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普曼 王平
日前,周作人研究巨擘鍾叔河全新修訂本《周作人散文全集》正式面世?!吨茏魅松⑽娜烦醢嬗?009年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推出。此次修訂本按照寫作時間排序,讓讀者沿著寫作年代的發(fā)展,窺見周氏文章的思想脈絡與風格轉(zhuǎn)變軌跡,從而總結(jié)周作人各時期散文創(chuàng)作的特征;盡可能彌補初版的一些缺失:修訂100余處注釋,增加近200處注文,改正若干錯訛;考證、收錄了不少市面上沒有的周作人作品集,增加《周作人自編集》33種原版書的封面和版權(quán)頁,同時將初版索引卷納入全集,共成15卷,690萬字。此外還收錄了周作人不同時期的珍貴照片,民國時出版文集的封面封底、內(nèi)頁插圖,以及民國時期幾位篆刻藝術(shù)家為周作人刻制的印章圖示。
作為國內(nèi)周作人作品出版方面的先驅(qū)者,鍾叔河先生表示,在“五四新文學運動”中,周作人是不可能繞開的人物。而在散文領(lǐng)域,他的成績是最突出的。“從年少起,我對周作人的文章一直保持喜愛。他的文章寫得平實、不炫耀、不鋪張、不造作。他的最好的態(tài)度就是致遠。我們古代對于詩文很高的評價叫作‘漸行致遠,他就是這個境界?!痹阪R叔河先生看來,周作人散文不僅有文學價值和文化價值,還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價值。
藏書報:作為國內(nèi)周作人作品出版方面的先驅(qū)和開創(chuàng)者,您是如何與周作人散文等一系列的文集結(jié)緣的?是什么樣的契機驅(qū)動您去做挖掘、整理、出版周作人文集這件事情的?
鍾叔河:周作人作品的出版,國內(nèi)我可能操作得比較早一點。我是1984年到岳麓書社當總編輯,1986年4月出版了《知堂書話》,1987年開始出版周作人的文集,從《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開始。我當時的想法是把他的單行本一起合成書,但是很遺憾,這個事只搞了一半,搞到《秉燭談》,我就離開了岳麓書社。這是1949年以后,用周作人的名字出版的書,比較早的。但是講“先驅(qū)者”“開創(chuàng)者”還是不敢當。因為事實上1950年就出版過《魯迅的故家》和《魯迅小說里的人物》,但沒署“周作人”,用的是“周遐壽”?!吨脮挕肥俏揖幍囊徊繒鹈恰爸茏魅恕?,在這一點上的確是比較早。至于說,我為什么要組織出周作人的書,很簡單,就是我很喜歡周作人的文章。大家都承認,在“五四新文學運動”中,周作人是不可能繞開的人物。而在散文這一塊兒,他的成績是最突出的。這一點在魯迅書面答復《絲路》的采訪,和胡適寫的《中國新文學運動的20年》里面都是有定論的。
我在抗戰(zhàn)開始的時候被送回鄉(xiāng)下老家,閱讀開始得比較早,10歲以前就開始自己看書了。我最早是從商務印書館的“復興國文讀本”上面接觸到周作人的。但應該說開始我最容易接受,印象比較深的是朱自清的《匆匆》、冰心的《寄小讀者》這些篇章:教科書里雖然也有周作人,開始并不容易被小孩子接受,但是我翻來覆去老看這幾本書。里面有周作人的《故鄉(xiāng)的野菜》,還有《金魚、鸚鵡、巴兒狗》,后來才知道,那是從他的《金魚》里摘錄下來的。每看一次,總覺得有些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感觸,所以看來看去,還是覺得他的文章經(jīng)得住看。到現(xiàn)在老了,這些文章還可以看。
藏書報:當年您力排眾議,推出周作人文集,整理和出版的過程中間,有什么令您印象比較深刻的事情?
