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李倫:在公共消亡的社會,個體無法站立

2021-06-10 10:58:18肖文杰
第一財經(jīng) 2021年6期
關鍵詞:公共性理性個體

肖文杰

Yi YiMagazine

L李倫

01

Yi你在平臺公司工作,所擁有的視野和經(jīng)驗,都比較直接,就你的觀察,目前媒體上缺什么樣的內(nèi)容?

L說出來可能是大家的共識吧,屋子里的大象,真實和思想,可辨識的真實和可參與的思想。我們也缺娛樂,但缺的是豐富性,還是缺真實和思想;我們的搞笑不有趣,真實和思想也提供解決之道;我們的內(nèi)容不動人,往往是情感的虛偽和膚淺。即使虛構的內(nèi)容,也存在創(chuàng)作的真切與深刻,當然,直接呈現(xiàn)真實與思想的內(nèi)容,其稀缺是顯而易見的。還有一個維度,可能能描述更迫切的缺失:公共性內(nèi)容。在媒體語境中,公共性常常被表述得模棱兩可,我自己也沒有一言以蔽之的定義,只是想借用這個詞,重新喚起大家的記憶。因為媒體已越來越遠離自己的價值,且越來越退回到幾百年前,滿足各種利益的宣傳、達成商品的交換這些私人領域。當然這不是公共性內(nèi)容缺失的結果,但這種缺失正加速著人們的遺忘。

02

Yi公共性的缺失,公共領域的消亡,在內(nèi)容層面的體現(xiàn)是什么呢?

L漢娜·阿倫特對“公共性”的闡述,我記得不是很清晰,大意是:公共存在于有他者的空間,在此空間人們彼此承認,回答“我是誰”的問題,合作溝通,體認“公共幸?!薄_@個空間就是阿倫特所指的公共領域,構建和鞏固這一空間的努力,應該就是粗淺理解的公共性吧。那么,從這里可以看出,關于人的內(nèi)容,認識自己,理解他人,是這個方向上的底色和必要條件。

03

Yi今天的技術已經(jīng)讓每個人都有更多的表達機會,我們能聽到很多個人化的聲音。但是另一方面,在表達過程中,人跟人之間似乎更加不耐煩,不愿意去理解他人,每天激蕩著過多的情緒與情感。我們今天談到關于人的內(nèi)容,那究竟什么是關于人的內(nèi)容?

L我從自己的經(jīng)驗講。一個是個體的合理性解釋,好像我們團隊總會不自覺地被個體的境況、感受和行動所吸引。所以,我們一直都關注人的具體選擇。比如,一個新聞事件中,個體在一個非常具體的瞬間做選擇的邏輯是什么?這一瞬間是從哪里開始的?這個具體的瞬間背后沒有被辨析的意識是什么?說得更直接一些,我們希望當我們?nèi)蟮馈⒚枋龊屠斫庖粍t新聞的時候,能把新聞還給當事人,當事人不僅僅是新聞事件中的某個角色,只是他的生活偶然碰到了這個事件,對他在事件中的所有理解,都應基于他具體的生活。這樣的努力可以讓理解更恰如其分,也更容易推己及人。觀眾才容易思考,自己的生活也可能偶然碰到某個新聞事件,誰都可能成為那個新聞當事人。這個態(tài)度不僅僅是指新聞操作。

04

Yi通過個體的方式,理解普遍性共識?

L集體性當然不會消失,但掙脫共性的那一部分,哪怕只是非常微弱的一部分,往往是對人的存在最具解釋力的地方。當然,追究這個選擇邏輯的合理性解釋,又恰恰是一種需要警惕的敘事,因為這種努力本身可能在削弱復雜和否認不可知。我們都知道對于合理性的判定始終是有限的,對于解釋的努力也永遠只是階段性的,但它又永遠充滿誘惑力。也因為事實被反復具體地呈現(xiàn)過,才有可能避免“對存在的遺忘”。

李倫

騰訊網(wǎng)副總編,創(chuàng)辦人物訪談欄目《十三邀》、新聞欄目《我們視頻》《局面》、紀錄片《明天之前》等。2015年入職騰訊前,曾任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綜合部副主任,創(chuàng)辦《社會記錄》《24小時》《看見》《客從何處來》等欄目。

另外就是,我們還比較看重人與人、人與外界的關系,我們把它概括為“人的存在”。這個詞挺抽象,但它是觀察式紀錄片的一個核心概念,這個倒是在媒體話語里也常常被表達為公共性。我的解釋是,向外站在“共同體”的位置上思考問題,向內(nèi)研究“共處”的問題,并應提供自我反思的機會。

