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勤梅
摘 要:虞永平老師說過:“課程就在兒童的生活中,就在兒童的行動里,就在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生活中的事物是兒童活動的重要對象,它們能給兒童帶來樂趣,帶來挑戰(zhàn),帶來想象,帶來專注,帶來快樂,帶來經(jīng)驗。因此,幼兒園課程是生活化的,是游戲化的?!币簿褪钦f,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皆為課程。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學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巧妙運用偶發(fā)事件中的精彩瞬間,讓孩子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學會探索,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解決方案。只要教師善于觀察幼兒,就會發(fā)現(xiàn)教育契機無處不在,精彩活動自然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這也許就是課程游戲化、課程生活化。其實,只要做個有心人,學會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所在,適時地抓住“機遇”,將它變成下次游戲的“主題”,以此為切入點所設計出來的活動方案就會為孩子所接受,自然能夠提升孩子的參與性。
關鍵詞:教育時機;創(chuàng)設主題;適時指導
一、善于發(fā)現(xiàn),巧設主題
(一)愉快分享,意外收獲
幼兒園的主題活動來源于幼兒的日常生活,從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這樣的主題活動才會吸引幼兒主動參與。例如小班的主題活動“好吃的糖果”就來源于鑫鑫的經(jīng)歷,他參加了姑姑的婚禮后帶了各種各樣好吃的喜糖與小朋友們分享。在分享中有了如下討論:“我吃的是牛奶味的水果糖!”“我的是榛子巧克力!”“誰的都沒有我吃的好吃,我的是中間有QQ糖的超級巧克力呢!”……教師適時參與其中:“你們喜歡吃糖果嗎?”“最喜歡吃什么糖果呢?”一說到糖果,他們的小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又喜悅的笑容。其實在交談中,教師已經(jīng)在策劃著糖果的活動了。從形狀到顏色再到口味,各種各樣的糖果在市場上隨處可見。我們發(fā)現(xiàn)可以從糖果的形狀、顏色兩個方面入手,將“糖”設計成有趣的科學綜合活動。其中,一次有趣的“糖糖歷險記”便產生了,它帶領幼兒們在游戲中感知了不同糖果的特征,鞏固了幼兒們對物體軟硬、形狀、顏色、味道的認識。
(二)趣味情景,樂于探索
創(chuàng)設神秘魅力的“糖果王國”情景,帶幼兒們進入一個魔幻的“糖果世界”。幼兒們在教師扮演的“糖果王后”帶領下,進入有趣的“糖果王國”(教室被裝飾后,將各種糖果分別藏在班級的各個角落)?!疤枪鹾蟆睅ьI幼兒們參觀“糖果王國”,在參觀的過程里,引導幼兒去觀察糖果的包裝紙:“你們看到的糖果寶寶都穿了什么顏色衣服呀?”幼兒們都積極參與其中,并很快說出糖果紙的顏色。
在游戲“和糖果做朋友”時,他們興奮地在這個“王國”里尋找藏起來的糖果。有了前面的環(huán)節(jié),他們能主動說出找到的糖果紙包裝特征。在打開糖果時,更是驚喜不斷:“我的糖果真漂亮,它是粉粉的草莓糖?!薄拔业牟庞腥つ兀∥业氖擒涇浀挠衩滋??!薄罢l也沒有我的好,我的才最棒!是香濃牛奶糖!”師:“先看看,你的糖果是什么顏色?”“白色!”“黃色!”“粉粉的顏色!”……孩子們踴躍述說著。 師:“哇塞!顏色真豐富呀!你再看看,它們除了顏色不同,形狀一樣嗎?”幼兒:“不一樣,我的是圓的,兵兵的是半圓的!”“我的才有趣,我的是可愛的葫蘆形!”“王后,你看我的是三角形呢!”說完了形狀,他們又用手摸了摸,發(fā)現(xiàn)糖果有的硬,有的軟。就這樣在不斷地發(fā)現(xiàn)中,幼兒們從顏色、形狀、軟硬三個方面全面認識了自己找到的糖果。
(三)游戲設計,發(fā)現(xiàn)秘密
“送糖果回家”的游戲要求小朋友按照糖果的形狀、顏色等特征分類。游戲,幼兒們積極參與,幫助迷路的糖果回到“糖果王國”。大多數(shù)幼兒看到形狀、顏色標記后,能將糖果正確送回家。不過,教師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一些難度,例如讓幼兒們思考粉色的草莓糖除了可以回到粉色糖家,還可以回哪個家呢?游戲結束后,“糖果王后”請幼兒品嘗“糖果王國”里各種美味的糖果。幼兒們好開心,一邊品嘗,一邊互相交流,幼兒爭先恐后地告訴教師:“糖不能多吃,吃多了牙會疼!”他們懂得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二、抓住主題,得到成長
