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
【摘 要】如今,僅在一個學科領域中教育學生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需要超越學科的限制,聯(lián)結各種學習方式,將在各個學科中學到的內(nèi)容進行整合。教師實施美術教育時若能巧妙融合其他學科教學,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將學生的潛能發(fā)揮到最優(yōu)。這是當今時代完成素質(zhì)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美術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必要選擇。
【關鍵詞】美術教育 融合 學科教育
芬蘭有著非常強的跨學科傳統(tǒng),它的現(xiàn)象教學的第一個特征就是跨學科,先確定主題,然后圍繞主題將相近的學科知識重新編排、整合,形成融合式的課程模塊。筆者就從美術教育與數(shù)學、語文、音樂等學科分析一下學科間的融合。
一、激發(fā)興趣,在美術中學習數(shù)學圖形
在數(shù)學教學中總會有圖形、圖像等,而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形式、材料和色彩可以多種多樣,但是在形體上有著一定的比例、尺寸。達·芬奇是繪畫大師,他的《蒙娜麗莎的微笑》舉世聞名,同時他也是個全才,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jīng)利用數(shù)學圖形分解出飛機的模型,并且能看出他畫的草圖已經(jīng)非常接近現(xiàn)代飛機的比例,在那時就能夠體現(xiàn)數(shù)學圖形與美術的巧妙融合了。
例如,一年級美術《方方的世界》一課,這節(jié)課主要啟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尋找生活中正方形的物體,大膽表達正方形帶給我們的感覺。當涉及圖形時,就需要學生用繪畫的形式來提升繪圖能力,這就轉化到了數(shù)學領域中,通過對不同大小、不同尺寸的正方形物體的直觀比較,再展開豐富的想象,畫出自己喜歡的正方形物體,此時的作品會更精準、更有趣、更生動。
數(shù)學圖形與美術繪畫的巧妙結合,是教師寓教于樂,把數(shù)學圖形與美術技能相結合,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更能主動參與學習、發(fā)展思維、發(fā)揮想象力。
二、促進想象力,在美術中學習“之乎者也”
語文學科的特點就是具有很強的語言張力和文化底蘊,通過文字的不同表達方式將人們想象中的事物形象地表達出來,雖然其表達不如美術作品直觀,但是其表達意蘊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文字中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可以使其在接受中華文化的熏陶的同時提高文化修養(yǎng)。但是這種方式是間接的,其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美也是間接的。美術教育則與之相反,其表達情感更加直觀,并具有一定的可視性,人們通過視覺觀看就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例如,五年級美術《詩配畫》,詩詞是中華詩詞幾千年的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精髓,是中國文化長河里的瑰寶。畫家和詩人都有雙敏感的眼睛,會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創(chuàng)造出難忘的意境。誦讀詩詞后,學生可以通過繪畫的形式把詩詞的內(nèi)容形象地表達出來。
課堂上,筆者以詩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睘槔?,提問:它描述了哪一種植物?學生:竹子。于是筆者出示鄭板橋的《竹石圖》,通過文字與繪畫作品,讓學生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筆者進行小結:每個人對詩的意境理解不同,表現(xiàn)方法也不同。最后通過欣賞不同作品、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詩與畫,最后要求學生根據(jù)已學唐詩或宋詞來畫一幅詩意畫。
美術作為一類藝術,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也能完善學生的人格。但是就小學生來說,由于其年齡較小,思想觀念還不成熟,外界各種腐朽思想很容易扭曲學生的價值觀。將語文學科中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滲入美術教學中,學生在感受藝術魅力的同時也能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三、培養(yǎng)藝術的“通感”,在美術學習中探尋音樂節(jié)奏
如美術教學《畫情緒》,其中設計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先聽一段音樂,想想作者表現(xiàn)的是什么情緒,然后兩位學生在黑板上用線條來表現(xiàn)音樂,其他學生用手指在空中畫線條或形狀。筆者播放不同情緒的音樂:悲傷的、愉快的、舒緩的……學生會用怎樣的形式來表現(xiàn)音樂呢?師生再交流:說說畫的點線面是怎樣的?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心情?線條是如何變化的?長的、短的、直的、彎的……