05

Yi所以它不是從內(nèi)容領域劃分,不是題材或者形式,而是本該是基礎的東西缺失了。

L是的,關于人,或者說對人的某種注意,本來是一種本能。它應該很自然就會成為一種敘述的起點和視角。我們今天之所以再拿出來強調(diào),也是因為前面講的缺失。如果它能變成底層的邏輯,其實我們并不需要過分強調(diào),它應該是最基礎的東西。同時,在真相不能盡述的時代,對人的理解更加迫切,它會給我們帶來更可靠的想象力。人是終點,人也是通路,由此我們有機會接近真相,獲得一種理解時代的普遍能力,也能用這樣的方式完成我們的公共性構建,填補重要的缺失。

06

Yi是的,但是要讓這種更理解人的、更理性的聲音進入輿論場,在今天這種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你覺得會更難嗎?

L當討論被打開的時候,撕裂也出現(xiàn)了,你能明顯看到很多不理性的聲音更大了。但這并不全然是負面的,因為事實、觀點、人的狀態(tài)都被更充分地展示出來。人是有反思維度的,會把自己做過的事情當成一個對象來反思,這就是一種理性。當然,理性自身要求克制,強調(diào)自我檢討,所以在輿論場中往往遲到和被掩蓋。

同時,那些激烈的情緒,并不只出現(xiàn)在他人身上,科學家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相:有一個純生物性的自我,在通過感情控制我們看似理性的行為。所以,我們是通過感情在思考。感情和情緒,是由每一個人的具體生活塑造的。不同的生存境況使人的情感“以自我為核心、以自身利益為核心來衡量其他一切”。這是人類根本性沖突的一種,即理性與感情。

所以在輿論場中充分釋放的各方,某種程度上正是我們要去理解的自己和他人。我們不可能總是置身事外地去理解,所以開放的談論甚至對峙是有益的,它本身也是建構。

07

Yi比如過去,傳媒有相對中心的一個話語,然后會有一些圈層的傳遞。但是今天一個內(nèi)容放出來的話,可能用戶就從四面八方來了,他們會給你很及時的反饋,給你帶來直接的沖撞,但并不一定是良好的溝通和討論,這也是公共性內(nèi)容尷尬的地方。

L坦白來說會的。在前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更多是“渠道為王”,渠道又往往由某個階層把持。現(xiàn)在渠道極大擴充后,各種聲音就都出來了,但每個聲音都有淹沒感。當然,我不是說那個時代理性更容易出現(xiàn),渠道缺失和被把持的問題更危險,那是另一個問題。

現(xiàn)在的問題是,你確實會覺得非常矛盾,因為海量并未豐富,碎片帶來嘈雜,繭房加劇隔閡,大家的注意力是一種既高度渙散又過分集中的狀態(tài),但這不是渠道擴充一個因素形成的后果。

我觀察到有幾方面的原因,第一,管束可能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很多豐富的,和本會被注意、應該被注意、值得被注意的,不能被呈現(xiàn)出來或者得以展開,“拉偏架”更成為社會極化的催化劑。尤其是在科技發(fā)達到今天的時候,管束本身也被賦能了,管束更精準,管束效率也更高。第二是商業(yè)的功利化被科技賦能,商業(yè)利益上的政治安全加上流量邏輯是最佳性價比的選擇,社會價值、公共利益只會排在上述選擇之后。還有第三,科技應用本身,人們原本期待科技帶來更多的自由可能。但過于工具理性化的發(fā)展,忽視了價值、意義的識別。所以哈貝馬斯批判了“由工具理性主導的系統(tǒng)對生活世界的殖民”。第四是極端個人主義或者說自由主義的基礎性觀念,讓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原子化。個人標準極度膨脹,成為凌駕于一切標準之上的絕對原則,這樣的結果往往造成文化的瑣碎和平庸,群體意見極化,理性的討論無法生存,公共性失去立場,變得越來越邊緣。

這里要特別說下,我們前面說的,如果是個體標準都是對的,不應該再有一個凌駕于個體的好壞標準,應該堅定地捍衛(wèi)個體。但是多數(shù)情況下,恐怕這種以尊重個體、以個體自由為名的標準是值得懷疑的,這里的自由更多的還是一種欲望性的解放,而不是建立在自覺基礎上的、真正的獨立思想的解放。這個自覺,簡單地說是對外部他者的理解,這就又回到了公共性內(nèi)容的價值,和當下的緊迫性需求。

