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忠義 馬雨蘭 向民 張蕓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有些當代大學生的心態(tài)變得越來越浮躁,高職學前專業(yè)的學生更是具有比較鮮明的特色,其民族的復雜性、性格的獨特性都決定了在教育高職學生的時候,需要獨創(chuàng)方式,而紅色文化具有比較重要的教育意義。因此,文章以巴中紅色文化為基點,以高職學前學生為研究對象,對美術課程與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相融合進行相關探索。
一、巴中紅色文化資源融入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巴中屬于革命老區(qū),擁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以及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其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精神內核,將之融入學前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系之中,對于學生的品德及高尚精神的培養(yǎng)具有比較重大的實際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和藝術素養(yǎng)
巴中紅色文化具有比較豐富的美術資源,比如雕塑、壁畫、剪紙等,將這些具有教育意義的資源放在課程體系中,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當地的文化和理念,而且還能更加深入地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增進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理解。
此外,巴中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觀的生動范本。學生在了解的過程中,能比較深刻地領悟紅色文化中的精神內核,體會到革命先烈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時在與美術教育結合的過程中,也能在課堂上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將民族自豪感和蘊含的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完整地傳達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促進美術教育的多元化
在素質教育觀念的促使下,高職美術教育發(fā)生了比較大的變革,現(xiàn)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要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教師必須結合當地文化特色來進行教材改編,設計出符合地區(qū)、學校、學生“三位一體”的教學內容,同時,要對課程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切實實現(xiàn)美育的價值。因此,將巴中紅色文化融入當地高職院校,不僅能拓寬美術課程的教材內容、豐富教師的教學素材,而且能引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對于教育理念來說,基于紅色文化具有的地域性特點,可以在彌補教材地域性特性不足的基礎上,以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為導向,以美術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為具體目標,促使美術教育朝著多元化發(fā)展。
(三)藝術教育與德育的協(xié)同進步
道德品質是一切教育活動實現(xiàn)的基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職學前教育的美術課程更是實現(xiàn)德育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工具。巴中紅色文化是一種比較具體直觀的德育資源,其與美術教育有很多的結合點。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傳達給學前專業(yè)的學生。學生通過觀摩、參觀等活動可以詳細了解巴中紅色文化中所蘊含的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及革命先烈的價值追求,從而對自身道德意識以及道德行為的提升具有比較大的促進作用。此外,美術課程具有比較強的實踐性,紅色文化又具有比較大的藝術價值和故事性,學生在體驗式學習過程中,不僅能了解文化價值,而且各項美術能力也在悄然形成。因此,將紅色文化融入美術課程中,能夠使藝術教育與德育協(xié)同進步。
二、巴中地區(qū)紅色資源概述
(一)歷史地位:革命搖籃,紅色之都
巴中位于四川省的東北部,與陜西相近,是著名的川陜革命根據地。巴中人民加入紅軍隊伍達到了12萬人,在紅軍長征進行戰(zhàn)略性轉移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巴中人民極力配合,讓中央紅軍順利經過巴中,所以被稱為“紅軍之鄉(xiāng)”。如今巴中各縣及城區(qū)仍舊保留著相當數量的紅軍遺跡,大量的紀念建筑物和博物館等佇立在原地,讓世人不要忘記那一段歷史。
(二)巴中紅色資源保護與建設
近年來,國家對于民間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建設非常重視,在2001年的時候就已經成立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項目,這個項目歷經2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就巴中紅色文化建設為例,平昌縣劉伯堅烈士紀念館原來僅僅只是一個1000平方米都不到的小地方,后來經過擴建,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泥濘小路變成了寬闊的水泥路,并且以紀念館為中心建立了一個廣場,同時修建有大型圓雕、劉伯堅銅雕等,占地面積更是達到了22387平方米。
