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僑宏
農(nóng)歷三月伊始,廣西南寧春意漸濃,暖風(fēng)送走了回南天,黃花掛上了枝頭。每年這個時節(jié),武鳴區(qū)嘈雜繁忙的農(nóng)貿(mào)市場,糯米飯從不缺席。掀開盆蓋,黑、紅、黃、白、紫,糯米飯的五色熏染了春天。
但少有人知道,五色糯米飯的黃色染料之一,就取自黃花密蒙;也少有人知道,在色香味之外,將深山的野菜入食,到底意味著什么。
密蒙的花期要到了。潘紅華說,離進大明山的日子已經(jīng)不遠了。
“三月三日,鄉(xiāng)人取楓葉、紅蘭泡汁,染米炊飯,曰青精飯?!?/p>
——清《武緣縣圖經(jīng)》
在原始森林中尋找何種顏色
我從未想過進山的路況如此崎嶇。
車行山間,卻如舟行逆水,盡管窗外的山色迷人,但胃里的翻江倒海,卻讓人無暇顧及。
此時潘紅華坐在車前,與同行者相談甚歡,她是此次進山采摘的發(fā)起者,也是五色糯米飯的非物質(zhì)文化傳承人。
“你是第一次進山吧?現(xiàn)在的年輕人能吃得了山里的苦頭的,很少了。你們看小銘,壯族小伙,從小跟爺爺奶奶在山里長大,糯米飯、染布、山歌,什么都會,網(wǎng)上不是有個詞叫什么……”
“寶藏男孩”有人說。
我望向不遠處的小銘,窄窄的山道間,溪水湍流而過,他背著竹簍,一身壯衣,站在光滑的溪石上。畫面很美,只可惜剛剛他乘坐的越野車底盤不夠高,在一旁擱了淺。
“潘姐,那個不是楓葉嗎?”有人看到了窗外糯米飯的黑色染料——楓葉?!笆前?,但是山里呢還有成片的楓樹林,比這里的好看?!迸思t華對這條進山路線更熟悉,也更有感情?!按竺魃绞邱樤轿幕陌l(fā)源地,我們壯族叫它祖山,相傳三月三吃五色糯米飯的習(xí)俗,就是從這傳出來的?!?/p>
潘紅華從小跟外祖父母長大,雖身在南寧,但耳濡目染的是大明山的龍母文化、駱越文化。
而在關(guān)于五色糯米飯的起源中,流傳最古老、最廣泛的便是龍母文化的傳說:
相傳武鳴羅波鎮(zhèn)內(nèi)有一個孤苦伶仃的寡婦,她在一次打水時帶回了一條小蛇。小蛇很通人性,但她在切豬菜時一不小心將小蛇的尾巴砍斷了。此后,小蛇非但沒死,還一天天長大,她便給小蛇取名做特掘( “特”壯話指未婚的男子,“掘”指沒有尾巴)。 直到特掘長得同柱樁子一般粗了,寡婦就把他放回了羅波潭里。而他看見“母親”生活得太清苦,便從潭里打魚回來贍養(yǎng)“母親”。
后來寡婦死了,特掘用紅棺收殮母親,并葬在了大明山下。而后,狂風(fēng)大作,雷電交加。因為埋葬寡婦的那天是農(nóng)歷的三月三,所以在當(dāng)?shù)孛磕甑娜氯紩L(fēng)雨交加,相傳是特掘回來給他母親掃墓了。后來,人們也自發(fā)在潭邊修廟祈福,祭祀特掘的母親,以求雨祈福。
因為特掘在人世的時候愛吃他母親做的糯米飯,為了紀念特掘,所以當(dāng)?shù)厝硕及凑仗鼐蛏砩系幕y做成了五色糯米飯。
“不光是羅波鎮(zhèn),在大明山頂上,還有各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祭拜龍母的寺廟?!遍_車的師傅補充說,每年的三月初二,羅波鎮(zhèn)上會提前舉辦千家宴,人們將準備好的五色糯米飯、五色艾饃、雞鴨魚肉等饗食壯鄉(xiāng)兒女的胃,并抬著龍母的神像游行,場面蔚為壯觀。
車很快在一處開闊的林場停下,而與顛簸的山道一同消失的,還有手機信號。潘姐下了車,除了采摘植物染料外,她此行的目的之一是協(xié)助同乘媒體拍攝宣傳片?!斑@個叫食葉草,可以護肝的?!辩R頭下的潘紅華侃侃而談,介紹著山里各種植物的食、藥用功效。
隊伍逐漸拉長,落在后頭的小銘拿著鐮刀,對著一株植物削砍,這株植物約半人高,未見花葉,枝干多如亂麻,但很快就被他連根拔起?!斑@不就是你們要找的密蒙花了?”小銘對我說,密蒙花一般在3月開,但有些開得晚的4月初也有花,比如他手上這株,他打算帶回去種。
隨著不斷地深入,目之所及盡是林深不知處,鳥鳴只在溪水流過的山澗變得小聲,穿行灌木,不重樣的蝴蝶傍身而過。
“就這里吧。”潘紅華停下腳步,她似乎不打算再深入?!翱吹綐渖系臈魅~了嗎?”眾人齊刷刷地抬起頭,“這是一棵百年楓樹?!睏鳂涞闹鞲杉s有20米高,枝干上密密麻麻纏繞著寄生類植株,遠看猶如一棵巨大的榕樹,若不是潘紅華提醒,同行者鮮有發(fā)現(xiàn)?!斑@棵楓樹已經(jīng)被衛(wèi)星定位保護,不允許砍伐了。你們看它的樹葉,春天的新芽最香最甜,但是我們只能摘小枝杈,不能傷到大枝干,等它來年再次生長。”
在當(dāng)?shù)厝说膸椭?,潘紅華收獲了一籮筐的楓葉,盡管還能裝得下,但她說這是大明山的饋贈,索取有度,是壯族人的感恩之心。
在大明山腳下染米炊飯
敬三村位于大明山山麓以南,是此次上山的出發(fā)點,也是潘紅華當(dāng)天的炊飯選址。潘紅華說,村子依山,村民飲用的就是大明山的水,因此做出來的糯米飯更為甘甜。在短暫的休憩后,村民韋大哥很快就在田里支起了鍋,并將柴火生起,準備這場山水之下的糯米飯盛宴。