說到這里,還隱藏著一個更讓人糾結的話題,當我們對個體質疑的時候,其實我們又非常矛盾——因為我們又是一個飽受束縛的群體,剛剛獲得的有限的自由對我們彌足珍貴。這也是我們處境的特殊性,一方面存在前現(xiàn)代的蒙昧未開,一方面同時陷入現(xiàn)代性困境。當我們提出對現(xiàn)代性的質疑的時候,要小心墮入用前現(xiàn)代的方式解決現(xiàn)代性的問題,這也是我重提公共性這個詞的歷史解釋的原因之一。

08

Yi理論上,網(wǎng)絡讓連接如此容易,人和人都能快速建立聯(lián)系,為什么隔閡卻更深,信息鴻溝比原來更明顯了?

L赫拉利在一次對話中曾向扎克伯格提問,他說建立連接容易,另一面,拉黑也變得容易。它是同時的,這種容易是否讓我們恰恰忽視了一個困難但重要的事呢,就是如何與他人相處。我們在建立通道的同時,也在逐漸建立自己的小墻。連接很輕率,阻隔也很容易。

當然,對于科技的批評也要非常審慎,技術發(fā)展本身并不是為了提供一個“完善”結果,而是個“迭代”的過程,這也被證明是最優(yōu)的資源配置和創(chuàng)新模式。

而且“完善”是一個價值判斷,誰有權力來界定什么是完善?在警惕“算法專制”或者“算法歧視”的同時,也要小心自己經(jīng)驗認識的局限性。

這是個困難的討論,希望建立一種“對人的尊重”的共識,所以重提公共性,希望有更多的公共性內(nèi)容一起建構可能,希望從內(nèi)容到產(chǎn)品設計到底層技術都有共識。

09

Yi傳統(tǒng)的媒體內(nèi)容生產(chǎn)者還能影響公共輿論嗎?

L我個人是有非常大疑問的。因為本質上我們沒有能力去理解算法的規(guī)則,去理解我們到底如何影響公共輿論。做技術的人可能也不理解。這真的很難解決。你怎么讓技術人員理解人,讓內(nèi)容工作者理解科技?這里有一面很大的墻。

其實在西方這個爭論也非常嚴重,我去拜訪過日本、美國和德國的一些科技公司,問他們怎么在技術中解決人文、倫理的問題。唯一的結論是大家都在困境中。

10

Yi對技術帶來的社會形態(tài)的不確定性擔憂及公共性的消散,看來也是國際上普遍存在的問題。

L這個反思國際上一直以來都有。有研究表明,當今民粹主義和極端主義的興起,與信息系統(tǒng)導致的社會原子化和社會極化緊密相關,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歸咎于技術、社交、算法媒體,但也引起了先行者的反思。在今天的觀念領域也有很多嘗試,去建立更多元的社會結構,形成自下而上的社群,讓人與自我與世界的關系更自由開放。

其實今天我們談論的問題,還不是對未來對遙遠的科技發(fā)展的不確定性的擔憂,而是因為我們所處的當下存在著特殊性和迫切性,人文教育很長時間以來是薄弱的,落后和苦難的經(jīng)歷,讓我們更迫切地需要效率和結果。功利心擋在了科學提供的啟示之前,遮蔽了真正的生命意義,但在意義缺失的世界中,個體的生存是很孤獨和艱難的,在公共消亡的社會,個體更無法站立。

猜你喜歡
公共性理性個體
虛擬公共空間中的鄉(xiāng)土公共性重建
間隙、公共性與能主之人:楠園小記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中國社會組織公共性研究述評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學習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學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
“本轉職”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歸
理性的回歸
汽車科技(2014年6期)2014-03-11 17:45:28
對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論網(wǎng)絡空間的公共性
璧山县| 阳信县| 信宜市| 随州市| 金坛市| 腾冲县| 瑞昌市| 玉田县| 井冈山市| 顺义区| 闽侯县| 湘乡市| 贵南县| 怀安县| 双辽市| 临高县| 鄯善县| 霍州市| 延庆县| 称多县| 贺州市| 石首市| 铜陵市| 固阳县| 秦安县| 高雄市| 普宁市| 武义县| 五原县| 遂宁市| 潜山县| 什邡市| 凌海市| 河南省| 邻水| 房产| 铜鼓县| 大竹县| 白玉县| 云龙县| 陇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