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紅十字醫(yī)院(810000)白雪 劉玉嵚 蘇桂芳
宮頸癌(cervical cancer)是婦科常見生殖器官惡性腫瘤,HPV感染、多性伴、初產年齡小、多孕多產、單純皰疹病毒II型或滴蟲等感染及吸煙等均可導致宮頸癌疾病的發(fā)生[1]。近年來,隨著人類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改變、環(huán)境的影響等,宮頸癌發(fā)病率逐年增高,且年輕化趨勢明顯[2]。宮頸癌患者早期多無明顯臨床癥狀,隨著疾病發(fā)展,可出現陰道流血及滴液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3]。
宮頸癌的臨床治療以“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為主要原則,手術治療為主要治療方式[4]。傳統(tǒng)廣泛性子宮切除術(radical hysterectomy,RH)作為常用術式被廣泛應用于宮頸癌的手術治療,有效清除病灶組織,效果良好[5]。但是,該術式易損傷盆腔自主神經,50%的患者術后可能出現膀胱功能障礙,影響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手術存在局限性[6]。因此,有效保留宮頸癌患者的盆腔自主神經,成為臨床手術研究的重點內容,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NSRH)應用而生[7]。我院于2015年6月~2020年6月共收治宮頸癌患者83例,采用NSRH進行治療,旨在為此類患者的臨床手術治療提供科學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自2015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就診的83例宮頸癌患者,所有患者采用隨機數字法按1∶1比例隨機分為觀察組(n=42)與對照組(n=41)。觀察組,年齡32~59歲,平均(42.17±4.68)歲;體質量指數19.81~27.03kg/m2,平均(23.75±1.94)kg/m2;病理分型:鱗癌35例、腺癌7例;腫瘤分期:ⅠB1期19例,ⅠB2期8例,ⅡA期15例。對照組,年齡29~58歲,平均(41.89±4.74)歲;體質量指數19.69~27.12kg/m2,平均(23.68±2.05)kg/m2;病理分型:鱗癌36例、腺癌5例;腫瘤分期:ⅠB1期20例,ⅠB2期6例,ⅡA期15例。兩組患者年齡、體質量指數、病理分型和腫瘤分期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宮頸癌的相關診斷標準[8],并通過病理學活檢確診;②宮頸癌分期為ⅠB1期、ⅠB2期、ⅡA期患者;③年齡<60歲;④本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術前接受放療或化療等抗腫瘤藥物治療者;②合并膀胱功能障礙或其他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者;③盆腔淋巴結轉移者;④凝血功能障礙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⑤嚴重腦、肺、肝、腎功能障礙者;⑥精神功能異常者。
1.3 手術方法 觀察組給予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切開患者膀胱側窩,分離子宮周邊組織;切斷宮頸韌帶淺層的同時,分離保留外側腹下神經。游離輸尿管道時,沿輸尿管隧道上方分離保留外側腹下神經叢。切斷子宮主韌帶,將內側及下方神經纖維推至盆腔壁方向,分離盆腔壁后切斷,注意保留膀胱頸部神經纖維。對照組給予傳統(tǒng)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切開患者膀胱側窩,分離子宮周邊組織;距宮頸3cm處切斷子宮主韌帶,徹底切除結締組織,陰道切除4cm。所有患者術后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留置導尿管;術后7d試拔尿管,若殘余尿量>50ml,重置尿管。
1.4 觀察指標 ①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并發(fā)癥、術后并發(fā)癥、宮旁切除長度、陰道切除長度及淋巴結切除數目等手術情況。②所有患者隨訪3個月,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保留尿管時間及術后排尿障礙、腹壓排尿、尿潴留、尿失禁等膀胱功能障礙發(fā)生情況。③采用尿失禁生活質量量表(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scale,I-QOL),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滿分11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Mann-Whitney Tes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197,P=0.002);兩組患者的其余各項手術參數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觀察組術后出現輸尿管陰道瘺2例,淋巴囊腫1例,盆腔感染1例;而對照組術后出現輸尿管陰道瘺1例,淋巴囊腫2例,盆腔感染2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附表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2.2 兩組術后膀胱功能比較 觀察組術后保留尿管時間明顯為(10.03±3.48)d,低于對照組的(15.25±5.21)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303,P=0.002)。觀察組術后出現膀胱功能障礙的比例為7.32%,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4.3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72,P=0.031)。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于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62.78±7.45)VS(63.59±8.04),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的(85.23±10.66)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76.94±9.71)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705,P=0.000)。
宮頸癌作為臨床常見婦科惡性腫瘤性疾病,其患病率僅次于乳腺癌;好發(fā)年齡為30~36歲,且呈不斷上升趨勢,嚴重威脅女性患者生命健康安全[9]。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持續(xù)感染是宮頸癌發(fā)生的主要因素,確診患者多伴有人乳頭瘤病毒感染[10]。近年來,隨著宮頸細胞學篩查的普遍應用及HPV疫苗的投入使用,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早期檢出率及治療率明顯提高。
宮頸癌的手術治療,以廣泛性子宮切除術為主要術式,有效清除病灶組織及區(qū)域淋巴結;但傳統(tǒng)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切除范圍廣泛,創(chuàng)傷性較大,術后容易導致盆腔神經叢損傷、輸尿管損傷、出血及感染等并發(fā)癥狀,術后膀胱功能障礙發(fā)生率較高,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1]。因此,在保證手術效果的同時,如何有效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尋找更為有效的術式,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12]。
本研究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治療宮頸癌患者,切除病灶組織的同時最大限度保護盆腔神經叢,膀胱功能損傷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下降[13]。有數據顯示,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在降低膀胱功能障礙發(fā)生率的同時,并不影響疾病復發(fā)及生存率[14]。該手術成功的關鍵在于,正確識別并準確分離盆腔自主神經,需要操作手術者熟練掌握盆腔自主神經的行走路線,對術者手術水平具有很高要求[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高于對照組,是因為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需要手術醫(yī)生具有非常高的手術操作水平,對盆腔神經叢進行精細分離,進而延長了手術時間。兩組患者其他手術情況比較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與夏歡[16]等研究結果基本相符,提示兩種術式治療宮頸癌效果相當,手術切除范圍充分,都可以有效切除腫瘤組織。盆腔自主神經損傷是術后出現膀胱功能障礙的主要因素,觀察組術后保留尿管時間及出現膀胱功能障礙的比例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就膀胱功能方面來講,該術式優(yōu)勢明顯,可有效保護盆腔神經,減少盆腔神經損傷等術后創(chuàng)傷,進而保證患者術后膀胱功能的及時恢復[17],與黃興華[18]等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該術式在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等預后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
總之,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治療宮頸癌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促進患者術后膀胱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安全性高,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