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臨近冬至,莫名感傷,北斗七星旋轉(zhuǎn),光線直射南回歸線。冬至當日陰陽交割,萬物亡寂。中國節(jié)氣在冥冥中集聚了人與天地之間的道行。因而每年寒冬,街道兩側(cè)梧桐樹蕭零,行人們裹著厚厚棉衣,空氣中莫名彌漫著肅殺的情緒。
而時運,似乎也會在冬至前夕,抵達世事無常中規(guī)律觸及的部分。也許是逝去的先人,比如我的父親,一個終生清貧的江南書生,正背手從江南幽深的青石板巷中緩緩走近,我心酸地發(fā)現(xiàn),他瘦削的臉頰更加凹陷,漸逼近我仍飽滿的臉孔。我們兩人相視無言,仿佛彼此無可傾訴。因我這個小女兒啊,無論在遭受著什么,我也理性地明白,事物發(fā)生了即是合理,無可辯解,更無需申訴招人同情。
而與他交換了眼神后,我有些領(lǐng)悟了生與死并無邊界,在思域中仍能互通,這更令人傷感了……凄冷的風刮來,讓生者肉身寒冷,而幽魂并不。無論自然界怎么造出溫度驟低的假象,他們不冷,還能在真實中自由穿梭,豈不是比人們身處的俗世更妙?
午后給母親打了個電話,我大聲說“周四帶你去蘇州”。她說“什么?”這句話我重復(fù)了五遍,她也重復(fù)了五遍“什么?聽不清楚”。
這加深了我的失落情緒。
“你說要帶我去蘇州?”第六遍時,她終于聽到關(guān)鍵詞“蘇州”,“那好啊,你姐剛好這周要去敦煌,周末才回,我也沒什么事。”
我雖然與母親姐姐距離僅數(shù)公里,但日常忙于工作生活,數(shù)月才與她們見一次。有時生活的瑣碎實在令我失去耐心,使我顯露戾氣的一面。父母曾那么盼望我是兒子,甚至在我出生前便取好了男孩的名字,而沒有準備女孩的名字。在我童年時,母親經(jīng)常笑談,在生下我時,護士騙她說是個男孩,她當時是多么喜悅并滿足,直到第三天謊言被拆穿時無比失落。后來,父母也常說起,為了生我,他們遭受了多少苦,被處了多少罰金。而他們卻不知,這些無意間的談笑卻成了我人生痛苦滋生的最初器皿。我原是不被這世界需要的;我降臨來這世上,是令父母失望的;我為什么會來這世間一趟呢?難道注定是受苦?
父母沒有錯,觀念更沒有是非。而我內(nèi)心隱藏著堅韌和暴躁,像足了壞脾氣的男人,可我實在生錯了女兒身,還是這副嬌小的模樣,想想竟然有些可笑。
若我是男兒身呢?是否在這現(xiàn)實社會一路走得容易一些?當我成年后,在工作上拼盡全力,卻不得不在有孩子后選擇隱退職場三年。三年間,經(jīng)歷了一個無人幫助的年輕母親手忙腳亂的日常,經(jīng)歷了父親的去世,經(jīng)歷一個小家庭在城市飛速變化的舉步維艱。后來,我又重返職場了,并重新開始了寫作。
寫作是我們的出路。在寫作中,女性的身份也使我困惑。仿佛無論在熾光燈下還是暗屋里,女性寫作者總是孤獨,想要實現(xiàn)藝術(shù)的價值總具有更高的難度。也許社會對女性的認可,交織了太多迷離的蛛絲馬跡:否定、猜疑、閑言碎語使你想到若是男性是否可規(guī)避這些。
可我關(guān)心政治、經(jīng)濟、植物、互聯(lián)網(wǎng)、新興科技,女性的身份僅僅是身份,不是優(yōu)勢,不是劣勢,而是僅僅作為一個“女性”而存在的人類。關(guān)注人的共性,渴望被理解、被認同,渴望價值的實現(xiàn),大于性別的區(qū)別,甚至大于在這鮮活人世間光影交織的人性,而抵達人之本真。
二
近一兩年,才慢慢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活得那么不易。生活表象便是你我每日擠上交通工具,乏味而重復(fù)地往返家庭與單位兩點一線,身邊還是那些人,閑談的主題還是那么無聊且無趣,尤其是人們喋喋不休談?wù)摰母星楣适?。讓人感嘆,就連婚姻,也大多不過是消耗人的精力?;橐鲋凶钪档玫谋闶呛⒆?,因為孩子始終是無條件的愛你,只要你不親手因為自身之欲望而摧毀來自下一代的愛,我還是愿意理解孩子給予父母的愛,比那些父母望子成龍的期許更加單純,值得珍惜。
