者變成了強行的煽情、不自然的說教。在家國大義面前,人物豐富的內心活動,那些不言自明的留白都是學生可以進行歷史想象的素材,即我們常說的不要苛求古人,要對他們懷有歷史的溫存。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是落實這一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有效地運用歷史想象則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抓手。我們常說歷史是不能假設的,但有時轉換一下視角,反而給了我們研究歷史問題以新的啟發(fā)。同時,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深度學習的迫切要求都需要歷史這門記誦之學插上想象的翅膀。只有師生都致力于用想象去彌補那些歷史的留白、空隙,去腦補那些歷史人物的心理、神情,我們才能在中學歷史課堂中講好有趣、有料而又不失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