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道俗之間

2021-05-11 05:45黃承炳
讀書 2021年5期
關(guān)鍵詞:高僧廬山

黃承炳

慧持是東晉名僧廬山慧遠的弟弟,二人俱入慧皎《高僧傳》?;鄢直緛砗突圻h一起在廬山修行,但是在晉隆安三年(三九九)卻辭別兄長慧遠前往蜀地?!陡呱畟鳌肪砹读x解三·釋慧持傳》載此事作:

持后聞成都地沃民豐,志往傳化,兼欲觀矚峨嵋,振錫岷岫,乃以晉隆安三年辭遠入蜀。遠苦留不止,遠嘆曰:“人生愛聚,汝乃樂離,如何?”持亦悲曰:“若滯情愛聚者,本不應(yīng)出家,今既割欲求道,正以西方為期耳?!庇谑切值苁諟I,憫默而別。

這段材料生動地展現(xiàn)了兄弟二人臨別之際依依不舍的情狀。其中有兩點頗值得注意:其一,慧遠對“人生愛聚”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執(zhí)念,與其高僧身份不符;其二,慧遠的“苦留不止”對慧持并沒有產(chǎn)生作用,二人體現(xiàn)出了強烈的對比。

那么,慧持果真如材料中所述,是因為“聞成都地沃民豐,志往傳化,兼欲觀矚峨嵋,振錫岷岫”而出走蜀地的嗎?這一出走背后是否還蘊蓄著其他動因?

《高僧傳》卷六《義解三·釋慧遠傳》載:

釋慧遠,本姓賈氏,雁門婁煩人也。弱而好書,圭璋秀發(fā),年十三隨舅令狐氏游學(xué)許洛?!甓唬山瓥|,就范宣子共契嘉遁。值石虎已死,中原寇亂,南路阻塞,志不獲從。時沙門釋道安立寺于太行恒山,弘贊像法,聲甚著聞,遠遂往歸之。一面盡敬,以為真吾師也。后聞安講《般若經(jīng)》,豁然而悟,乃嘆曰:“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便與弟慧持,投簪落彩,委命受業(yè)。既入乎道,厲然不群,常欲總攝綱維,以大法為己任。精思諷持,以夜續(xù)晝,貧旅無資,缊纊常闕,而昆弟恪恭,終始不懈。

同卷《義解三·釋慧持傳》亦云:

釋慧持者,慧遠之弟也。沖默有遠量,年十四學(xué)讀書,一日所得,當(dāng)他一旬。善文史,巧才制。年十八出家,與兄共伏事道安法師。

根據(jù)傳記,慧遠卒于晉義熙十二年(四一六),享年八十三;慧持卒于義熙八年,享年七十六,其時慧遠七十九歲。由此可知,慧遠比慧持年長三歲,與二人出家的年齡差也正好相合。又《名僧傳鈔·說處》卷一0云:“慧持九歲隨兌(兄)同為書生,俱依釋道安抽簪落發(fā)?!眲t可知慧持在慧遠赴許洛游學(xué)之前就已經(jīng)開始和他待在一起,我們也可以推測此后慧持一直跟在慧遠身邊,包括赴許洛游學(xué)、前往太行恒山等,如此才有二人共同師事道安出家之事。由于慧遠太過出名,因此史傳中多敘述其由儒玄入釋的過程,而慧持則被當(dāng)作附屬品一般一筆帶過。這固然有可能是因為慧遠在二人關(guān)系中占支配地位,但我們也無法否認(rèn)慧持在二人一同出家一事上可能也發(fā)揮了作用,而《慧遠傳》中“貧旅無資,缊纊常闕,而昆弟恪恭,終始不懈”這一記載更提示我們兄弟二人在修行道路上是互相扶持、克服困難的。

后來,二人又離開道安,輾轉(zhuǎn)到達廬山。《釋慧持傳》云:

及安在襄陽遣遠東下,持亦俱行,初憩荊州上明寺,后適廬山,皆隨遠共止。

這段敘述很顯見是以慧遠的活動軌跡為綱,而慧持則是如同此前一樣“隨遠共止”?!夺尰圻h傳》記載這段經(jīng)歷較詳:

后隨安公南游樊河。偽秦建元九年(三七三),秦將苻丕冠斥襄陽,道安為朱序所拘,不能得去,乃分張徒眾,各隨所之?!h于是與弟子數(shù)十人,南適荊州,住上明寺。后欲往羅浮山,及屆潯陽,見廬峰清靜,足以息心,始住龍泉精舍。

結(jié)合兩處敘述,可知慧遠跟隨道安南下襄陽,其后又告別道安經(jīng)荊州駐足廬山,慧持一直陪伴在側(cè),也就是“弟子數(shù)十人”中的一個。至此,我們看到,慧持的人生一直處于慧遠的影響之下。且不論二者在具體決策中各自扮演什么角色,但是在僧傳的敘述中,慧持確實是作為對其兄慧遠亦步亦趨的形象而存在的。

