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易富饒
高考命題要求:引導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xiàn)象。試題需要創(chuàng)新,“大題小做”便是高考化學命題者進行的一種創(chuàng)新嘗試。“大題小做”的含義是將綜合大題的復雜框圖或裝置圖呈現(xiàn)在選擇題中進行考查,比如實驗綜合題和工藝流程題均有此類現(xiàn)象。
實驗綜合題、工藝流程題是未來高考化學的必考題型,在選擇題中可能以“大題小做”的形式呈現(xiàn)。其中實驗綜合題的“大題小做”主要考查氣體參與的制備類和物質(zhì)檢驗類探究實驗;工藝流程題的“大題小做”主要考查物質(zhì)的制備與分離。該類題型能夠很好地考查金屬與非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與規(guī)律,滲透了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的核心素養(yǎng)。
近年來,高考化學試題中出現(xiàn)“大題小做”的情況越發(fā)頻繁,尤其是進入新高考的8個省市的適應性測試的考查中。具體考查情況,見表1:
表1 近五年“大題小做”考查情況
各省市試題中選擇題數(shù)目相似,一般是15道左右。由上表可以發(fā)現(xiàn),“大題小做”類試題,過去高考試題中并非屬于高頻考題。但是8個省市的適應性考試中有5個省市設置了工藝類“大題小做”題型,且從難度設置上來講,5個省市中有3個省市作為“難題”呈現(xiàn),且未來應考中還應注意實驗綜合題的“大題小做”。
筆者總結了解題思路的可視化,讓解題更加清晰。
實驗類“大題小做”一般有兩種:探究類,制備類。實驗綜合題一般篇幅大,“轉(zhuǎn)化”成“選擇題”時勢必導致考查方向主要為主干知識和關鍵操作、試劑等。可通過截段的方式,抓住主干知識,逐個擊破其他裝置或操作的目的或理由。
(1)思維主線
(2)模型解讀
通過實驗目的分析“截段”的主要對象。比如制備類實驗題,首先對“制備裝置”進行“截段”,結合化學反應原理,對“制備”裝置的配套裝置進行分析,如氣體產(chǎn)生裝置、氣體凈化裝置,收集裝置等。若是性質(zhì)探究類實驗,首先結合化學反應及物質(zhì)檢驗的識記方法對“物質(zhì)檢驗裝置”進行截段,然后通過“排除干擾”對物質(zhì)檢驗之間的除雜裝置進行“截段”分析。
【例1】(2017·全國Ⅰ卷·10)實驗室用H2還原WO3制備金屬W的裝置如圖1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碳等雜質(zhì),焦性沒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1
( )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裝KMNO4溶液、濃H2SO4、焦性沒食子酸溶液
B.管式爐加熱前,用試管在④處收集氣體并點燃,通過聲音判斷氣體純度
C.結束反應時,先關閉活塞K,再停止加熱
D.裝置Q(啟普發(fā)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反應制備氯氣
【解題模型】
圖2
通過將實驗裝置進行實驗目的化的“截段”處理,抓住“主干”分析各裝置的作用,然后再分析其他裝置,可迅速找到突破口。同時通過“截段”的方式,也可迅速突破實驗裝置連接順序的設問。
【答案】B
①
②
③
④
⑤
( )
A.裝置連接順序是①→⑤→④→②→③
B.實驗時點燃酒精燈的順序是①→②→④
C.裝置②中黑色粉末變紅,說明裝置④中生成了CO
D.用Fe2O3替代CuO,用盛裝濃硫酸的洗氣瓶替代⑤,現(xiàn)象相同
【解題模型】
【答案】D
工藝流程題一般發(fā)生的化學反應較多,分析起來較難。若是能夠?qū)⒚恳粋€方框里的“工序”所發(fā)生的物理和化學變化辨識清楚,那么問題即可迎刃而解。將工藝流程題轉(zhuǎn)化為“選擇題”同樣面臨同實驗題的一樣困境,應主要考查主干知識,如化學反應及其類型、物質(zhì)分析、化學或離子方程式書寫正誤判斷等知識。筆者認為將各“工序”“可視化”為框圖的形式,再結合有關工藝流程的相關“答題模板”的總結即可突破。在對微粒進行“可視化”時,要注意固體、溶液、氣體的標注。
