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珂
摘 要:東晉末年,經(jīng)過桓玄之亂和劉裕篡權(quán)之后,有一定影響力的晉宗室已消亡殆盡,剩下的在反抗失敗后都逃往他國避難,其中一部分逃往南燕,一部分逃往后秦。這兩個國家被劉裕滅后,司馬氏又歸降了北魏?!段簳分写蟛糠炙抉R氏人物的入魏時間可梳理清楚,但仍有幾人存疑。文章以《魏書》為主要參照,以《資治通鑒》《北史》等史書為側(cè)面佐證,探究司馬氏人物入魏時間以及其后裔傳承情況。
關(guān)鍵詞:北魏;司馬氏;家族世系
東晉末年,桓玄掌權(quán)后誅殺司馬道子、司馬元顯父子以及司馬尚之、司馬恢之、司馬允之兄弟,劉裕篡晉期間先后誅殺晉安帝、恭帝,“誅翦宗室之有才望者”,如司馬休之子司馬文寶、兄子司馬文祖,司馬楚之叔父司馬宣期、兄司馬貞之等人,迫使司馬休之、司馬楚之、司馬國璠等晉宗室流亡在外?;感畞y和劉裕篡權(quán)后,有一定影響力的晉宗室消亡殆盡,得以逃脫的宗室如司馬休之、司馬國璠、司馬楚之等人與劉裕對抗相繼失敗,歸降北魏者甚多。史學(xué)界對司馬氏北奔的問題關(guān)注頗多,欲全面研究北奔之司馬氏,司馬氏入魏的時間就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1 司馬氏人物入魏時間
根據(jù)葛劍雄《中國移民史》所述,再結(jié)合《魏書》卷三七記載,可知晉末宋初逃往北魏的有司馬休之、司馬文思、司馬道賜、司馬國璠、司馬楚之、司馬寶胤、司馬順明、司馬道恭、司馬準(zhǔn)、司馬景之、司馬叔璠、司馬靈壽、司馬道壽、司馬天助、司馬愛之、司馬秀之16人。
司馬休之、司馬文思、司馬道賜、司馬楚之、司馬寶胤、司馬順明、司馬道恭、司馬愛之、司馬秀之、司馬天助十人的入魏時間并無爭議。
《魏書·明元帝紀(jì)》記載:“(泰常二年,417年)九月癸酉,司馬德宗平西將軍、荊州刺史司馬休之,息譙王文思,章武王子司馬國璠、司馬道賜,……陳郡袁式等數(shù)百人來降。姚泓匈奴鎮(zhèn)將姚成都,與弟和都舉鎮(zhèn)來降?!庇謸?jù)《資治通鑒·晉紀(jì)》記載:“(義熙十三年九月,417年)癸酉,司馬休之、司馬文思、司馬國璠、司馬道賜、魯軌、韓延之、刁雍、王慧龍及桓溫之孫道度、道子、族人桓謐、桓璲、陳郡袁式等皆詣魏長孫嵩降?!笨芍抉R休之、司馬文思、司馬道賜三人于417年入魏。
《魏書·司馬楚之傳》記載:“太宗末,山陽公奚斤略地河南。楚之遣使請降,……長子寶胤,與楚之同入國?!庇謸?jù)《魏書·明元帝紀(jì)》記載:“(泰常四年,419年)三月癸丑,筑宮于蓬臺北。司馬德文寧朔將軍、平陽太守、匈奴護(hù)軍薛辯及司馬楚之、司馬順明、司馬道恭,并遣使請降。”可證司馬楚之、司馬寶胤、司馬順明、司馬道恭四人俱于419年入魏。
《魏書·明元帝紀(jì)》記載:“(泰常七年,422年)司馬愛之、秀之先聚黨濟(jì)東,皆率眾來降?!北砻鞔藘扇嗽?22年入魏。再結(jié)合其姓名分析,可猜測司馬愛之、司馬秀之二人為兄弟關(guān)系。
《魏書·司馬天助傳》載:“司馬天助,自云司馬德宗驃騎將軍元顯之子。劉裕自立,乃來歸闕?!薄顿Y治通鑒·宋紀(jì)》載:“(元嘉十年,433年)三月,亡人司馬天助降于魏,自稱晉會稽世子元顯之子;魏人以為青、徐二州刺史、東海公?!薄段簳肪砣哂涊d司馬天助在劉裕自立(420年)入魏,但《資治通鑒》明確記載司馬天助在433年入魏。《資治通鑒》記載司馬天助為“亡人”,只有在外流亡逃亡者才可稱為“亡人”。根據(jù)以上分析,可以推測420年劉裕自立,司馬天助開始在外流亡,433年入魏。
司馬景之、司馬準(zhǔn)、司馬靈壽、司馬道壽的入魏時間,《魏書》記載不詳。因司馬靈壽、司馬道壽與司馬叔璠為父子關(guān)系,因此放在下文論述。
