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文化發(fā)展

2021-07-15 02:43楊金海
前線 2021年6期

[摘要] 五四運動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自覺傳播,為中國現(xiàn)代文化發(fā)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由此開啟的思想文化上的馬克思主義啟蒙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相輔相成,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深刻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歷史走向和文化本體,深刻改變了中國文化的典藏體系、話語體系和中國人的哲學思維方式,深刻影響了我國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的發(fā)展,深刻影響了我國社會思想文化和大眾文化。從大歷史觀看,這是5000年中華文化發(fā)展中的重大歷史轉折,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百年傳播;? 紅色傳統(tǒng);? 中國現(xiàn)代文化

[中圖分類號] B27; G120?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1)06-0004-05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教育引導全黨大力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共產黨人精神血脈?!?那么,這個紅色傳統(tǒng)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應當說是從五四運動開始的。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深刻指出,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使越來越多中國先進分子集合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因此,五四運動既是愛國革命運動、社會革命運動,也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從大歷史觀看,這場文化啟蒙運動不僅深刻影響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也深刻影響了中國文化的歷史走向。

馬克思主義指明了中國現(xiàn)代文化發(fā)展的方向

1919年爆發(fā)的五四運動是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形態(tài)向現(xiàn)代文化形態(tài)轉變的分水嶺,其標志就是它使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重新觀察中國和世界的思想武器。

通過深刻反思辛亥革命失敗原因,陳獨秀等有識之士認識到,只學西方的“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不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最根本的是要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從根本上改變國民素質,使中國人成為“新人”。于是,陳獨秀1915年創(chuàng)辦《青年》(翌年改為《新青年》)雜志,開啟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推動形成了中國思想界前所未有的百家爭鳴局面,有力蕩滌著數(shù)千年的封建禮教。但起初的新文化運動有其歷史局限性,隨著運動的深入,人們越來越遇到了嚴重的思想困惑,即如果沒有政治上的徹底革命,“民主”和“科學”很難實現(xiàn);至于新文化運動提倡的“白話文”,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革文風,但很難形成嶄新的思想文化體系。新文化運動向何處去?中國社會的出路何在?它們仍是懸而未決而迫切需要回答的時代問題。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十月革命影響下,李大釗成為我國自覺接受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他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有關俄國革命的材料,并仔細研究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思想迅速轉向馬克思主義。1918年7月,李大釗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提出中國革命必須走俄國人的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他在北京中央公園作了《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演講,用唯物史觀分析國際形勢,清醒地指出,西方列強是不會與中國平起平坐的,中國人不應對西方列強抱有幻想;這次真正勝利的不是帝國主義,而是俄國社會主義的勝利。社會主義才是20世紀世界發(fā)展的潮流。

五四運動爆發(fā)后,李大釗和陳獨秀一起,把《新青年》第六卷第五號編成“馬克思研究”專號,并發(fā)表長篇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對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政治經(jīng)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第一次作了比較系統(tǒng)的介紹,并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分析中國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這一時期,李大釗還在其他報刊發(fā)表大量文章。他告訴人們,要完成改造中國的任務,必須用唯物史觀作指導,不能停留在精神改造上,還要在政治改造、經(jīng)濟改造上用力。講民主,要講社會主義的勞工大眾的民主,而不是資產階級民主;講科學,也要講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等科學理論,而不能再講西方的進化論等。這就明確回答了中國社會向何處去,新文化運動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陳獨秀也迅速轉向馬克思主義,并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一號上發(fā)表了著名的《談政治》一文,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論述了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專政等問題,進一步回答了中國社會的前途和命運問題。

在陳獨秀、李大釗的影響下,1919年5月之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逐漸形成高潮?!缎虑嗄辍贰睹恐茉u論》《新潮》《湘江評論》《覺悟》等雜志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李大釗在北京大學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毛澤東、周恩來、惲代英等在各地也都成立了相關組織。翻譯傳播和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不僅在知識分子中進行,也逐步擴大到廣大工人和社會大眾之中。從1920年開始,還出現(xiàn)了有史以來第一次自覺到國外尋求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取經(jīng)潮”。所有這些活動,不僅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提供了條件,也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提供了政治和組織基礎,而科學理論的傳播又極大推動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的深入,極大推動了新的革命文化的發(fā)展。在長達28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我們黨始終是革命文化建設的領導者和主力軍,在極其艱難的革命斗爭環(huán)境中,組織翻譯出版了大量馬克思主義著作,創(chuàng)造了一大批至今仍然膾炙人口、光輝燦爛的革命文化成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思想文化基礎。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更加注重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極大推動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通過70多年的努力,我國翻譯了幾乎所有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經(jīng)典作家的著作,出版了大量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著作,成為當今世界當之無愧的馬克思主義著作翻譯和研究大國。這數(shù)以千計的馬克思主義著作和相關文獻,構成了扎實雄厚的馬克思主義典藏體系。