這個工程的實施,不僅讓民眾認識到了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而且促使了人們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重大變革,將文化遺產納入中小學及高校教育教材內容已成必然趨勢,也是對人們從意識上保護文化遺產的一次強化。當然,這個項目的實施也促使了當地學校開始思考校本課程的改革方向,也為其將地方資源融進學科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巴中紅色文化融入高職學前美術課程的思考
目前,巴中紅色文化的利用從各方面來說都比較淺,大多都是將資源傾斜在旅游行業(yè)上,而將其與課程內容的融合還在嘗試階段,特別是與美術教育的結合,還相對滯后。因此,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應當對當地的紅色資源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整理和分析,找準一個切合點促進巴中紅色文化的長遠傳承。
(一)挖掘巴中紅色文化資源的潛力
巴中紅色文化資源具有比較獨特的特征,高職美術教師在將紅色文化與美術課程結合的時候,首先就應當將學生的個性特色考慮進去,深度挖掘巴中紅色文化資源的美術價值,將巴中紅色文化的美術資源進行有效轉換,以學生的接受度為基礎,切實將美術課程的特色和其緊密聯(lián)系起來,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和精神境界提升一個層次。此外,從美術教育的角度來看,巴中紅色文化具備豐富的視覺特征資源,教師應當充分挖掘出紅色文化中有關于視覺的一些元素,來設計教育活動,并重點圍繞川陜革命根據地、長征、抗戰(zhàn)、現(xiàn)代等紅色文化,進行主題探究活動,用繪畫、繪本、影視等形式充分將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表現(xiàn)出來,達到與美術教育融合的目的。
(二)探索巴中紅色美術課程資源開發(fā)的教學目標
高職美術教師要想將紅色文化有效融合進美術課程中,就要擬定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當圍繞著紅色文化元素進行制定。首先,讓學生明白紅色文化的基本內涵以及外延,知曉紅色文化的典型特征等,教師根據這一目標可以設計學生自主探索的活動,對紅色文化建筑物、雕塑、遺跡等方面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其次,教師在學生觀摩以及實踐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語言講述紅色文化故事、作品等,培養(yǎng)學生對紅色主題形象的概括能力,結合當地人民保留的紅色藝術進行互動交流,進一步塑造比較完善的審美觀念;最后,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紅色文化中的德育資源,在紅色文化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其中蘊含的革命精神,用美術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明白紅色文化藝術的魅力和珍貴,將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
(三)構建巴中特色的紅色校本美術課程
巴中紅色文化有比較豐富的美術課程資源,教師應當努力創(chuàng)新融合方式,建立符合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并創(chuàng)建新型的美術課程教學模式。
首先,紅色文化資源具備很強的藝術性,教師可以在自身教學模式中加入“以欣賞為導向”的課程資源開發(fā)階段,主要是對巴中當地的革命歷史文化進行深挖,對其繪畫、影視等素材組織欣賞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紅色文化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其次,在欣賞的基礎上,學生會有比較強烈的“體驗”傾向,教師可以建立“以體驗為形式”的課程資源構建階段,主要就是通過觀摩革命根據地及博物館等建筑,然后了解這些建筑的修建特點,并對其中的美學思想進行探究,升華學生對于美學思想的認識。最后,學生經過“欣賞—體驗”紅色文化的深度熏陶,促使教師可以就此建立“以再創(chuàng)造為目的”的課程模式階段,通過初步臨摹巴中紅色文化藝術的各種表現(xiàn)形式,初步建立起“再創(chuàng)造”的紅色文化意識。學生可以選定一個創(chuàng)作角度,在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下,充分開拓自身思維,將對巴中紅色文化的理解以現(xiàn)代美術作品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對于學生是一個磨煉的過程,對于教師來說也是一次將紅色文化與美術課程的深層次結合。
四、結語
總之,巴中紅色文化具有自身獨特的文化氣息,要想將之當作當地高職院校的課程資源,并切實地與美術課程進行融合,難度比較大。因此,美術教師應當保持終身學習理念,在不斷革新教學模式的前提下,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將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和優(yōu)秀文化內涵傳遞給學生。
【基金項目】本文系巴中職業(yè)技術學院2019年度校級課題研究項目“紅色文化背景下的課程思政改革研究——以《幼兒美術作品賞析與創(chuàng)作》課程為例”,編號:BZY2019018(巴職院科[2019]12號)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趙君.江西高校美術課程融合紅色文化的探索[J].藝術評鑒,2020(18):114-116.
[2]張立昆.紅色美術教育詮釋路徑與價值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20.
[3]趙君.在高校美術課程中運用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的實踐研究[J].美術文獻,2020(1):97-98.
[4]何僑.挖掘地域文化融入中職美術課程的策略探析[J].東西南北,2019(20):230.
(作者單位 巴中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