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閱讀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習模塊,教師要注重通過閱讀教學強化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借助閱讀的翅膀開闊眼界,得到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本文將以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中高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1)04-0116-02
0引言
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打下寫作、口語交際和語文綜合學習的基礎,同時也能打開學生的知識眼界,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在閱讀的熏陶和帶領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1]。新課程進程的推進提升了語文閱讀在教學中所占的比重,語文教師要在傳統閱讀教學的理念下,樹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學模式,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本文將主要就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分析。
1強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閱讀是學生、教師以及文本之間的對話,只有多方向互動的閱讀學習才是真正有效的,單向的輸出則是灌輸性教學,不利于學生吸收知識。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能夠帶動學生融入到閱讀教學中,立足于文本,進行深度交流,教師尤其不能替代學生完成閱讀,很多教師片面的認為快速的將“閱讀方法”和結論告訴學生,學生就能學會閱讀,且教學效率高,實際上卻是剝奪了學生的理解權利,教師要將閱讀的理解過程教給學生,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這才是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強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能夠讓學生得到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教師也要轉變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效率和效益,讓學生基于閱讀學習有更多收獲,這既是對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挑戰(zhàn),也是新課程的要求,需要教師在尊重小學生閱讀學習規(guī)律的基礎上,優(yōu)化教學目標和手段,發(fā)揮出教師的引導者作用,改善無效閱讀的現狀,讓語文教學更加豐滿立體,助力構建學生更加豐富的認知和能力體系。
2當下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現狀
2.1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針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一些教師認為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會忽略了學生的體驗,而是直接講解,忽視了學生對于文本的品讀,往往是讓學生簡單閱讀一會之后,就開始劃分段落讓學生說出中心思想[2]。這種教學方式并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沿用以往的教學方式也是教學上的懈怠,中高年級的學生具備的只是初級的學習能力,如果過往基礎不牢的話,很多學生連基本的學習習慣也沒有建立起來,教師直接的提問很容易造成學生學習的刻板印象,學生會在教師的訓練下掌握回答問題的方法,而不是閱讀學習的方法,久而久之是非常不利于學生能力構建的。
還有的教師錯誤理解了啟發(fā)式教學的意義,在學生閱讀結束之后,向學生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這種教學方式實際上取代了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的機會,而且很多問題也是封閉式問題,并沒有幫助學生開拓思維,教師看似在分析文本,實際上卻是按照教學參考提問,學生在這種問題的引導下只會形成固定思維,閱讀學習效果不佳。
閱讀學習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多教師只將齊讀文本作為和學生互動的方式,在提問上并沒有讓學生參與,小學生參與感不強,課堂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教師仍然在推進教學,使得教師只能去維系紀律,耽誤了課堂教學時間,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沒有提高,不利于思維培養(yǎng)。
從閱讀教學的目標上看,有效的閱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有更強的判斷和認知能力,然而很多教師只將教學的重點和考點結合在一起,所有的教學方案制定只是根據出題人的思路設計,沒有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品位和感悟,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品位和思考,從而無法將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的收獲應用于自身,降低了閱讀教學的效益。
2.2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然而當下很多學生只是將閱讀作為提升分數的方法,并沒有享受閱讀時的樂趣,功利化的閱讀會降低學生的閱讀興趣,只偏好一些無需動腦思考的讀物,例如漫畫等,學生普遍不愿意閱讀名著,尤其是中高年級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加重,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被壓縮,讀這些娛樂性強、簡單易懂的書成為了學生自主閱讀時的首要選擇。
一些中高年級學生語文基礎薄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知識面也較窄,教師在教給學生閱讀學習方法的時候學生很難吸收,當教師對學生提出一些發(fā)散性的閱讀理解問題時,學生會在心理上很依賴教師的講解,沒有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投射在題目上[3]。歸根到底,學生沒有掌握閱讀學習的方法,只是瀏覽文字,沒有帶著思考閱讀,學生在沒有獲得學習成就感的情況下,也不利于后續(xù)階段的閱讀學習。
3提高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策略
3.1更新教育理念,讓教學與時俱進
教師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會指導教師開展教學,語文閱讀教育既要有質量,也要有效率,教師不能再用傳統的教育理念開展教學,而是要加強學習、與時俱進,這樣才能夠讓語文閱讀教育充滿生命力。教師要增強自身的信息敏感程度,不斷用高要求勉勵自己,加強學習,更新教育理念,注重能力培養(yǎng),認證研讀教材,同時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語文教師要圍繞教育的重點,積極開發(fā)新的課程資源,融入更多現代教育技術,探索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育方式,帶動學生融入到閱讀學習里,讓學生喜歡閱讀,并且讀得懂、讀得好。
教育理念的融入要注重細節(jié),從人物、情節(jié)和細節(jié)上,加強主題意識的滲透,讓學生通過閱讀加強感悟。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帶動學生思考和理解,才能切實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一味的照本宣科或者參照教參是無法提高閱讀教學的針對性的。
3.2加強備課,豐富教學設計
很多語文教師在閱讀訓練上只是按照以往的教學經驗教育學生,忽視了備課這一環(huán)節(jié),實際上教師要通過備課進行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讓課程的實效性更強。有效的備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成教育目標的達成,教師要將對教材內容的研讀融入到課堂設計中,引導學生掌握閱讀學習思路,教師可以在備課環(huán)節(jié)列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拋出去,只有做到課前備課的心中有數,才能在教學時從容不迫[4]。教案的準備要盡可能的細致,也要根據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反饋進行調整,備課方案中要列出本堂課閱讀學習的重點,明確普遍性問題和特殊性問題,也要標出分層次的階梯性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達到教師的學習要求。
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要在備課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分析能力,讓學生了解不同文章類型的特征,把握文本結構做好和后續(xù)階段語文學習的銜接。掌握文體的特征也會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讓學生清楚認識到不同文本之真的差異,在掌握閱讀主題的同時,將在閱讀中所學會的語言應用移情到寫作模塊中,從而再度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在課堂設計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都可以通過設置問題情境的方法啟發(fā)學生層層深入,這種提問的教學手段也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有效方法,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在設置提問時要注重整體效率,不能想到哪兒問到哪兒,偏離了閱讀教學的實際目標,教師只有高效的利用好課堂的每一分鐘,才能夠真正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3.3合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閱讀教學
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助力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可以通過應用網絡資源,拓展學生閱讀[5]。網絡中有非常豐富的閱讀內容,教師可以篩選一些優(yōu)秀的公眾號,讓學生完成閱讀學習,例如人教學習網、小學幫語文等,這種基于網絡開展閱讀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利用好課下閱讀時間,也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行探究式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提高閱讀的速度和效果。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向學生推薦適合其閱讀的課外讀物,并讓學生閱讀完這些內容之后回到課堂上與同學進行分享,讓學生將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更多層面的能力,提高閱讀教學對個體的影響作用。
4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小學中高年級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要能夠認識到這一年齡段學生在學習上的特征,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讓閱讀帶動語文其他模塊,實現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教師也要加強閱讀方法的教學,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打開視野,使思維能力得到塑造。
參考文獻
[1]胡永俊.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用策略探析[J].學周刊,2020(12):76-77.
[2]杜巖.論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11):163-164.
[3]陳蓉.情景教學法在五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1):28-29.
[4]李順祿.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思考[J].女報(時尚版),2020(3):1.
[5]張儀青.淺析小學低年級語文寫話教學的有效性提升路徑[J].國際教育論壇,2020,2(4):78.
(責編:楊梅)
作者簡介:梁蘊(1971—),女,山東新泰人,??疲芯糠较颍盒W語文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