《魏書·司馬景之傳》載:“司馬景之,字洪略,晉汝南王亮之后。太宗時,歸闕,爵蒼梧公,加征南大將軍。清直有節(jié)操,太宗甚重之。卒,贈汝南王?!爸譁?zhǔn),字巨之。以泰常末,率三千余家歸國。時太宗在虎牢,授寧遠(yuǎn)將軍、新蔡公、假相州刺史。”從這則史料可看出司馬景之是在明元帝時入魏的,具體時間不可考,其兄司馬準(zhǔn)則是在明元帝泰常末入魏的。根據(jù)《魏書》這則史料可猜測司馬景之的歸闕時間要比司馬準(zhǔn)早。司馬準(zhǔn)率領(lǐng)三千余家入魏,為北魏帶來了一批可用的人才,假如司馬景之的歸闕時間遲于司馬準(zhǔn),那司馬景之就不會官封一品上征南大將軍,也不會得到“太宗甚重之”的評價。而如果司馬景之比司馬準(zhǔn)更早入魏,他們這一支在北魏朝廷中已經(jīng)有了領(lǐng)頭人物,即使后來司馬準(zhǔn)帶領(lǐng)三千余家入魏,有了司馬景之在前,再加上司馬休之,司馬楚之等人,司馬準(zhǔn)在北魏地位也不會太高。基于這一點(diǎn),筆者認(rèn)為司馬景之的入魏時間早于司馬準(zhǔn)。
司馬國璠、司馬叔璠二人入魏時間存疑。據(jù)《魏書·明元帝紀(jì)》和《資治通鑒·晉紀(jì)》可知,417年司馬國璠隨司馬休之共同入魏。而《魏書·司馬休之傳》中沒有司馬國璠跟隨司馬休之等人入魏的記載,《魏書·司馬叔璠傳》中卻記載司馬國璠是與叔璠在427年共同入魏?!段簳っ髟奂o(jì)》記載:“(泰常五年,420年)五月庚戌,淮南侯司馬國璠、池陽侯司馬道賜等謀反,伏誅?!边@一條說明國璠420年與道賜等人在魏謀反被殺,那叔璠就不可能427年才入魏。帝紀(jì)與傳記內(nèi)容不同,司馬國璠的入魏時間存疑?,F(xiàn)根據(jù)《資治通鑒》將司馬國璠與司馬叔璠兄弟的入魏過程梳理如下。《資治通鑒·晉紀(jì)》:
(義熙六年,410年)六月,……司馬國璠及弟叔璠、叔道奔秦。
(義熙十三年,417年)癸酉,司馬休之、司馬文思、司馬國璠、司馬道賜……陳郡袁式等皆詣魏長孫嵩降?!抉R休之尋卒于魏。魏賜國璠爵淮南公,道賜爵池陽子,魯軌爵襄陽公。
(永初元年,420年)魏淮南公司馬國璠、池陽子司馬道賜謀外叛,司馬文思告之。庚戌,魏主殺國璠、道賜,賜文思爵郁林公。
根據(jù)以上材料可知司馬國璠與弟司馬叔璠在410年入后秦,417年司馬國璠跟隨司馬休之入魏,420年因謀反被殺,這與《魏書·明元帝紀(jì)》的記載相同。劉裕417年滅姚泓后,司馬國璠逃往北魏,而司馬叔璠逃往屈丐(赫連勃勃)。直到世祖平統(tǒng)萬(427年)后,司馬叔璠入魏。
關(guān)于司馬靈壽、司馬道壽。將《魏書·司馬叔璠傳》中“長子靈壽,神?中,與弟道壽俱來歸國”的記載與上文司馬叔璠入魏時間結(jié)合分析,可推測出司馬叔璠之子靈壽和道壽入魏時間為428~431年,并且存在司馬叔璠與其子一同入魏的可能。
綜上所述,桓玄劉裕之際,北奔的16人中有12人于明元帝時期入魏,其中,司馬休之、司馬文思、司馬國璠、司馬道賜于417年北歸,司馬楚之、司馬寶胤、司馬順明、司馬道恭于419年北歸,司馬愛之、司馬秀之于422年入魏。司馬準(zhǔn)和司馬景之約于明元帝泰常年間入魏。有4人是太武帝時期入魏的,其中,司馬叔璠、司馬靈壽、司馬道壽大致是在神慶年間北奔的,而司馬天助則是在433年入魏的。
2 入魏司馬氏人物后裔考察
入魏司馬氏共有16人,本文第一部分已有論述。僅憑現(xiàn)有史料分析,司馬道恭、司馬順明、司馬愛之、司馬秀之四人的后裔情況不可考,剩余12人的后裔情況可按其入魏時間分為五批次進(jìn)行分析和考察。
史書可考的司馬休之子嗣有二,司馬文寶和司馬文思。司馬文寶于東晉末被劉裕所殺,司馬文思隨父司馬休之入魏,文思之子司馬彌陀因拒絕尚臨涇公主而“與瑾并坐祝詛伏誅”,史書未見傳有子嗣,詳見圖1。