慧遠“見廬峰清靜,足以息心”,因而選擇就地修行?!白赃h卜居廬阜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跡不入俗。每送客游履,常以虎溪為界焉?!比绻凑罩暗男袨槟J?,慧持很有可能在廬山與慧遠相伴終老。但是,這時發(fā)生的另外一件事卻使慧持暫時離開慧遠,而這一經(jīng)歷恰恰為慧持的出走埋下了伏筆。

正如前揭慧遠和慧持兄弟二人的經(jīng)歷所示,出家的親屬之間仍然保有密切的聯(lián)系,慧持暫時離開廬山的因緣就是同他們的另一位出家親屬有關(guān)?!夺尰鄢謧鳌份d:“持有姑為尼,名道儀,住在江夏,儀聞京師盛于佛法,欲下觀化,持乃送姑至都,止于東安寺?!庇浭龅氖腔鄢炙凸玫纼x下京都之事。當(dāng)時慧持與慧遠住在廬山,而道儀則在上游江夏修行,慧持是如何得知江夏的道儀欲前往京都之事,二人之間是否有音信往來,抑或慧持正好去拜訪道儀而得知此事,或是道儀先到廬山,再在慧持護送下前往京都。此一事件背后確實存在諸多可能性,也正昭示了慧持出走的行為本身可能存在的復(fù)雜性和多義性。不管具體情況如何,這次機緣都給了慧持走出慧遠庇佑獨當(dāng)一面的機會和挑戰(zhàn)。

慧持在建康期間,“晉衛(wèi)軍瑯玡王珣,深相器重。時有西域沙門僧伽羅叉,善誦四《含》,珣請出《中阿含經(jīng)》,持乃校閱文言,搜括詳定,后還山”?!吨邪⒑?jīng)》卷六0《后出中阿含經(jīng)記》亦載此事,作王珣“造立精舍,延請有道釋慧持等義學(xué)沙門四十余人”,從隆安元年十一月十日開始,至來年六月二十五日草本始訖。所以慧持大約是隆安二年下半年回到廬山的。

此次建康之行大概讓慧持博取了一定的聲名,不久之后,“豫章太守范寧,請講法華、毘曇”,而此次講經(jīng)亦是“四方云聚,千里遙集”,再一次展示了慧持的風(fēng)采?!夺尰鄢謧鳌酚涊d此事的影響:

王珣與范寧書云:“遠公、持公孰愈?”范答書云:“誠為賢兄弟也?!蓖踔貢唬骸暗钊缧终\未易有,況復(fù)弟賢耶?!眱贾荽淌番槴e王恭,致書于沙門僧檢曰:“遠、持兄弟至德何如?”檢答曰:“遠、持兄弟也,綽綽焉信有道風(fēng)矣?!?/p>

在慧持前往京都之前,慧遠在南方已經(jīng)聲名遠著,而慧持京都、豫章之行亦展現(xiàn)了不凡的實力,這引起了士族的興趣,不由得紛紛將二人相提并論,并且認(rèn)為慧持并不遜色于慧遠。

由此我們想到了僧傳中有不少下述書寫,《高僧傳》卷一三《經(jīng)師·釋法平傳附法等傳》評價釋法平、法等兄弟:

弟貌小丑,而聲逾于兄。

《續(xù)高僧傳》卷一三《義解九·釋道岳傳》記釋道岳與弟僧明略:

貞觀九年入朝奉慰,時四海令達總集帝京,惟岳及略連支比曜,時共美之。

《續(xù)高僧傳》卷一四《義解十·釋道愻傳附道謙傳》記釋道愻與弟僧道謙:

弟道謙,學(xué)行之美,少劣于兄。

這些敘述都存在一個很明顯的共同特點,即將共出家的親屬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這在當(dāng)時似乎是一種潮流或者習(xí)慣。而《釋慧持傳》中所載的這些內(nèi)容自然也具有放到這一話語和邏輯中去理解的合理性。

從材料中看,這種比較似乎都是外在社會所賦予的評價,而并非共出家親屬本身的行為?!夺尰鄢謧鳌分斜4孢@段內(nèi)容自然也是為了表現(xiàn)慧持之“高”。然而,事情僅僅如此簡單嗎?外在社會的輿論果真不會對當(dāng)事者產(chǎn)生影響嗎?