【例2】(2021·湖南省適應性考試·13)以某冶金工業(yè)產(chǎn)生的廢渣(含Cr2O3、SiO2及少量的Al2O3)為原料,根據(jù)下列流程可制備K2Cr2O7。
圖4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煅燒時沒有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B.濾渣Ⅱ中主要成分是Al(OH)3
C.可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zhì)是CO2和Na2CO3
D.由Na2CrO4轉(zhuǎn)化為K2Cr2O7的過程中需加入KOH
【解題模型】
通過將物質(zhì)間的轉(zhuǎn)化“可視化”可清晰地看出各物質(zhì)在各“工序”中的變化情況及呈現(xiàn)形式。比如通過分析“煅燒”后各元素的存在形式可發(fā)現(xiàn)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對比各個“工序”中物質(zhì)的變化,可知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zhì)為CO2和 Na2CO3。
【答案】C
【練2】(2020·山東卷·9)以菱鎂礦(主要成分為MgCO3,含少量SiO2、Fe2O3和Al2O3)為原料制備高純鎂砂的工藝流程如圖5所示:
圖5
已知浸出時產(chǎn)生的廢渣中有SO2、Fe(OH)3和Al(OH)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B.浸出和沉鎂的操作均應在較高溫度下進行
C.流程中可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zhì)有NH3、NH4Cl
D.分離Mg2+與Al3+、Fe3+是利用了它們氫氧化物Ksp的不同
【解題模型】
【答案】B
在命制試題過程中,應抓住素材的選取和考點的取舍。以工藝流程題創(chuàng)設“大題小做”題型為例。
命制工藝流程題的素材來源主要有2個方面:可以將已有的工藝流程綜合題進行“小題”化,也可以將文獻中的工藝進行簡化優(yōu)化。
兩種素材來源對比,相比而言前者容易,后者需要重點關注《無機鹽工業(yè)》等期刊,或者到知網(wǎng)中進行搜索,比如搜索“鋰離子電池”、“金屬回收”等關鍵詞。
基于工藝流程題的設問角度,見表2:
表2 近五年高考化學及“八省聯(lián)考”工藝流程綜合題常見設問角度或方向
在創(chuàng)設試題過程中,應注意盡量避免多次考查“高頻”考點,因為容易與非選擇題中的工藝流程題重復??梢詫ⅰ爸蓄l”和“低頻”考點呈現(xiàn)在選擇題中,比如“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zhì)”“化合價的判斷”。應滲透基礎概念如氧化還原反應和復分解反應等反應類型判斷、試劑的選擇等。
筆者最終選擇張銀雪的《從金屬切削廢料中回收鎳和鈷生產(chǎn)硫酸鎳和氯化鈷》作為命題素材,原文流程圖如圖6所示:
圖6
流程圖過于繁雜,需要進行“簡化”,基于不改變其核心操作和試劑的前提下,對“除鉻”和“二次鎳鈷分離”進行了刪除。最終流程如圖7所示:
圖7
待流程圖確定后,再結合常見考點設置選項。最終試題成型如下:
以金屬切削廢料(由Fe和鎳鈷合金、金剛砂組成)為原料制備COCl2·6H2O和NiSO4溶液的流程如圖8所示:
圖8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物質(zhì)X”為H2SO4溶液
B.NaOH溶液吸收“酸浸”時產(chǎn)生的氮氧化物氣體
C.“轉(zhuǎn)化”時,可用H2O2代替HCl,作氧化劑
D.“鈷鎳分離”利用了CO3+和CO2+、Ni2+的氫氧化物沉淀的Ksp不同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