一個神秘的“糖果王國”情景的創(chuàng)設,將一系列有趣的游戲情境貫穿始末,幼兒的所有感官都被充分調動起來,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大膽探索不同糖果的特征。因此教師要以有效的、幼兒可以接受的方式設計活動,通過活動以幼兒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逐步達成《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所呈現(xiàn)的發(fā)展階梯,讓所有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得到成長。
(一)抓住偶發(fā)事件契機,合理設計活動內容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教師要成為幼兒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作為幼兒教師,因為服務的對象比較稚嫩、表達能力不強,這就需要我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通過細致的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的興趣點,引導他們主動去探索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教師要學會以適當?shù)慕逃虒W方法引導幼兒注意身邊常見的科學現(xiàn)象,同時結合和利用他們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初步了解生活中的事物與他們的關系。
例如,這次的游戲活動,活動的來源就是幼兒的談話。我們就抓住幼兒愛吃糖這一興趣點,結合小班幼兒的特點,設計神秘而有趣的“糖果世界歷險記”,做到了從幼兒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其興趣、年齡來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法,這樣教師自然就得到了想要的教學效果了。因此,只有能讓幼兒有所收獲的活動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學”。所以說,任何一次活動都需要教師仔細推敲、全面考慮,只有這樣的教學設計才能既讓幼兒喜歡,又能讓幼兒在活動中得到收獲。
(二)正確把握教育時機,適度進行游戲指導
第一,教師必須經(jīng)過深思熟慮,善于觀察,創(chuàng)造教育機會。教師應該相信幼兒的能力,學會放手讓幼兒自主完成,要少參與、多觀察。在觀察中要針對觀察到的情況及時進行分析,并決定自己的引導方法。在一般情況下,為了保持游戲能夠正常進行,大多數(shù)幼兒會先嘗試自主解決困難,這也是這個年齡段幼兒在游戲中自主獲得經(jīng)驗的方法。不過有時候遇到他們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有部分幼兒往往會選擇放棄,此時老師的干預就是必要的了。
第二,教師必須清晰角色定位,適時轉換角色,促進游戲發(fā)展。教師在幼兒游戲中扮演的角色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幼兒游戲之前,教師的角色是組織者,要策劃整個游戲的場地布置,制定合理的游戲方案,提供適宜的游戲材料。游戲中,教師的角色是觀察者和合作者,此時要充分尊重幼兒,讓幼兒自主游戲,觀察幼兒游戲中的表現(xiàn)。當幼兒需要幫助時,教師要適時以伙伴的身份參與游戲,無形中幫助幼兒化解遇到的困難,促進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最后,教師的角色回歸組織者,幫助幼兒分析游戲中遇到的各種情況,找出最佳活動方案,使他們在反思中促進游戲能力的發(fā)展。
(三)主動探索交流分享,活動效率得到提高
在組織幼兒集體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幼兒能理解的問題引發(fā)幼兒的主動思考,鼓勵他們帶著疑問分析問題、尋找原因。讓幼兒明白自己去做是最重要的,即使失敗也并不可怕,關鍵是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親身體會探索的樂趣。與此同時,在多感官的練習操作中,讓幼兒學會自主思考,在不斷探究中尋求問題的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多留給孩子一些表述、交流的機會。在傾聽和表述的過程中,孩子聽說技能會得到提升,也能從他人身上學到一些自己沒有注意到的方面,促進同伴間的互相學習。
在大力提倡課程游戲化的今天,對教師的要求逐漸提高,要求教師學會發(fā)現(xiàn)幼兒的興趣,根據(jù)實際情況有目的地設計幼兒感興趣的游戲課程,讓幼兒們在愉快的游戲中成長。幼兒教師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抓住一切時機,變機遇為主題,讓幼兒能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華愛華.幼兒游戲理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2]丁海東.學前游戲理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116-117.
[3]虞永平.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