司馬國鎮(zhèn)、司馬國璠、司馬叔璠三人為兄弟,三人后裔情況可一同考察(圖2)。據(jù)《魏書·司馬休之傳》記載:“欲滅姚泓,休之與文思及德宗河間王子道賜……皆將妻子詣嵩降?!倍抉R國鎮(zhèn)是司馬德宗在位期間的河間王,可證司馬道賜為司馬國鎮(zhèn)之子。不久司馬國璠與其侄司馬道賜謀反被誅,《魏書》卷三七《司馬叔璠傳》明確記載:“國璠賜爵淮南公。卒,無子?!钡窌疵鞔_記載司馬道賜是否有子。《魏書》卷三七《司馬叔璠傳》中較為詳細(xì)地記載了司馬叔璠的后裔情況,《司馬元興墓志銘》《司馬(昞)墓志銘》等墓志材料也可為其提供佐證依據(jù)。
1917年洛陽出土的司馬顯姿墓志、1966年山西大同出土的司馬金龍墓志、1973年河北景縣出土的司馬顯明墓志、1979年河南孟縣發(fā)現(xiàn)的司馬悅墓志為研究司馬楚之支系(圖3)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材料。結(jié)合墓志史料,可知司馬楚之入魏后娶河內(nèi)公主,有子司馬金龍和司馬躍。而在司馬楚之家族脈絡(luò)的考證中司馬裔的身份有所矛盾?!段簳に抉R楚之傳》中記載司馬裔為司馬延宗之子:“延宗,父亡后數(shù)年卒。子裔,字承業(yè)。世宗時,悅等為裔理嫡,還襲祖爵。位至后將軍。卒,贈征虜將軍、洛州刺史。子藏,襲。齊受禪,例降?!薄侗笔贰に抉R楚之傳》中卻記載為司馬裔(字遵胤)為司馬悅之子,然而據(jù)《周大將軍瑯玡定公司馬裔墓志銘》側(cè)面考證:“公諱裔,字遵胤,河內(nèi)溫人也?!娼瘕垼跃舆x部,水鏡三臺。……父悅,再牧荊、河,威風(fēng)千里,而深遭禍機(jī),遂為季布所哭或存遺嗣?!币虼?,可推司馬裔應(yīng)為司馬悅之子,《魏書》記載有誤。既然《魏書》卷三七《司馬楚之傳附司馬延宗傳》中能較為清晰地構(gòu)建出司馬延宗的后裔情況,那司馬延宗極有可能確有一子,只不過不應(yīng)是司馬裔。詳見圖3。
司馬景之、司馬準(zhǔn)和司馬天助的后裔情況《魏書》中都有記載,清楚明了,并無爭議。其中,司馬景之與司馬準(zhǔn)(圖4),“司馬景之,字洪略,晉汝南王亮之后?!?,贈汝南王。子師子,襲爵。景之兄準(zhǔn),字巨之。以太常末,率三千余家歸國?!d光初卒。子安國,襲爵。”
司馬天助后裔問題(圖5),《魏書》記載:“自云司馬德宗驃騎將軍元顯子?!碧涞蹠r與司馬文思等南逃,陣亡。其子司馬元伯襲爵。
綜上所述,司馬氏入魏人物共有16人,其中10人入魏時間無爭議,4人入魏時間記載不詳,2人入魏時間存疑。本文結(jié)合《魏書》卷三七與墓志材料研究司馬氏入魏時間及后裔傳襲情況。其中司馬叔璠支系、司馬楚之一脈中的司馬金龍支系由于史料充足、墓志材料豐富而較為詳細(xì),其余支系較為簡略,希望未來有豐富的墓志材料彌補(bǔ)史書空白。
參考文獻(xiàn)
[1]魏收.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60-62.
[2]李延壽.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3]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2013:3043-3220.
[4]庾信.庾子山集注[M].倪璠,注.徐逸民,校點(diǎn).北京:中華書局,1980:962.
[5]葛劍雄.中國移民史:第二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446.
[6]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5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