《釋慧持傳》接下來簡要敘述了慧持與鳩摩羅什的書信交往,進一步表現(xiàn)了慧持的影響與作為,而其后便出現(xiàn)了本文開頭所引的慧持決心前往蜀地的描寫。從時間上看,慧持是在隆安二年下半年從建康返回廬山,隆安三年前往蜀地的,其間還赴豫章講法,節(jié)奏相當(dāng)緊湊。既然如此,我們就不得不懷疑慧持的出走與當(dāng)時士族點評之間的關(guān)系?!夺尰鄢謧鳌芬灿涊d了他在廬山的表現(xiàn):

持形長八尺,風(fēng)神俊爽,常躡革屣,納衣半脛,廬山徒屬,莫匪英秀,往反三千,皆以持為稱首。

這段話傳遞了兩個信息:首先,慧持在廬山的身份是徒屬之首;其次,慧持在廬山也有相當(dāng)?shù)穆曂D敲椿鄢质欠褚驗槠渎暶c慧遠相沖突而選擇離開呢?筆者認(rèn)為這一可能性很大,《高僧傳》卷五《義解二·釋慧虔傳》的記載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參考:

釋慧虔,姓皇甫,北地人也。少出家,奉持戒行,志操確然,憩廬山中十有余年。道俗有業(yè)志勝途者,莫不屬慕風(fēng)彩。羅什新出諸經(jīng),虔志存敷顯,宣揚德教。以遠公在山,足紐振玄風(fēng)。虔乃東游吳越,囑地弘通。以晉義熙之初,投山陰嘉祥寺。

釋慧虔是否真的是因為慧遠足夠“紐振玄風(fēng)”而離開修行十余年的廬山,抑或是考慮慧遠的存在抑制了自己的發(fā)展空間,這并不重要,關(guān)鍵在于這印證了慧遠在廬山這一信仰空間內(nèi)的地位與權(quán)威。那么,當(dāng)社會輿論將慧持拿來與慧遠進行比較并且認(rèn)為他并不遜色的時候,慧持的處境自然就相當(dāng)尷尬了,因為這一方面意味著從聲譽角度來說慧持已經(jīng)開始挑戰(zhàn)其兄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說明慧持應(yīng)當(dāng)也有能力有更大的作為。

《高僧傳》將二人都列入“若慧解開神,則道兼萬億”的“義解”類中,也說明他們具有近似的修行特點。在這種尷尬的情境下,慧持選擇離開廬山這一行為也就不難理解了,既為了能夠使兄弟繼續(xù)融洽相處,同時又能夠施展自己的才華。因此盡管在慧持表達了入蜀的意愿之后,慧遠十分不舍,但這并不能改變慧持的選擇,因為這種選擇實際上是處于社會輿論中的兄弟二人彼此心照不宣的無奈之舉。

慧持的故事似乎并非個案?!侗惹鹉醾鳌肪砣洱R法音寺曇簡尼傳》記載曇簡尼:

以建武元年(四九四)二月十八日夜,登此積薪,引火自焚,舍生死身,供養(yǎng)三寶。

中古僧尼燒身供養(yǎng)本不足為奇,但頗為吊詭的是數(shù)年后曇簡尼之姊曇勇尼竟然也做出了燒身供養(yǎng)的選擇。無獨有偶,據(jù)《續(xù)高僧傳》卷二九《遺身·釋會通傳附二尼傳》記載,貞觀年間在荊州亦有一對比丘尼姊妹“同誦《法華》,深厭形器,俱欲舍身”。與此類似的還有晉長安僧侶法祖、法祚兄弟,據(jù)《高僧傳》卷一《譯經(jīng)上·帛遠傳》記載,帛遠字法祖,由于不肯反服輔佐張輔而選擇就死,而不久之后其弟法祚竟然也是因為不肯聽張光之言反服而以死為誓,兄弟二人的經(jīng)歷與選擇驚人地相似。我們不排除這些共出家姊妹或者兄弟骨子里都存在視死忽如歸的氣節(jié)或者至真至誠的信仰,但是聯(lián)想到前文所說的世人對共出家兄弟的比較與評價風(fēng)潮,就不難想到,置身于當(dāng)時的歷史情境中,當(dāng)共出家姊妹或兄弟中的一員做出了如此壯烈之舉后,剩下的人是否會因世俗之比較而面臨相當(dāng)?shù)膲毫δ兀慷@種壓力往往就有可能迫使他們模仿其親屬的壯烈行為。

可以說,無論是慧持的出走,還是赴死的曇勇尼、荊州比丘尼姊妹與法祚,在某種意義上實則都是將外在評價的壓力內(nèi)化于自己的行動。而在這種壓力與行動中起紐帶作用的正是共出家親屬間的世俗關(guān)系,并且深深帶有俗世同氣間一較高下、不甘落后的影子。

具體再回到慧持出走這一事件中,除了外在評價這一壓力外,客觀地說,建康與豫章之行也讓慧持看到了自己生活中去除了慧遠光環(huán)的另一種可能性。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種可能性或許也是造成慧持出走的內(nèi)在動力。而后來的事實證明,慧持的出走是相當(dāng)成功的,“遂乃到蜀,止龍淵精舍,大弘佛法,井絡(luò)四方,慕德成侶,刺史毛璩雅相崇挹”。只不過,不知他們兄弟二人此后是否再相見過。

猜你喜歡
高僧廬山
夏日避暑
避暑勝地 大美廬山
觀察的秘密
廬山拾遺
心中的鏡子
喚醒良知
廬山腳下泡溫泉
再冷酷的冰也會有縫隙
再冷酷的冰也會有縫隙
高僧與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