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海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衡量公民素養(yǎng)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口語表達與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能夠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推動高中課程的改革。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高中的口語交際教學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不利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思維導圖是一種可以調(diào)動與體現(xiàn)思維的方式,將其運用于高中語文教學,有利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口語交際教學中,實現(xiàn)高中語文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預期目標。
一、高中語文口語交際能力教學的現(xiàn)狀
(一)語文課堂過于功利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育界雖然已經(jīng)認識到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作用,并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但是許多高中都沒有開設口語交際課。一些高中教師認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開展聽說、口語交際等活動,因此沒有必要開設口語交際課。這種功利化的應試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的培養(yǎng)。雖然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提出了評價建議,但是并沒有給出具體的評價標準以及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由于口語交際不屬于高考內(nèi)容,又因為相關評價機制的缺失,導致教師無法有效衡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而且,即使大部分教師認識到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對于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仍然會因高中階段學習任務重、時間緊、學生壓力大,而放棄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口語交際課效果不夠理想
口語交際是說與聽的實際應用。在口語交際教學中,一些教師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例如教材中口語交際內(nèi)容比重較小、話題不夠貼近生活、課后練習較枯燥;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定位不準確、缺少理論指導,甚至將口語交際與閱讀、作文教學混在一起。教師在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評價時,存在以下誤區(qū):第一,以是否使用豐富的詞匯來評價口語交際能力的高低。雖然擁有豐富的詞匯量很重要,但是詞匯量只是口語交際的一部分。因為語言、思維都屬于口語交際的組成部分,只有思維而沒有語言的支持,則無法體現(xiàn)思維;同樣,語言如果不能得到思維的支撐,則會顯得蒼白無力。所以,教師不應該只根據(jù)學生在進行口語交際時是否擁有豐富的詞匯量進行評價。第二,以侃侃而談作為口語交際能力強的依據(jù)。教師在評價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時,必須明確的一點是:說得多并不代表說得準確。一些教師對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標準理解得不夠準確,認為學生在課堂上能夠主動發(fā)言,或者平時說話比較多,就具備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而忽視學生表達的內(nèi)容和質(zhì)量。
二、思維導圖在高中語文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
(一)在朗誦時應用思維導圖
將思維導圖應用到朗誦中,主要表現(xiàn)在朗誦的前期準備上。朗誦是一種比較高級的有聲語言藝術,朗誦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學修養(yǎng)與語言修養(yǎng)。文學修養(yǎng)指朗誦者對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的分析與理解能力。朗誦的前提則是朗誦者需要在符合主流思想的基礎上,有自己的見解。語言修養(yǎng)為朗誦者需要使用規(guī)范化的語言,掌握標準的發(fā)音與發(fā)聲技巧,運用正確的語調(diào)和恰當?shù)恼Z氣進行朗誦。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誦時,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整體性與全面性展示朗誦必備的元素,并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適當?shù)难a充與調(diào)整。制作思維導圖時,首先,學生需要在一張紙的中間寫上“朗誦”,并畫出向外的放射線;第二層級需要對“文學修養(yǎng)”“語言修養(yǎng)”等關鍵詞進行鏈接;第三層級則是展示掌握方法,或者每個修養(yǎng)所包括的具體技能等。學生在完成思維導圖之后,可以據(jù)此對照自己的優(yōu)勢與缺點,這樣有助于學生客觀地分析自己,并針對自己的缺點加以改正,提升自己的朗誦能力。
(二)在演講中應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在演講中主要應用于演講稿的撰寫。演講的核心是演講稿,在準備演講稿時運用思維導圖,能夠使演講具有明確的主題,能夠有機地結(jié)合觀點、材料與感情,使演講稿不僅具有靈活性與彈性,也具備邏輯性與系統(tǒng)性,使人在演講過程中充滿自信。將思維導圖應用到演講中的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畫中央圖。學生可以利用快速點射思維導圖,呈現(xiàn)自己選擇的演講主題以及與其相關的全部想法。第二步,以快速點射思維導圖為基礎,將腦海中浮現(xiàn)的關聯(lián)詞填入思維導圖的主干與分支中。因為一個關鍵詞至少會增加一分鐘的演講時間,所以如果需要完成10分鐘的演講,必須將思維導圖的關鍵詞限制到10個以內(nèi)。第三步,對思維導圖進行精簡與修飾。首先需要刪除多余的材料,再在關鍵位置標注出需要插入的幻燈片、例子等。因此,利用思維導圖撰寫演講稿,能夠強化學生的自信心,使表達更加流暢自然。
(三)在討論中應用思維導圖
討論是人們相互交流、集思廣益的過程,是頭腦思維的活躍發(fā)展過程。思維導圖可以表達發(fā)散性的思維,可以將其與討論過程相結(jié)合。在討論中運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十分簡單:首先學生需要確定討論的議題,與其他學生根據(jù)議題進行討論,并將每一個人想法與意見畫成思維導圖的分支,使討論結(jié)果觀點鮮明、條理清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小組討論是常見的交流方式,主要是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一般情況下小組內(nèi)部會進行幾分鐘的討論。為確保學生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發(fā)散性的特點打開思路,有利于學生歸納總結(jié)。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高考語文對語言實際應用的考查比重加大,充分表明我國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高中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效果不夠理想,主要是語文課堂過于功利化,教師不夠重視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無法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思維導圖的特點,將其應用到高中語文口語交際能力教學中,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丁瑩.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口語交際能力[J].語文建設,2016(32).
[2]黃源鏡.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途徑探究[J].語文建設,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