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佟才錄
納吉扎德是伊朗北部城市貢巴德·卡武斯的一名法官。有一次,他審理一樁青少年攔路搶劫的案件,那名少年叫卡西姆,只有16歲,上高中一年級。經過了解,卡西姆之所以搶劫,是因為他的母親病了,發(fā)著高燒,卻沒有錢去醫(yī)院治療。于是,他在晚上攔路搶劫了一名婦女,用搶到的伊朗里亞爾把母親送到醫(yī)院治療。
母親轉危為安,卡西姆卻因為搶劫被捕。如果依照伊朗法律,卡西姆會被判監(jiān)禁六個月。雖然僅僅是六個月監(jiān)禁,但從此他的人生便有了污點,對日后工作和生活都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深遠影響——出獄后,他會被同學們歧視,可能會因此輟學而浪跡社會,找工作會很困難,婚姻也不會順利……法官納吉扎德很為卡西姆惋惜,他為此專門查閱了卷宗,發(fā)現(xiàn)一些青少年第一次犯罪被判入監(jiān)服刑后,大部分人出獄后會很快二次犯罪。因為他們身上有了“污點”和“標簽”后,會遭到周圍人的歧視而產生“破罐破摔”的心理。也正因為此,伊朗的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
納吉扎德想,青少年犯罪一般是由于年輕氣盛和缺乏法制觀念所致,如果讓他們多讀一些法律書籍也許會起到減少犯罪的作用。能不能對那些犯罪程度較輕的青少年或者沒有前科的罪犯,判處他們“書刑”——以“讀書”代替“監(jiān)禁”呢?納吉扎德把查閱到的卷宗材料和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書面報告遞交到上級法院,獲得批準“可以一試”。不久,納吉扎德就對卡西姆搶劫一案進行了審理,判處卡西姆“書刑”——卡西姆可以不用入監(jiān)服刑,只需要閱讀法官指定的五本書,并寫出讀書筆記上交給法官就行了。
就這樣,卡西姆又回到了學校。他一邊上學,一邊“服刑”。后來,卡西姆考上了伊朗著名的德黑蘭大學,畢業(yè)后在一家世界500 強跨國公司上班??ㄎ髂氛f,如果不是法官當初判他“書刑”,就不會有他的今天。他要感謝“書刑”的創(chuàng)造者——納吉扎德法官。
“書刑”在貢巴德·卡武斯試行后,該地區(qū)的青少年二次犯罪率大大減少,并受到了少年犯、少年犯家屬以及法律專家的一致贊譽。后來,伊朗伊斯蘭議會頒布新的法律條例:犯罪程度較輕的青少年或者沒有前科的人,法官可以根據犯人的犯罪情節(jié)嚴重程度,在具體案例中使用“讀書”替代“監(jiān)禁”——“書刑”被正式寫進伊朗國家法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