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靜靜 陶樹東 黃永望
聲帶振動產(chǎn)生的只是一些較弱的單調(diào)基音,經(jīng)共鳴腔作用后才能形成悅耳的聲音。共鳴腔是由喉腔(聲門上區(qū))、咽腔、口腔、鼻腔、鼻竇以及它們的附屬器官所組成,這些結構的任何改變,都可能對嗓音共鳴產(chǎn)生影響。其中鼻腔共鳴發(fā)生在鼻腔、鼻竇,在發(fā)非鼻音時,軟腭抬起,關閉鼻咽通道,氣流從口腔呼出;在發(fā)鼻音時,軟腭下垂,開放鼻咽通道,氣流從鼻腔呼出。在漢語系統(tǒng)中,只有/m/、/n/、/ng/三個鼻音需要鼻腔共鳴,自然的言語聲要求適度的鼻音。
功能性鼻內(nèi)鏡鼻竇手術(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ESS)雖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但仍不同程度地改變了鼻腔和鼻竇的結構,尤其是鼻道竇口復合體周圍的解剖結構,理論上將影響鼻腔共鳴,進而影響患者的語音音色。本研究通過客觀評估慢性鼻竇炎男性患者FESS前后的鼻腔共鳴功能,探討FESS手術對慢性鼻竇炎男性患者鼻音的影響。
1.1研究對象及分組 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因慢性鼻竇炎行全組鼻竇開放術的男性患者60例(FESS組),年齡28~45歲,平均37.57±5.31歲。選取本院學生及職工60例為正常對照組,男性,年齡22~48歲,平均36.48±7.56歲。兩組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測試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
入選標準:智力正常,發(fā)育正常,以漢語普通話為其交流語言,不是來自/n/、/l/不分的方言區(qū),未經(jīng)過專業(yè)發(fā)聲訓練及歌唱訓練等;鼻腔無明顯息肉,鼻中隔無明顯偏曲,鼻咽部無明顯異常;口腔及咽喉部結構和功能正常,無聽力障礙,無呼吸系統(tǒng)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正常對照組無嗓音、言語等障礙;FESS組符合中國慢性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的診斷標準[1]。排除標準:鼻息肉患者;合并有唇裂、腭裂或唇腭裂患者;既往有鼻部、鼻咽部、軟腭手術史或腭咽成形術患者;并發(fā)血液、心臟、胸部、腹部等全身系統(tǒng)疾病及其它手術禁忌癥的患者;長期酗酒和3個月內(nèi)服用過影響精神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藥物的患者;FESS后不能完成隨訪。
1.2FESS手術及隨訪 FESS組患者均由同一人采用從前到后進路(Messerklinger術式)行全組鼻竇開放術,術后鼻腔填塞甲殼素止血敷料及止血海綿,術后常規(guī)予抗生素靜脈點滴2~3天以預防感染,術后24~48小時取出鼻腔填塞物,給予生理鹽水鼻腔沖洗2次/日,鼻用糖皮質(zhì)激素噴鼻2次/日。術后2周、1月、2月、3月時行鼻內(nèi)鏡檢查,清理竇腔積聚的粘液、假膜、結痂及形成阻塞的囊泡等。
1.3鼻腔共鳴評估方法 FESS組患者于術前2天內(nèi)、術后2周、術后3月分別行鼻腔共鳴功能的評估,檢查前均進行生理鹽水鼻腔沖洗,鼻內(nèi)鏡下清理鼻腔分泌物。對照組評估一次。采用美國Kay公司的Nasometer Ⅱ6450型鼻流計進行鼻腔共鳴功能評估。測試室的背景噪聲≤40 dB A。患者取正坐位,戴上頭套,將隔音板垂直面部置于上唇與前鼻孔之間,緊貼皮膚,阻止氣流通過,并使上下麥克風位于面部正中線處。要求患者用平時說話的音調(diào)和響度朗讀測試材料,每個語句重復朗讀三次,間隔1秒,將每個語句三次測得的平均鼻音率的均值作為其測試結果。如果測試語句的平均鼻音率較其他兩次明顯異常(±20%)或者出現(xiàn)錯誤則重新錄音。測試者及分析者均為同一人。
測試材料為含鼻輔音成分不同的三個語句,分別為:“我和爸爸吃西瓜”(非鼻音句,鼻輔音為0%)、“我和媽媽喝牛奶”(口鼻音句,鼻輔音為57%,接近日常對話的音素成分)、“媽媽、妹妹和奶奶喝牛奶”(鼻音句,鼻輔音為80%,特點是存在大量的鼻輔音)[2]。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變量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t檢驗。
FESS組中1例患者術后撤出鼻腔填塞物時可見少許活動性出血,予1%麻黃素滴鼻液噴鼻后血止。其余患者均無感染、出血及其它并發(fā)癥。
