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甜
初夏的井岡山,萬木蒼翠,處處充滿了紅色記憶。茨坪,當年井岡山革命斗爭的中心,來了幾個不同尋常的年輕人,他們熟練地操作著無人機、全景云臺,他們要把90多年前革命先輩在這里生活、戰(zhàn)斗的場景用VR(人工智能)技術還原出來。
“通過革命足跡尋訪、影像數(shù)據(jù)采集、VR實景重建,我們從更深的意義上理解了毛主席《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這篇文章?!辈倏刂鵁o人機的新余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學生劉興啟說。
近日,新余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學生來到江西省銅鼓縣秋收起義紀念館,開展“紅色基因續(xù)傳承,不忘初心跟黨走”紅色走讀活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們從專業(yè)的角度賞析紀念館及多個紀念地建設的承重設計、結構造型、空間布局、色彩搭配等建筑風格,理解珍貴的革命歷史和文化賦予了這些建筑的精神和靈魂,從而使學生深刻把握革命精神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
“我們通過專業(yè)測量工具,采集紅色建筑技術數(shù)據(jù),在VR實訓室里進行三維建模重構,在學習專業(yè)技能的同時接受紅色文化的思想熏陶?!?018級工程造價專業(yè)學生宮文杰告訴筆者。
如今,在新余學院,隨著“VR實踐+紅色教育”的不斷深入,不僅打通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相互隔絕的問題,更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傳承紅色基因。
學校中興通訊學院的習建軍博士在校內開設的“虛擬現(xiàn)實技術前沿”公選課深受學生歡迎。不少專業(yè)的學生在VR思政實訓室創(chuàng)作出了構思新穎、教育價值鮮明的紅色文化作品,通過網(wǎng)絡發(fā)布,影響了更多的學生。
新余學院校長張玉清說:“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落實立德樹人目標,就要在‘放鹽的技術和藝術上多琢磨,VR新媒體技術的探索就是要讓思政教育‘有知有味,讓知識和信仰真正走進學生心里?!?/p>
正在開展VR技術融入紅色文化體驗式教學模式研究的教師任歡歡介紹,學校目前創(chuàng)作、整理了100多個VR紅色作品,獲得省級以上科研項目6項,軟件著作權3項,發(fā)表一批理論研究成果,在國內VR紅色教育領域取得了一定的先發(fā)優(yōu)勢。
全程參與VR思政教學改革,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潘歐文正著力探索VR與思政的融合之道?!霸诶碚搶用?,要搞清楚在思政課教材體系向知識體系、向信仰體系轉變的過程中,VR沉浸式學習方式所起的作用,以及實現(xiàn)教育功能需要具備的因素和條件。我們在這項改革實踐中試圖獲得一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認識和結論。”潘歐文介紹,實踐層面,專業(yè)教師正帶領學生,在VR實訓室的編輯平臺上創(chuàng)作整理本土化的VR紅色資源,建設一個較為完整的VR教學場景素材庫,一套成熟的VR思政教學改革方案。
目前,新余學院VR思政智慧課堂已經成為當?shù)亍按笾行W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紅色教育基地,同時承擔了不少企事業(yè)單位黨史學習教育活動。
學校自主開發(fā)的“羅坊會議紀念館”“毛澤東興國調查實景再現(xiàn)”“新余史上第一個黨支部—花橋黨支部探訪”“白泥坳地下交通站揭秘”等VR作品,讓學員足不出戶就能接受一次“紅色文化之旅”,在現(xiàn)代與歷史的交融中,將有著時間跨度、歷史厚度和現(xiàn)實深度的黨史深入到每個學員,使他們更深刻感受黨的智慧和力量,汲取奮進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