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群,成美玲,王立,王明湖
(1.慈溪市農(nóng)業(yè)監(jiān)測中心,浙江 慈溪 315300; 2.慈溪市周巷鎮(zhèn)人民政府,浙江 慈溪 315324;3.寧波市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總站,浙江 寧波 315012)
種植菜豆一般關(guān)注氮磷鉀肥料的施用,很少有人關(guān)注銅、鎂和鈉等微量金屬元素的吸收利用。最近幾年缺乏銅、鎂和鈉而引起的蔬菜缺素癥時有報道。為了科學合理施用銅、鎂和鈉等微量元素肥料,我們研究了在不同施肥條件下的菜豆對土壤中銅、鎂和鈉吸收利用特點,以期為種植戶和相關(guān)人員提參考。
試驗于2019年4月2日在慈溪市坎墩街道玉蘭果蔬農(nóng)場進行。試驗前土壤中鈉為6.0 g·kg-1,鎂為7.4 g·kg-1,銅為30 mg·kg-1。
共設(shè)施肥量和缺素2組試驗。施肥量試驗設(shè)5個施肥水平, N0P0K0、N1P1K1、N2P2K2、N3P3K3和N4P4K45個處理N、P2O5、K2O用量分別均為:0、22.5、45、67.5、90 kg·hm-2。缺素試驗N0PK、NPK0、NP0K和NPK等4個處理,除缺素處理為0用量外,N為63 kg·hm-2、P2O5為45 kg·hm-2、K2O為54 kg·hm-2。小區(qū)面積均為20 m2,重復(fù)3次。每個小區(qū)種160穴菜豆,每穴3株。試驗在自然降水條件下進行,無補充灌溉。
土壤中鈉、鎂采用NY/T 296—1995方法,銅采用HJ 491—2019方法檢測[1]。
菜豆成熟期對各處理小區(qū)菜豆測產(chǎn),并分別測定豆莢、秸稈和菜豆的銅、鎂和鈉含量,計算豆莢、秸稈和菜豆對銅、鎂和鈉的吸收量。
表1表明,豆莢的銅吸收量為5.85~11.21 g·hm-2,平均9.56 g·hm-2;鎂吸收量為1.65~3.16 kg·hm-2,平均2.70 kg·hm-2;鈉吸收量為7.07~13.55 g·hm-2,平均11.55 g·hm-2。秸稈的銅吸收量為13.31~21.88 g·hm-2,平均17.77 g·hm-2;鎂吸收量為4.25~7.83 kg·hm-2,平均6.58 kg·hm-2;鈉吸收量為118.00~236.86 g·hm-2,平均179.00 g·hm-2。整株菜豆的銅吸收量為19.16~32.36 g·hm-2,平均27.33 g·hm-2;鎂吸收量為5.90~10.78 kg·hm-2,平均9.28 kg·hm-2;鈉吸收量為125.07~248.85 g·hm-2,平均190.56 g·hm-2。秸稈中的銅、鎂和鈉吸收量都要明顯大于豆莢中的量;鎂在豆莢、秸稈中的吸收量明顯大于銅和鈉。
表1 菜豆豆莢和秸稈對銅鎂鈉的吸收利用表現(xiàn)
缺素試驗結(jié)果表明,豆莢對銅、鎂和鈉的需求量無磷處理較多,無鉀處理次之,無氮處理最少;秸稈中銅吸收量依次為NPK>NPK0>NP0K>N0PK,鎂吸收量依次為NPK0>NPK>NP0K>N0PK,鈉吸收量依次為NPK>N0PK>NP0K>NPK0;在整個菜豆植株中銅吸收量依次為NPK>NP0K>NPK0>N0PK,鎂吸收量依次為NPK0>NPK>NP0K>N0PK,鈉吸收量依次為NPK>N0PK>NP0K>NPK0。
施肥量試驗結(jié)果表明,豆莢中銅、鎂和鈉吸收量都隨著施肥量增加而增加;秸稈中銅和鎂吸收量也隨著施肥量增加而增加,鈉的吸收量在不同施肥量水平處理中的規(guī)律并不明顯;整個菜豆植株,銅、鎂和鈉吸收量也呈現(xiàn)與秸稈中相同的變化規(guī)律。
試驗結(jié)果表明,菜豆的整個生產(chǎn)過程需要較多的鎂元素,盡管土壤中的鎂含量較豐富,但是如果一個地方長期種植菜豆又沒有進行鎂元素的補充,很有可能出現(xiàn)鎂缺乏癥。菜豆對銅元素的需求相對較少,但是土壤中銅含量較少,如果長期不施用銅肥,容易出現(xiàn)銅缺乏癥。雖然菜豆對鈉元素需求量較大,但慈溪屬于沿海地區(qū),土壤中鈉含量較為充裕,達到了6.0 g·kg-1,一般能滿足正常生長的需要。對長年種植菜豆的地塊要適當進行鎂和銅等元素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