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
愛國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信仰,不分國界與種族而深植于心。不同時代,愛國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或沖鋒陷陣,或隱姓埋名,或默默堅守……一個又一個背影被定格在歷史的冊頁,也讓“愛國”變得更鮮紅!
我不同意你的說法
佚 名
2018年1月1日,吳京接受了美國《紐約客》的專訪。主持人刁鉆地問:“你覺得中國電影有好萊塢的影響力嗎?”吳京說:“在這之前就有好萊塢的朋友看了《戰(zhàn)狼2》后好奇地問我:‘你們中國能拍出這樣的電影了?我反問他:‘你們現(xiàn)在才知道?我們把自己的國家已經(jīng)發(fā)展到什么樣的地步和我們的價值觀到底是什么,以及把我們渴望和平的訴求通過電影的形式告訴給大家,不然大家就會永遠把中國定位在落后國家?!边@時,主持人避開了吳京的答復(fù),笑問:“那請描述一下你小時候落后的中國的模樣?!眳蔷┱f:“我不同意你的說法,我的童年雖生活在一個落后的年代,我們卻生活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家,安享幸福與安康。”主持人聽后訕笑不已。
“時光斗轉(zhuǎn)有定律,片言只語見境界。”吳京面對主持人的霸道提問,不卑不亢,在貌似平淡的回答中充分表達了對日益強大的祖國的眷愛之情。
(選自《做人與處世》2020年第5期)
【素材解讀】
面對外國記者的苛刻提問,吳京沒有回避話題,而是客觀而敏銳地給出答案,讓我們看到了一顆拳拳的愛國之心。我們的國家是有過貧窮的影子,但那早已成為過去。如今的中國不僅國富民強,更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成員。
【適用話題】
電影,自信,愛國,智慧,尊嚴。
空白的立功證書
江東旭
五十多年前,劉啟泉大學(xué)畢業(yè)后進入部隊,其間榮獲二等功。家人對他當(dāng)?shù)氖裁幢鴧s不清楚,每次問起時,劉啟泉都支支吾吾的。劉啟泉的二等功受獎證書上,“主要事跡”欄一片空白,家人詫異地問:“部隊為啥給你二等功?”“我站崗放哨,工作突出啊!”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一位老戰(zhàn)友聯(lián)系上劉啟泉,告訴他:當(dāng)年的秘密已經(jīng)“解密”了。這時的劉啟泉已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他的淚水涌了出來?!拔乙詾檫@事不會公開,這輩子就爛在肚子里了?!敝链?,劉啟泉埋藏了幾十年的情感噴涌而出,他向家人道出了一段令人震驚的秘聞。當(dāng)年,劉啟泉畢業(yè)后被分到酒泉基地,作為加注技師,參與了一次導(dǎo)彈核彈結(jié)合試驗。在距離發(fā)射工位只有160米的地下控制室內(nèi),七名官兵冒著生命危險進行指揮操作,一旦出現(xiàn)問題,他們將犧牲在這個小小的地下室里。劉啟泉就是這“陣地七勇士”之一。
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但由于核試驗“上不可告父母,下不能告妻兒”的保密要求,劉啟泉將這份榮耀藏了近半個世紀。
(選自《故事會》2020年第4期)
【素材解讀】
當(dāng)年的劉啟泉不顧生命危險,毅然投入到導(dǎo)彈核彈結(jié)合試驗之中。試驗成功了,那個英雄的名字卻被隱瞞起來。一本空白的立功證書記載了一段守口如瓶的歲月,也見證了一位戰(zhàn)士對祖國的無限忠誠。
【適用話題】
秘密,功勛,愛國,忠誠,平凡。
報效祖國更重要
姚秦川
周培源是著名的流體力學(xué)家和教育家,曾擔(dān)任北京大學(xué)校長等職。在西南聯(lián)大教書時,因為生活條件艱苦,周培源曾每天騎馬上班。
1937年,周培源在拒絕了美國國防委員會、海軍總部的留用邀請后,毅然回到清華大學(xué)任教。時間不長,清華南遷,與北大、南開合辦“西南聯(lián)大”,周培源一家也趕往昆明。一天,周培源忽然從集市上牽回一匹馬,還給馬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華龍”。
因為家住得離學(xué)校太遠,周培源每天不得不凌晨5點就要起床趕路,買了一匹馬就可以節(jié)省一些時間。從此,鄭培源便每天早上騎馬去學(xué)校。當(dāng)時,整個西南聯(lián)大都知道周教授有匹叫“華龍”的馬,大家還給周培源起了個外號“周大將軍”。有時候,“周大將軍”在教室上課,馬就拴在外面,學(xué)校也會替他看管“華龍”。有一回,因?qū)W校有事,下班晚了,山路陡峭,馬蹄打滑,周培源連人帶馬摔到一條溝里,但第二天還照常去上課,令眾人感動不已。當(dāng)時,許多人都為周培源放棄美國優(yōu)厚待遇回國甘受清貧感到惋惜,他卻平靜地說:“沒有什么比報效祖國更重要的,我永遠愛自己的祖國,永遠心系教育?!?/p>
(選自《演講與口才》2020年第4期)
【素材解讀】
愛國是一種忠貞不渝的情感,更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雖然國內(nèi)動蕩不安、條件落后,周培源卻毅然選擇回國,并成為一名“教書先生”。為了節(jié)省時間,他從集市上買來一匹馬,走上了“知識報國”之路。放棄優(yōu)越的待遇,甘受清貧,這恰是愛國的典范。
【適用話題】
放棄,愛國,惜時,教育,敬業(yè)。
陶侃搬磚
趙盛基
陶侃,東晉名將,為穩(wěn)定東晉政權(quán)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權(quán)臣、宰相王敦忌妒他的功勞,把他調(diào)往了偏遠的廣州做地方官。
習(xí)慣了征戰(zhàn)的陶侃,閑下來覺得是一種荒廢,雖已年近六旬卻不想混日子,于是就找來了100塊磚頭放在屋里。然后,他每天早晨把這些磚頭從屋里搬到屋外,日落之后再把它們一塊不少地搬進屋里。天天如此,一天不落。有人以為他是在消磨時間;有人以為他仕途不順,以此發(fā)泄心中郁悶;更有人以為他精神出了問題。
一天,有人實在忍不住了,就上前問道:“你為什么要天天把磚頭搬來搬去的?不嫌枯燥不嫌累嗎?”陶侃說:“我現(xiàn)在雖身在南方,但心里總是想著將來要收復(fù)中原,為了將來有能力為國效力,所以每天靠搬磚來磨煉自己,一是鍛煉體魄,二是磨礪意志,三是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國家還處在危難之中。一旦國家需要,我好有強健的體魄和頑強的意志??!”幾年后,國家出現(xiàn)了多次叛亂,朝廷調(diào)陶侃去平叛。陶侃奉命出山,不辱使命,以63歲的高齡率部平定叛亂。
(選自《淄博晚報》2020年5月9日)
【素材解讀】
面對閑言碎語,陶侃不被所動,仍然不厭其煩地將磚頭搬出來又搬進去。這種看似簡單的勞動,卻被陶侃搬出了流芳百世的經(jīng)典故事。一方面,他心里裝著國家安危,時刻提醒自己;另一方面,他強壯身體,磨煉意志。只要心懷大志、堅持不懈,就能把平常事做得不平常,進而被世人推崇。
【適用話題】
意志,愛國,志向,堅持,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