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摘要:語文是學習中一門重要學科,作為學生從小就一直接觸的教學,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是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小學六年級作為小學和初中的過渡階段,對于學生有重要引導作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當中所包括的知識不止局限于課本,同時還有閱讀學習。但是在以往的閱讀教學當中,閱讀知識大部分來源于課本,導致學生的思維和閱讀范圍出現(xiàn)很大的限制,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當中,針對現(xiàn)有的問題拓展展有益策略,將現(xiàn)代的教學理念與傳統(tǒng)的教學結合在一起,為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閱讀教學。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益拓展
小學語文閱讀的內(nèi)容很容易,但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找到關鍵的字句以及其所代表的含義,并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真正作為學生能夠使用的東西,才是教師的最終目標。在教學當中,教師第一應該明確學生的閱讀目標,這樣教學才會有節(jié)奏性,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才會有動力。第二,教師在教學當中還應該統(tǒng)籌兼?zhèn)?,將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在一起,在豐富學生閱讀知識量的同時,讓學生將不同內(nèi)容的閱讀素材進行比較,提高學生的發(fā)現(xiàn)能力以及探索問題的能力。在教學當中,教師還應該讓學生彼此之間相互合作,解決在閱讀過程當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逐漸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收益多多。
一、清晰閱讀目標,激發(fā)閱讀動力
進入小學六年級,在以往的閱讀過程當中,教師開展的閱讀教學大部分是讓學生自主進行閱讀,但是在這樣的閱讀過程當中,學生就沒有明確的目標,而小學生本身比較貪玩,不夠自覺,如果沒有明確的閱讀目標,那么學生很容易就會偷懶,不投入,不思考,不琢磨。為了提高閱讀的效率,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當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學生的閱讀目標,這樣學生在閱讀時就會有精力、有動力進行閱讀。教師還應該根據(jù)學生整體的閱讀節(jié)奏,將教學流程進行制定,保證學生可以在不同階段得到最大的收獲,他也讓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對自身的閱讀能力進行更準確的提升。明確閱讀的目標,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能夠更主動地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閱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例如,在閱讀課文《鳥的天堂》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將課文分成幾個段落,然后逐一去對這些段落進行閱讀,使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具有更加準確的目標,并且將閱讀素材進行更準確的分類,可以提高學生對于這篇課文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質(zhì)量。教師在這堂課結束之后,要了解學生對這篇課文閱讀到什么樣的程度,對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有沒有熟記,是否達到了制定的目標。并且在提出重要知識點時,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反饋,教師要針對每一個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相應的對比,了解學生在閱讀中的收獲。
二、富足閱讀素材,拓寬閱讀視野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素材大部分局限于課內(nèi),這樣會導致學生在閱讀時沒有動力,并且學生的想象力也得不到豐富。教師應該在原有的閱讀基礎上進行拓展,加入一些課外的知識或者是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這樣學生在開展閱讀學習的時候就會更有動力。同時學生感興趣的閱讀素材也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逐漸提高對于閱讀的興趣,營造積極向上的閱讀氛圍,主動向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向發(fā)展。教師在豐富閱讀素材的時候,也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定量的增加,在保證學生閱讀質(zhì)量同時,也讓學生可以在閱讀當中逐漸感受閱讀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燈光》的時候,教師可以從這篇文章的作者王愿堅進行相應的素材拓展,幫助學生了解王愿堅所存在的抗日戰(zhàn)爭相關的背景,然后從王愿堅的其他著作《黨費》等當中,對閱讀素材進行更深入的拓展,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燈光》的同時,提高對于作者以及這篇課文的認識,這樣學生在之后的閱讀當中就能更有方向和方法。閱讀內(nèi)容的豐富也提高了學生對于閱讀的主動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時進行相關的聯(lián)想,有些學生可能知道一些知識,教師可以引導這部分學生向其他學生分享自己的思維,教師也要鼓勵積極學習和吸收經(jīng)驗的學生,從而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三、發(fā)現(xiàn)讀中問題,解決閱讀問題
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遇到問題不可避免,而遇到問題第一時間必須解決,教師在學生閱讀學習過程當中,要及時為學生解決閱讀時出現(xiàn)的問題。但教師只是一個人,在閱讀過程當中不可能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求,解決所有學生的問題。為了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以及質(zhì)量,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小組合作,讓多名學生能夠互相幫助,對閱讀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并且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當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基礎較好的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心得向其他學生分享,從而讓其他學生能夠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自信。在小組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小組長統(tǒng)籌兼?zhèn)洌瑢φ麄€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總結,方便教師之后對學生進行幫助。同時,教師也要保證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小組內(nèi)可以得到最大的收獲,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學習《貓》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這篇課文進行閱讀和學習,然后再將自己在閱讀過程當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小組的方式和身邊的學生共同討論。小組創(chuàng)建由四到六名學生,并且小組之間的實力一定要均衡,小組內(nèi)成員的成績呈階梯狀進行安排,為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小組長實行每周輪換。在小組討論的過程當中,小組長需要統(tǒng)籌兼?zhèn)?,將每一個組員的問題收集起來,然后統(tǒng)一進行分析和解決,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就需要向教師進行求助。教師要鼓勵那些在學習過程當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解決自己的問題的學生,逐漸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
結束語:
小學閱讀教學當中,教師首先應該明確學生的閱讀目標以及自己的教學目標,在固定的時間內(nèi)帶給學生更大的收獲,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動力,為之后的閱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教師教學當中還應該豐富閱讀的素材,讓學生可以看到更加多樣的閱讀內(nèi)容,學習和了解到更多自己喜歡的東西。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解決在閱讀過程當中出現(xiàn)的問題,引導基礎較好的學生向其他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帶動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當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自信。
參考文獻
[1]石碩涵.如何高效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1 (23):124-126.
[2]王一如.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問的現(xiàn)狀及策略[D].福建教育,2012.
(安徽省太和縣第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