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飛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這首廣為流傳的《保衛(wèi)黃河》,創(chuàng)作于抗戰(zhàn)歲月,傳唱在大江南北,極大鼓舞了民族士氣,振奮了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史上不朽的英雄樂章。它的曲作者就是被譽為“人民音樂家”的冼星海。
冼星海,原籍廣東番禺,1905年出生于澳門一個貧苦船工家庭。因自小熱愛音樂,13歲起,他便輾轉廣州、北京、上海等地求學,潛心鉆研音樂,并發(fā)表了著名音樂短論《普遍的音樂》。他提出“中國需求的不是貴族式或私人的音樂,中國人所需求的是普遍的音樂”,“學音樂的人”要“負起一個重責,救起不振的中國”。
1929年,冼星海赴法國勤工儉學,1931年,考入巴黎音樂學院,逐步在國際舞臺上展露出非凡的音樂才華。
“我的音樂,要獻給祖國,獻給勞動人民大眾,為挽救民族危機服務?!?935年,冼星?;氐阶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加入上海救亡演劇二隊,到蘇州、南京、洛陽等地進行抗日文藝宣傳。同年10月,他轉移到武漢,深入學校、農村、廠礦、部隊推廣和指導群眾救亡歌詠活動。在此期間,他先后創(chuàng)作《救國軍歌》《游擊軍歌》等一系列充滿愛國激情和戰(zhàn)斗熱情的抗戰(zhàn)歌曲。
1938年,冼星海應魯迅藝術學院師生邀請奔赴延安,擔任音樂系主任。他提出音樂應當大眾化、民族化、藝術化的口號,并努力踐行之。1939年3月,他為由詩人光未然填詞的《黃河大合唱》譜曲,將西洋音樂與中國音樂創(chuàng)造性結合,僅用6天時間就完成了這部“音樂史詩”的創(chuàng)作。5月11日,魯藝舉行成立一周年紀念音樂會,正式公演《黃河大合唱》,冼星海親自擔任指揮,演出取得巨大成功。演出結束后,毛澤東等領導人起立鼓掌,并感動地連聲說“好”。7月8日,為歡迎周恩來從重慶回到延安,冼星海再次領銜演出。周恩來觀看后也給予了高度評價,并贊譽他是“為抗戰(zhàn)發(fā)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
《黃河大合唱》不僅轟動了延安,而且傳遍了中國,正如那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樣,“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中國!”的激昂吼唱,吹響了鼓舞中國人民抵御外侮的時代號角!
在延安期間,冼星海還創(chuàng)作了《生產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型作品,并發(fā)表了《聶耳——中國新興音樂的創(chuàng)造者》《論中國音樂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樂論文,論述中國新音樂發(fā)展的歷史經驗、大眾化和民族形式等問題。
1939年6月,冼星海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二年5月,受黨中央委托,他前往蘇聯,為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進行后期制作與配樂。到蘇聯后不久,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因戰(zhàn)亂和交通阻隔難以歸國,他輾轉來到阿拉木圖,創(chuàng)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戰(zhàn)》《滿江紅》等著名音樂作品,并根據哈薩克民族英雄阿曼蓋爾德的事跡創(chuàng)作出交響詩《阿曼蓋爾德》,激勵人們?yōu)榭箵舴ㄎ魉苟鴳?zhàn),用音樂為中哈人民架起一座友誼橋梁。
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在莫斯科病逝。11月,延安各界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毛澤東為他題寫挽幛——“為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責任編輯:王碧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