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華
摘要:目的:對失眠癥患者予以中醫(yī)針灸治療的觀察及評價進行探討。方法:選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失眠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對照組實行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實行中醫(yī)針灸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7.50%,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5.00),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失眠癥患者實行中醫(yī)針灸治療方法,顯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睡眠時間,患者治療滿意度較高,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關鍵詞:失眠癥;中醫(yī)針灸治療;睡眠質量;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4-146-01
失眠是多種因素所致的一種常見睡眠障礙[1],是指患者即使有合適的睡眠機會和環(huán)境,但仍舊難以進入睡眠狀態(tài),睡眠時間短或睡眠質量差,進而使患者日間社會功能受到影響的一種主觀體驗。具體的臨床表現為頭痛、心情焦躁煩悶、記憶力減退、入睡困難等,失眠癥雖非重癥疾病,但對人們的日常社交、工作學習都會帶來較大影響,嚴重者還會出現中風、心悸等情況?;诖耍疚膶κ甙Y患者予以中醫(yī)針灸治療的觀察及評價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失眠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7.56±3.23)歲,病程1~16個月,平均病程(5.23±3.64)個月,對照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48.69±3.15)歲,病程2~17個月,平均病程(5.48±3.29)個月。納入標準:(1)臨床確診為失眠癥患者;(2)無精神障礙,意識清晰。(3)非酒精、藥物所致失眠。(4)患者及其家屬均了解此次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guī)治療:口服腦力寶完(廣東萬年青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4023062),每日3次,1次4丸;口服谷維素片(廣東恒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613),每日3次,1次1~3片);口服阿普唑侖片(太原市振興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4021749),劑量04~0.8mg(1-2片),睡前服用。
觀察組患者實行中醫(yī)針灸治療,癥狀不同,針灸位置不同:取主穴[2]:三陰交穴、神門穴、四神聰以及內關穴,若患者表現為胃氣不和,輔穴則選下脘穴、胃俞;若患者表現為心脾虧損,輔穴則選足三里、脾俞、心俞穴以及巨闕;若患者表現為心膽虛怯,輔穴則選丘墟穴、心俞穴以及膽俞穴;若患者表現為心腎不交,輔穴則選太溪、心俞、腎俞三穴。在針灸前,應對針灸器具和患者皮膚進行消毒,指導患者選擇平臥位或坐位,確定穴位后,使用最適合的豪針,以平補平瀉法進行操作,留針時間為30分鐘,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28天。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其中有效:患者接受臨床治療后,睡眠質量和睡眠時間有一定改變,但睡眠質量一般且有疲憊感。顯效:患者接受臨床治療后,睡眠質量和睡眠時間基本恢復正常,且睡眠質量較好,睡眠時間增加。痊愈:患者接受臨床治療后,睡眠質量和睡眠時間恢復正常,且睡眠質量較好無疲憊感。無效:患者接受臨床治療后,睡眠質量和睡眠時間沒有改變??傆行?有效率+顯效率+痊愈率。
1.4 統(tǒng)計學
為計數資料,以率(%)進行表示,采取卡方檢驗法。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7.50%,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5.00%,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情可見表1。
3 討論
由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現代生活中,人們的社會壓力也日趨增加,失眠癥患者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同時正朝著低齡化的趨勢發(fā)展。中醫(yī)認為導致失眠癥的常見原因有三種:第一,由肝氣不舒所致的情緒不佳或過度焦慮;第二,女性多發(fā),因血虛所致;第三,心腎不交所致。對于失眠癥的治療,中西醫(yī)均有豐富經驗,而中醫(yī)則主要采用針灸治療,此方法損傷較小且安全性高,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幾率較低,現階段已廣泛應用于失眠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因失眠病位與機體內的心,肝、脾、腎等臟器關系密切,在針灸過程中,取神門穴和內關穴為主穴,具有補心氣、養(yǎng)安神的效果,對患者睡眠質量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取四神聰,可治療失眠、頭痛等癥狀;取三陰交,有養(yǎng)血安神、益肝腎和補心脾的作用;取足三里,則有益氣強壯、調胃和中的療效。
此外,當人體處于睡眠狀態(tài)時,其遞質中的Y-氨基丁酸具有抑制哺乳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再加上失眠癥患者腦脊液的Y-氨基丁酸含量低于正常人,針灸時,取者三陰交穴和神門穴針刺,能夠使γ-氨基丁酸含量增多,從而維持患者陰陽平衡,心神安定,從而改善患者睡眠情況,獲得較高的睡眠質量。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7.50%,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5.00%,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參考文獻:
[1]耿百樂,胡昕,田軍彪,賈海忠.失眠癥患者予以中醫(yī)針灸治療的觀察及評價[J].中國實用醫(yī)藥,2020,15(26):26-28.
[2]姚春玲.失眠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對認知功能影響的研究[D].廣西中醫(yī)藥大學,2020.
綿陽市中醫(yī)醫(yī)院?四川綿陽?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