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立
本報訊 10月10日,河南科技大學域外漢學研究中心正式啟動。而該校所藏日本和刻本古籍,是研究漢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新材料。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漢文化整體觀逐步形成。21世紀以來,南京大學等高校拉開了域外漢籍研究的序幕,域外漢籍的回歸、出版和研究也成為當前文獻學術界共同關心的話題。
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羅子俊介紹,河南科技大學域外漢學研究中心,依托客座教授秦晶晶多年往返日本進行文化交流,所收藏的近2000冊和刻本古籍和近200幅日本書畫作品建成,將采用定期輪展形式,進行展覽與研究。這批藏品包括《資治通鑒》《蘇東坡詩集》《吉備大臣入唐記》《大唐西域記》等古籍,從日本江戶到明治時代,跨越三百多年歷史,是中國的思想、制度、文學等深刻影響日本文化發(fā)展進程的佐證。
和刻本是指日本刊刻的中國古籍,主要指日本明治維新以前,江戶時代(1603-1868年)大批翻刻的中國漢文書籍。在中國歷史上,許多在中國刊刻傳抄的古籍通過貿易、朝貢等途徑流傳到日本,為書院、寺廟、天皇或幕府將軍們收藏。有些古籍在中國已亡佚,卻在日本保存下來。因此和刻本不僅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的產(chǎn)物,也為保存和傳播中國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