正常對照組及FESS組手術前后各測試句的鼻音率見表1,可見,F(xiàn)ESS組術前、術后2周及術后3月非鼻音句的鼻音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97,P=0.931,P=0.248);FESS組術前口鼻音句、鼻音句的鼻音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周時,口鼻音句、鼻音句的鼻音率較術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仍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3月時,口鼻音句及鼻音句的鼻音率較術后2周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沒有明顯差異(P=0.326,P=0.175)。
表1 正常對照組及FESS組手術前后鼻音率值
鼻音是語音的組成部分之一,鼻音正常與否直接關系到語音質(zhì)量的好壞[3]。目前較廣泛采用的鼻音客觀評估聲學指標為鼻音率(nasalance score)[4],通過分別測量鼻腔和口腔的聲能水平來計算鼻腔能量的比例,即鼻腔聲能與鼻腔聲能、口腔聲能之和的比值,反映發(fā)音時鼻音成分的多少,以客觀評估鼻腔共鳴功能。
國外有關FESS對鼻音影響的研究結論不盡一致,多數(shù)學者認為,鼻竇炎術后鼻音率會升高。Hong等(1997)對26例多發(fā)性鼻息肉患者FESS前后鼻音句的鼻音率進行測量,結果顯示術前患者的鼻音率為45.7%,術后3周鼻音率為57.8%,超過正常值(鼻音率54.7%)。Soneghet 等[5]通過研究40例慢性鼻竇炎患者FESS前后鼻音句的鼻音率發(fā)現(xiàn),術前鼻音率為38.0%,術后2天鼻音率降低為33.8%,術后4~5周鼻音率明顯增加到42.9%,認為FESS雖為功能性手術,但對鼻音仍有一定影響。Amer等[6]對23例鼻竇炎患者FESS前后鼻音句和非鼻音句的鼻音率研究顯示,術后1月時鼻音句和非鼻音句的鼻音率均升高,術后3月基本恢復到術前水平。Kim等[7]采用鼻音句和非鼻音句對11例鼻竇炎患者FESS手術前后鼻音率研究發(fā)現(xiàn),F(xiàn)ESS術后1月鼻音率升高,術后3個月時恢復到術前水平,認為鼻竇手術會改變共鳴腔的形狀,從而在術后早期對鼻音率產(chǎn)生影響,但隨著術腔恢復,鼻音率恢復到術前水平,提示FESS對鼻音的影響是暫時的。江榮山等[8]對81例慢性鼻竇炎患者研究后指出,無論患者是否合并鼻息肉、過敏性鼻炎,F(xiàn)ESS術后6個月鼻音率升高。樂建新等[9]采用鼻音句“密密麻麻,慢慢騰騰”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FESS手術前后鼻音率研究發(fā)現(xiàn):術后1個月Ⅱ型1期患者鼻音率即恢復正常,II型2期、3期及III型患者鼻音率均明顯改善,但仍低于正常值;術后3個月Ⅱ型2期、3期患者鼻音率達正常值下限,Ⅲ型患者仍未恢復正常。2007年樂建新[10]再次采用該鼻音句對慢性鼻竇炎患者FESS前后的鼻音率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手術對Ⅰ型1期患者的鼻音率沒有明顯影響,Ⅰ型2期和Ⅰ型3期患者在術前及術后1個月鼻音率較正常人低,直到術后3月術腔上皮化后鼻音才恢復正常;提示FESS術后不能立即改善鼻音狀況,鼻音在較長一段時間內(nèi)仍表現(xiàn)異常。
本研究中,F(xiàn)ESS組術前、術后2周及術后3月非鼻音句的鼻音率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非鼻音句不含鼻輔音,發(fā)音時軟腭抬起,關閉鼻咽通道,氣流從口腔呼出,主要評估患者腭咽閉合情況;本文兩組測試對象的腭咽閉合情況是正常的,故非鼻音句的鼻音率在兩組中沒有顯著差異。FESS組術前口鼻音句、鼻音句的鼻音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考慮鼻竇炎患者的鼻腔、鼻竇粘膜炎性腫脹,阻礙了氣流在鼻腔的傳遞,使鼻流計在收集發(fā)音時鼻腔傳出的聲能減小。術后2周時,F(xiàn)ESS組口鼻音句、鼻音句的鼻音率較術前明顯改善,但仍低于對照組,考慮FESS術后清除了病變組織,重建了鼻腔鼻竇通氣引流,粘膜炎癥消退,鼻腔氣流阻力減少,鼻音能量較術前有所增強,但術后術腔粘膜腫脹,囊泡增生,鼻腔、鼻竇的共鳴特性尚未完全恢復,鼻音較對照組仍有所下降;同時也可能因為軟腭的反饋調(diào)節(jié)作用,術后改變了患者長期鼻塞、閉塞性鼻音情況,鼻音明顯增強,通過聽覺-軟腭反饋調(diào)節(jié)機制,使鼻音有所下降[9,10]。術后3月時,F(xiàn)ESS組口鼻音句及鼻音句的鼻音率較術后2周改善,恢復到正常值;可能的原因是術后3月時,術腔已上皮化,粘膜腫脹消退,鼻腔鼻竇通氣引流已恢復正常。
綜上所述,F(xiàn)ESS對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突炎男性患者的鼻音有一定影響,對職業(yè)用聲者行FESS手術前必須告知手術對語音的可能影響。但不同的鼻竇手術以及患者年齡、性別對鼻音的影響及長期效果,仍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