美術是視覺藝術,也是空間藝術。音樂是聽覺藝術,也是時間藝術。美術教育與音樂學科的融合,有利于學生通過美術作品將內(nèi)心情感直觀地表達出來。還使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繼而提高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四、豐富教學內(nèi)容,在美術學習中展現(xiàn)“力量之美”
或許大家會疑惑:體育老師在操場上進行體育課教學時,如何將體育與美術教育進行融合?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布置小任務,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掌握動作的要領。當其進行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時,更能將人物的動作、神情形象地描繪出來。
如美術教學《我愛運動》,教師課前布置小任務,在體育活動課上進行各項活動時,引導學生有意識地不斷觀察同學的動作和表情,當其在美術課堂上進行繪畫時,就可以使用夸張的手法將同學們的拔河動作以及表情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由此一來,既鍛煉了身體,又提高了美術表現(xiàn)能力。
又如體育教學“立定跳遠”,體育老師請美術老師幫忙,把立定跳遠的分解步驟畫出來,用圖形展示的形式,讓學生看得更清楚,更能記住動作要領。
體育與美術的有效融合,拓展了體育教學內(nèi)容,豐富了學生的藝術視野。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也提高了。
五、豐富教學方式,在美術學習中聯(lián)動多媒體技術
為上好一節(jié)美術欣賞課,教師需要提前搜集圖片、視頻,制作課件。如果課前不做好這些工作,講課時就需要大量的口頭講解,教師講得眉飛色舞,學生聽得無精打采。將多媒體應用于教學,美術欣賞課的效果則大不相同了。筆者把資料通過多媒體與學生共享,將學生課前查找的資料投到分享屏,再請學生解說,如介紹凡·高時,凡·高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紹就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出現(xiàn)在學生眼前,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作品。在講解到不同部分時,還可以放大局部圖片,打破時間、空間、地域的界限,學生在美術的歷史長廊中漫步,潛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審美能力,也拓寬了知識面,學習興趣濃厚且自主性更強。
例如,筆者在上陶藝課前,讓學生自己先找有關陶藝的資料,每個組分工找好不同的內(nèi)容,并做成PPT,有助于上課時交流。學生交流時各抒己見,討論氛圍很好,筆者趁熱打鐵,提問:欣賞了這么多優(yōu)秀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學生在尋找陶文化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從大量的陶文化中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聰慧,也了解到這種古代藝術的偉大,從而情感得到升華。最后的高潮部分是讓學生做一個小小設計師,設計一個有個性的陶藝作品。于是學生利用下載的制陶軟件,在電腦上進行操作,“做形—上色—選花樣—上架”,玩得不亦樂乎。在展示評價時還是采用多屏互動的形式進行點評,學生看得更清晰,也因為有了多屏,評價起來也更有可比性,評價更全面、更科學。多屏展示的模式,能夠讓學生從視頻、圖片、畫面中多角度加深印象,讓課堂教學更為精彩。
當然作為一位美術教師,一定要有扎實的美術基本功和廣博的專業(yè)知識、專業(yè)理念。教師不僅要學習美術理論知識和美術史常識,還要關心美術界的發(fā)展和美術教育改革的進展,豐富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經(jīng)驗。
綜上所述,筆者只是淺顯地列舉了美術教育與一部分學科的有效融合,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培養(yǎng)學生豐富、積極向上的情感,把美術的元素融合在相互的課堂中,讓他們牽起手來,使課程內(nèi)容更充實,讓學生更能感受到美術是“無疆”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笑媛.大學語文的美育功能探究[J].語文學刊,2013(21).
[2]李曉曼.淺析在教學實踐中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有機融合的實現(xiàn)[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4(9).
[3]趙芳.淺析美術教學中高效課堂的融合[J].新課程(中學),2012(7).
[4] 王福陽.綜合藝術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