但伴侶就不一定了,大多婚姻最后便淪為合作生活的產(chǎn)物,因合作與分工而存在。如果兩人不厭倦還能穩(wěn)定地合作生活,撫育一個孩子,便是成功婚姻的典范了。但人的內(nèi)心呢?是否也能被形式拘泥,在框架內(nèi)得到滿足?或者,最完美的答案便是,得過且過。考慮那么多無非是庸人自擾。人首先要滿足現(xiàn)實生活,其次是精神世界。而關(guān)于后者的實現(xiàn),藝術(shù)可能比依托于男女情感更可靠、牢固。
某詩人女友在微信留言,“昨晚帶弟弟看了醫(yī)生,照顧發(fā)燒的娃。我連愛情都不想了?!?/p>
我不禁回復(fù)她尾句絕妙。
如果可以選擇,我也愿意作這樣情感豐富的女性。
不僅是詩人女友,愛情更是女性普遍的心理需求。而在這艱難的世上,生存已屬不易,何去奢談愛情?女人們感性地在愛情事件中橫沖直撞,頭破血流,而為之流淚心碎的往往是自我所苦心營造的幻境,感天動地的角色只有她自己。有人批評女性寫詩題材大多圍繞“愛情”太狹隘了。但他們不知,女人對愛情需求的背后是千古以來歷史給予女性的刻板定義:古時女人依附男人而活,女人的情感自然要依附于那個“男人”。一個女人的最高境遇,不過是在宮闈里爭帝王,爭得他心。而男性,有更多世俗的事等待他去完成,仿佛一個男孩來這世上便要成就一番大事的,所以愛情在男性的生命中不過是錦上添花。這意識從人類社會數(shù)千年遺傳下來,流淌在人類一代代DNA的延續(xù)里。
而無論男女都歌頌?zāi)赣H,女性孕育著人類,子宮滋養(yǎng)著胎兒。萬物初生便從母胎而生,萬物都具有母性的因子。
愛使人們愉悅,愛使人們傷心,這便是愛的意義。
三
這一年,每天都會鋪天蓋地看到新聞推送世界的裂變:英國政府19日宣布,由于疫情形勢不樂觀,倫敦等部分地區(qū)的新冠疫情防控級別將從20日起提升至新增加的第四級,以遏制病毒傳播速度。社交媒體上的視頻顯示,受此影響,很多人在火車站排起長隊,試圖趕在“禁足”措施生效前“逃離”倫敦。我不禁寫了幾句:
逃離吧,戴上防毒面具
以昭顯我們是自然的罪人之痕跡
腳步慌亂,而心跳鎮(zhèn)靜
曾屠殺生靈,如今順應(yīng)規(guī)律
自救?還是等待優(yōu)美的死亡來臨?
懦弱者正在收拾逃跑的包袱
而他們的母親,把菊花擺在屋前
一個民族的白字
每個人都心懷詭計,每個樣本在顯微鏡下
寫變異的詩句,菊淡如斯
向來如此
——讀英國人民逃離倫敦新聞有感,不置可否,都是為保命
然而,英國或歐洲、美洲的變化肯定沒有女兒的需求近在眼前。
女兒翻看了一套中華節(jié)氣書籍,喊著要吃餃子、炸春卷這類傳統(tǒng)美食??墒悄挠袝r間做餡搟皮做餃子和春卷呢?每天的晚飯,我大多在公司的食堂解決,女兒是在學校晚托班的食堂草草果腹。即使這樣,我也愈發(fā)胖了,而女兒,愈發(fā)瘦弱了。這可真印證了一個即將邁進中年的母親,和一個女童的傷心!
我回憶了下,自己童年冬至時有沒有吃到媽媽煮的餃子、湯圓或羊肉湯、姜糖桂圓煮蛋什么的?幼年的影像始終是灰白而模糊的,這也是我不愛陷入回憶的原因。只記得在某年寒冷的冬日夜里,不知因為什么事,全家回到家都很晚。媽媽煮了一鍋清湯面,澆上早幾天就燉好的紅燒牛肉,那滋味妙不可言。
如今自己成了母親,養(yǎng)育一個女兒,卻忙碌到?jīng)]有時間煮食。餃子和春卷要怎么解決呢?
外賣。
緞輕輕,女,原名王風。生于皖南,定居上海,中國作協(xié)會員。著詩集《心如獵犬》。入選第34屆青春詩會,2017年十月詩會。獲2020年《十月》詩社麗江情詩會特別獎,第十一屆丁玲文學獎新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