一般來說,制作糯米飯需要經(jīng)以下幾個步驟:
1、五色糯米飯采集的四色草本植物,黑色取汁于楓樹葉;黃色取汁于黃花黃姜或梔子;紫色取汁于紫蘭藤,紅色取汁于紅藍草。
2、植物原料除了楓樹葉、黃姜要石碓舂搗爛后取汁外,紅藍草、紫蘭藤砍節(jié)、搗爛后放入生鐵鍋里水煮,溫度不能高于 50°C,放清水煮之后,濾渣取汁。黑、黃、紅、紫四色染汁備好放涼后,把糯米分別浸泡入內(nèi)染色。
3、將浸泡后濾好的各色糯米放入已裝好竹篾網(wǎng)的木甑,按照五方、五行、五色的意蘊裝籠(木甑)蒸煮。
4、本項目(技藝)用到的器具有:生鐵蒸鍋、石碓、木甑、木桶、木盆、竹篩箕、竹篾網(wǎng)等。按工藝流程,把裝好五色糯米的木甑放入生鐵鍋內(nèi),鐵鍋里放少量水,水量以剛平齊木甑底層(木甑腳往上3-4厘米)為宜,生柴火蒸煮約2、3個小時即成,頭1小時文火,之后需猛火。
由于時間關(guān)系,潘紅華只向我們演示了蒸煮的過程,米飯與染料也是提前備好的,整個蒸煮持續(xù)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柴火的炊煙在村中裊裊升起,這是大明山下最原始的煙火氣。
“壯族是一個農(nóng)耕民族,他的稻作文化源遠流長,比如這個糯米飯中的糯米也需要經(jīng)過很長的一道工序。”潘紅華說從育秧、插秧,到灌溉梳理,乃至最后的收獲,都是糯米得以長成的關(guān)鍵,為什么吃到口中的糯米如此香甜細膩,這跟壯族勞動人民對于農(nóng)耕的感情是分不開的。
在等待的過程中,潘紅華還為我們演示了在石臼上實打?qū)嵉佤魅~過程,雖然在現(xiàn)代工藝中已經(jīng)可以用機器代替,但卻依然能讓人感受到古人染色的不易。
建傳習(xí)基地,將糯米飯帶出山
在武鳴城區(qū),位于羅定路的“五彩壯鄉(xiāng)——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五色糯米飯技藝傳承基地”內(nèi),我們見到了潘紅華心目中“五色糯米飯”最初的樣子。一方灶臺、一把竹凳、一張長桌、一道篝火——展覽區(qū)內(nèi)生動地還原了古壯族先民炊制糯米飯的場景,這可能也是潘紅華兒時從外祖父母口中聽到的五色糯米飯最初的樣子。
“它不是簡簡單單的那一團糯米飯那么簡單,而是蘊含了壯族同胞的孝道文化、團結(jié)文化、利益文化、喜慶文化?!迸思t華說。
2010年5月31日,五色糯米飯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級非遺保護名錄。為了讓五色糯米飯的手工藝得以作為民族文化記憶保存下來,潘紅華與武鳴文化館長期開展研究工作。2018年,自治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壯族五色糯米飯制作技藝》傳承基地揭牌建立,作為基地負責(zé)人,她更下定決心要將這門手工藝發(fā)揚推廣。
“其實我們廣西的每一個壯族兒女,都是五色糯米飯的傳承人,它沒有什么很神秘的東西,而我只不過是有幸成為了大家的代表,將文化進一步深入、挖掘下去。但是擺在面前的路也不是那么好走……”潘紅華說,將五色糯米飯量產(chǎn),走入市場,走入千家萬戶還需歷經(jīng)藥用、食用等安全許可證的申請,需要大量經(jīng)費與時間投入,很難兼顧企業(yè)的經(jīng)濟效應(yīng),因此還處在一個較為停滯的階段。
“其實我當(dāng)年是做過產(chǎn)品設(shè)計,接過這個文化傳承的原因之一,就是覺得它很好看,五種顏色特別漂亮……”
是啊,漂亮的五色糯米飯,又豈止五種顏色呢?
TIPS
大明山亦稱大鳴山,地處廣西中部,分布于南寧市武鳴區(qū)與上林、馬山和賓陽三縣區(qū),一般海拔約1000米,被稱為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而環(huán)大明山地區(qū)是壯族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據(jù)考證,壯族先民所建立的駱越古國,其最早的都城就坐落于大明山南麓;廣泛流傳于珠江流域的龍母文化,其發(fā)祥地也在大明山地區(qū)。
“黃飯草”,學(xué)名密蒙花,馬錢科醉魚草屬,是五色糯米飯的黃色染料。2、3月花期,花未開放時,采摘簇生的花蕾,除凈枝梗等雜質(zhì),曬干,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潮,可以保存一年。
楓葉學(xué)名為楓香,金縷梅科楓香樹屬,是五色糯米飯的黑色染料。這個染料的選擇就比較受時節(jié)的限制,必須要用清明前后新長出的嫩葉和枝條。除此之外,紫色和紅色分別出自紅藍草的兩種植株,由于時間關(guān)系,在山上并未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