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志武
薩珊帝國(Sasanian Empire,224年至651年)是繼安息帝國之后統(tǒng)治波斯的又一強大帝國。這是波斯歷史上最為重要以及最有影響力的時期,使古波斯文化發(fā)展至巔峰。就其錢幣文化而言,它對周邊地區(qū)同樣有著極其深遠(yuǎn)的影響。
圖1 薩珊王阿爾達(dá)希爾一世(Ar d a s h i r I,224年至241年)時期的1德拉克馬銀幣直徑25毫米 重4.3克
圖2 薩珊王沙普爾一世時期的1德拉克馬銀幣直徑25毫米 重4.2克
薩珊王朝的錢幣主要特點是幣坯呈薄片狀,圖案正面以國王胸像為主,反面是祭火壇,銘文為巴列維文。薩珊王朝錢幣早期的風(fēng)格與波西斯(Pe r s i s)無異,只是反面的圖案變成了拜火教的祭壇(圖1)。隨后在沙普爾一世(Shapur I,241年至272年)時期發(fā)行的錢幣反面的祭壇兩側(cè)出現(xiàn)了祭司和國王的站像(圖2)。到了晚期,錢幣上的胸像逐漸由浮雕轉(zhuǎn)變?yōu)槠降瘢疵娴募浪疽灿蓚?cè)身轉(zhuǎn)變?yōu)檎媸救耍▓D3)。
圖3 薩珊王庫思老二世(Kh o s r a u I I,591年至628年)時期的1德拉克馬銀幣直徑31毫米 重4.3克
在薩珊時代及滅亡后其統(tǒng)治地區(qū)和周邊地區(qū),仍然使用或仿制此類錢幣,筆者就此對這些地區(qū)的錢幣作一簡要介紹。
位于黑海南岸,薩珊滅亡后獨立并且多次擊退阿拉伯人入侵,761年被阿巴斯王朝吞并。泰伯里斯坦錢幣圖案仿庫思老二世晚期幣型,但其面值降至1/2德拉克馬,并在阿拉伯時代繼續(xù)發(fā)行了一段時間(圖4)。
圖4 泰伯里斯坦阿拉伯總督奧馬爾·伊本·阿里(Omaribn Al-Aala)于771年至782年發(fā)行的1/2德拉克馬銀幣直徑22毫米 重1.96克
《北史》記載:“大月氏國,都剩鹽氏城,在弗敵沙西,去代一萬四千五百里。北與蠕蠕接,數(shù)為所侵,遂西徙都薄羅城,去弗敵沙二千一百里。其王寄多羅勇武,遂興師越大山,南侵北天竺。自乾陀羅以北五國,盡役屬之?!奔亩嗔_原為貴霜的附屬國,貴霜滅亡后曾在短時期內(nèi)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國家,從錢幣出土的分布看,其疆域包括塔克西拉、白沙瓦、旁遮普和査謨等地,后為嚈噠所滅。其錢幣風(fēng)格大體上分為貴霜式和薩珊式,部分薩珊式錢幣胸像為正面像且重量標(biāo)準(zhǔn)有所降低(圖5)。
圖5 寄多羅在約425年至457年發(fā)行的1德拉克馬銀幣直徑29毫米 重3.76克
西方學(xué)者稱之為“ 白匈奴(White Huns)”,起源于塞北,后擴展其勢力于媯水之南。4世紀(jì)70年代初越阿爾泰山西遷粟特,其國的政治中心在吐火羅斯坦(巴爾赫地區(qū))。南北朝時,于大漠南北與北魏爭雄,與蠕蠕相結(jié),后擊敗薩珊王朝,使其稱臣納貢。其全盛時,版圖東至蔥嶺到天山南麓的一部分,西至里海的庫爾干河地方。嚈噠人無城鎮(zhèn)、無文字,6世紀(jì)中葉被突厥與薩珊聯(lián)合攻滅,其部眾大多加入突厥汗國。嚈噠早期錢幣使用薩珊錢幣幣模改制而成,還有一些則是在擊敗薩珊之后使用薩珊作為貢品的銀幣加蓋上嚈噠徽記而成的加蓋幣。之后嚈噠開始發(fā)行阿爾雄(Alchon)型錢幣(圖6)。在嚈噠末期又發(fā)行尼扎克(Nezak)型錢幣(圖7)。
圖6 嚈噠阿爾雄型1德拉克馬銀幣(約440年至490年)直徑29毫米 重3.67克
圖7 嚈噠尼扎克型1德拉克馬銀幣(約475年至576年)直徑26毫米 重3.5克
6世紀(jì)中期,突厥分裂為東西兩部,從射匱可汗開始開疆拓土,其極盛時期勢力范圍東起敦煌,西盡里海。至貞觀初年內(nèi)部變亂迭起,657年,唐朝派蘇定方等征討西域,西突厥滅亡。西突厥錢幣大體上分為突厥-嚈噠幣和突厥葉護幣。由于早年間嚈噠部族并入突厥并且發(fā)行錢幣,因此這部分錢幣被稱為突厥-嚈噠幣,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三體文銀幣(圖8)。西突厥自鑄的貨幣存世僅見葉護所鑄,圖9為吐火羅斯坦葉護仿制薩珊王霍爾米茲德四世的銀幣。此幣與霍爾米茲德四世幣區(qū)別如下:首先,霍爾米茲德四世1德拉克馬的實際重量在4.2克左右,葉護幣的實際重量在3克左右;其次,霍爾米茲德四世幣胸像的左右下方均為月孕星,葉護幣胸像的左右為月下方為徽記而且正反面均有壓印。另外要說明的是,有一款突厥-嚈噠幣與此極為相像(圖10),此幣與霍爾米茲德四世的幣極為相似僅僅在重量和壓印上有所區(qū)別。
圖8 突厥-嚈噠三體文(婆羅米文、巴克特里亞文和巴列維文)1德拉克馬銀幣(約680年至738年)直徑32毫米 重3.36克
圖9 西突厥吐火羅斯坦葉護于7世紀(jì)發(fā)行的1德拉克馬銀幣直徑32毫米 重2.96克
圖10 突厥-嚈噠1德拉克馬銀幣(590年后)直徑31毫米 重3.5克正面右上方有頭像壓印, 反面有巴克特里亞文壓印“Phroro”。
此地屬于昭武九姓中的安國領(lǐng)土,雖經(jīng)歷嚈噠、突厥、唐朝和阿拉伯的管轄但總體來說相對獨立并具有鑄幣權(quán),圖11為阿巴斯時代的銀銅合金幣。
圖11 阿巴斯時期布哈拉發(fā)行的銀銅合金幣(750年至775年)直徑26毫米 重2.5克
圖12 瞿折羅王國印度-薩珊式1德拉克馬銀幣(8世紀(jì))直徑22毫米 重3.9克
此類幣(例如圖12)是西北印度一些國家發(fā)行的薩珊式錢幣的總稱。
總體來說,薩珊時代的錢幣藝術(shù)是在繼承阿契美尼德帝國和帕提亞帝國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融匯東西方錢幣特點發(fā)展而來的。不僅如此,薩珊文化藝術(shù)中的圖案紋樣對拜占庭和中國都有一定影響,并在世界文化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注:本文圖5、圖6來源于C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