鍾叔河:周作人讀書極其廣博,文章里面引用的書,很多我不僅沒有讀過,連書名都不知道,從他的文章里才知道世界上有這樣的書,而且是內(nèi)容很好的書。所以我想,何不先把周作人談讀書的文章,編一本《知堂書話》。同時又想起解放后,在上海的一張小報上面看到了周作人寫的《兒童雜事詩》,就把它剪下來。我自己寫文章介紹《兒童雜事詩》,介紹豐子愷的畫,也發(fā)表了。于是就在做《知堂書話》的同時,我自己來闡釋《兒童雜事詩》,用我的名字出版。我知道黃裳先生是很喜歡周作人的文章的,我跟他有聯(lián)系。他看了我的《兒童雜事詩圖箋釋》,鼓勵我,寫信跟我說這個書很好。并且告訴我,胡喬木同志到上海,他們兩個人見面時,胡喬木說過《兒童雜事詩圖箋釋》很好,你可以寄一本書給他,談一談你的想法。我就寫信給胡喬木同志,寄了一本《兒童雜事詩》給他。我跟他講周作人的書有出版價值。如果不方便出周作人的書的話,我想編一本《知堂文化論集》,把它分為幾個專題,把同類題材的文章編在一起,也就是后來十卷本的《周作人散文分類文編》,這是我的編輯作品。胡喬木同志給我回了信,說謝謝你寄的《兒童雜事詩》,祝你在編的《知堂文化論集》取得成功。那時候我還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工作。這就是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藏書報:將近40年了,您很多時間都在編周作人的書。在這個漫長的時間之內(nèi),您對周作人散文的評價有沒有什么變化?另外,現(xiàn)在全集已經(jīng)再版了,再版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修訂?您是如何看待這一個修訂版的?
鍾叔河:我確實很喜歡周作人的作品,認為其有文化和文學的價值,我覺得這樣的書應該傳播。我從來都認為,編輯要編時代需要的書,讀者需要的書。讀者就是人民,讀者需要的書就是人民需要的書。但是首先就是自己也需要的書,因為自己也是一個讀者,也是人民的一份子。如果編輯自己都不愛這個書,自己都覺得這個書沒什么內(nèi)容,又何必出這個書呢?我做事是比較認真的。我們現(xiàn)在出版周作人的著作,絕大部分是沒有原稿了:當時我能夠找到原稿的,我盡量去找。能夠用手稿校對的,我都用手稿校對,但是后來大部分只能根據(jù)原來的出版物校核,自己沒有原稿,沒有手稿。我就只能夠根據(jù)道理來校對。凡是我認為原書錯誤,我校改的,我都盡可能出校記,即一定要出標他原書是什么。我認為這是印舊書應該具備的態(tài)度。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初版《周作人散文全集》,我全文都是根據(jù)原本校對的,都出了校記。這次重印,又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也有點趣味。
舉兩個例子。第一個,周作人有一部書叫做《秉燭后談》,1944年北京新民印書館印本第48頁第9行,是這樣的:
這便糾正了1944年北京新民印書館的錯誤。
第二個例子。再讀周氏最早譯本《冥土旅行》一文時,感覺文中有處譯法不當,便順藤摸瓜,居然發(fā)現(xiàn)周氏本人也自覺不妥,并在后來的譯本中做了更正?!囤ね谅眯小饭适卤旧硪埠苡形兜?。說的是某統(tǒng)治者陽壽已盡,被勾魂師勾去陰間(即冥土),心有不甘,要求還陽,勾魂師認為他氣數(shù)既盡,當然不允。這位統(tǒng)治者便企圖賄賂勾魂師,說他愿意拿兩個“兩噸”重的“金碗”送他,無奈仍未獲批。再讀到此處,我不免心有疑惑。覺得一個碗兩噸重,有悖常理,說“缸”還差不多。遂查《漢英大辭典》,發(fā)現(xiàn)“bowl”亦有缽、缸、盆等意。接著,我又去查閱周作人著作的其他譯本。終于在周氏晚年譯著《盧奇安對話集》第六篇《過渡》中,發(fā)現(xiàn)周氏自己也將“碗”改為了“缽”,并將“兩噸”改為了“一百斤”。
這樣,《冥土旅行》一文里便多了兩條我補訂的新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