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銳
海鮮由于含有較多的異種蛋白和組胺類成分,所以吃了容易引起過敏。而海鮮引起的過敏最經(jīng)典的表現(xiàn)就是皮疹和瘙癢,所以,如果大家剛好有皮膚瘙癢的不適,正在服用治療皮膚瘙癢的中藥,那么最好不要吃海鮮。
例如荊膚止癢顆粒,由荊芥、地膚子、防風、野菊花、魚腥草、茯苓、山楂組成,能夠清熱、祛濕、止癢,是治療風熱型或濕熱型丘疹性蕁麻疹的中成藥,說明書注意事項明確提示“忌食魚蝦海鮮類”。另外,治療血虛風燥型皮膚瘙癢癥的中成藥,說明書也提示“忌食海鮮”。
海鮮取自海中,營養(yǎng)性成分含量比較高,而且經(jīng)常采用燒烤或與辛辣調(diào)料拌炒的方式進行烹飪,這就形成了飲食攝入上的濕熱。所以,如果大家患有濕熱類疾病,正在服用治療濕熱類疾病的中成藥,那么最好不要吃海鮮。
例如半夏天麻丸,由法半夏、天麻、黃芪、人參等組成,能夠健脾祛濕,化痰息風,治療脾虛濕盛、痰濁內(nèi)阻所致的眩暈、頭痛、胸脘滿悶等,說明書里明確提示“忌食生冷油膩及海鮮類食物”。又如清血內(nèi)消丸能夠清熱祛濕、消腫敗毒,用于治療風濕熱毒引起的瘡瘍初起,憎寒壯熱,二便不利等,說明書也提示“忌食海鮮食品”。
大部分海鮮屬于高嘌呤食物,大量攝入會影響體內(nèi)尿酸代謝,誘發(fā)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所以,如果患有高尿酸血癥,正在服用治療痛風的中成藥,那么最好不要吃海鮮。
例如痛風舒膠囊和痛風舒片,能夠清熱、利濕、解毒,治療濕熱瘀阻所致的痛風病,藥品說明書注意事項提示“少吃海鮮、動物內(nèi)臟等食品”。
◎文/李家俊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但藥物毒性帶來的危險有時十分隱蔽,不易辨別。特別是老人,不僅身體代謝能力降低,還常常同時服用多種藥物,需要格外警惕。很多人對藥物副作用的了解不夠,甚至有一些誤解,可能讓它們鉆了空子。
誤解一:
特定劑量的藥物效果不錯,加量效果會更好。藥物研發(fā)經(jīng)過多次試驗,常規(guī)劑量已經(jīng)確定,很多藥物的療效并不隨劑量增加而提高,還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例如吃2片對乙酰氨基酚即可止痛時,如果一次服4片,療效不會明顯增加,卻可能出現(xiàn)肝功能損害。誤解二:
服用多年的老藥不會產(chǎn)生新的副作用。事實上,隨著年齡增加,人體消化、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肝腎功能會逐漸降低,老藥也可能會有新的不良反應。此外,服用新藥,或正在服用的中藥、食品添加劑、酒都可能誘發(fā)新的交叉反應及副作用。誤解三:
藥物副作用通常表現(xiàn)明顯且容易識別。其實,很多藥物副作用表現(xiàn)隱晦,不易被識別,經(jīng)常會被誤認為是其他疾病,或被當成上了年紀的正常表現(xiàn)。如果某些藥加重已存在的疾病病情,就更難以區(qū)分。通常被人們看成是老人“正常表現(xiàn)”的虛弱、困倦、頭昏、焦慮、記憶力下降等癥狀,都可能是藥物不良反應。為了不讓藥物傷害鉆空子,大家首先應當在服藥前了解其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和服藥禁忌;其次,要在服藥期間注意觀察,即使是已經(jīng)吃了多年的老藥,也不要掉以輕心;最后,一旦出現(xiàn)以往沒有的異常癥狀,且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仍不能改善,應當懷疑是藥物引起的,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