歷史證明,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自覺傳播為中國現(xiàn)代文化發(fā)展指明了唯一正確的方向。由此,中國人民不僅在政治革命、經(jīng)濟革命和社會革命等各個方面取得了巨大勝利,而且在思想革命和現(xiàn)代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勝利。我們今天的文化建設不僅完成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想完成而沒有完成的任務,而且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五四時期提出的新文化范疇,形成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科學完整的中國現(xiàn)代文化體系。在新時代,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堅持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方向,永遠堅持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初心。

馬克思主義奠定了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基礎

近些年來,在我國思想文化界存在一些模糊的乃至錯誤的認識,或以為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傳入是“救亡壓倒啟蒙”,或以為馬克思主義傳入耽誤了中國文化現(xiàn)代化,或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現(xiàn)代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抽象肯定、具體否定,搞歷史虛無主義,等等。產生這些認識,有政治偏見的原因,也有理論研究和思想認識不足的原因。

實際上,五四時期救亡性的革命運動與思想文化上的啟蒙運動不是對立的,恰恰相反,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若沒有當時舉國上下為救亡圖存而進行的革命搏擊,就沒有當時思想上真正的啟蒙動力,就不可能有那么多人選擇馬克思主義,也就不會有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歷經(jīng)百年奮斗而完成的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最深刻的思想啟蒙偉業(yè)。歷史證明,這種思想啟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啟蒙,而不是什么其他思想的啟蒙。離開解決中國前途命運問題講所謂思想啟蒙是不切實際的,也是錯誤的。不能正視百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現(xiàn)代文化建設中所發(fā)揮的重大歷史作用,企圖回到五四運動初期的中國舊民主主義啟蒙甚至回到西方資本主義啟蒙運動,是一種歷史倒退,也只能是一種幻想。

問題的關鍵是,怎樣看待百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現(xiàn)代文化建設中所發(fā)揮的作用。以往我們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成果很多,但比較偏重于政治層面的研究,而較少從文化層面進行研究,這就為上述思想流行留下了空間。今天應當特別重視從學理上分析研究馬克思主義百年傳播對中國現(xiàn)代文化建設的深遠影響。100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至少在6個方面深刻影響了中國現(xiàn)代文化發(fā)展。

一是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文化的典藏體系。文化體系的文獻基礎是典藏體系。五四運動之前,中國文化主要是傳統(tǒng)文化形態(tài),其文獻基礎是傳統(tǒng)的儒、釋、道等各家的典藏體系。五四運動之后,這種情況開始改變,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文獻開始翻譯引進,到今天已形成了嶄新的馬克思主義文化典藏體系。這其中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著作和文獻,也包括從毛澤東到習近平等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著作以及相關的文本文獻。正是這套嶄新的典藏體系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核心和基礎,它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典藏以及其他文化典籍一起構成了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文獻基礎。

二是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文化的話語體系。話語是文化之磚。任何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話語體系。五四運動之前,中國文化的話語體系主要是傳統(tǒng)形態(tài)的,如仁、義、禮、智、信等。五四運動之后,隨著馬克思主義文獻大量的翻譯傳播,才逐步形成了我們今天所使用的現(xiàn)代話語體系,如經(jīng)濟、政治、文化、生產力、生產關系、經(jīng)濟基礎、上層建筑等。由于我們黨領導的馬克思主義著作編譯事業(yè)有專門的翻譯隊伍和學術規(guī)范,所以,我們翻譯的馬克思主義著作在華語世界中是最準確、最規(guī)范、最權威的,也是得到人們普遍認可的。由于馬克思主義在當今世界影響十分巨大,所以我們這套話語體系也是與當今世界文化高度融通的。沒有這套話語體系,就沒有中國現(xiàn)代文化體系。

三是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人的哲學思維方式。哲學世界觀和思維方式是思想文化的核心。五四運動之前,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認識是傳統(tǒng)形態(tài)的,很多是思辨的、猜想的,沒有現(xiàn)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礎,尤其不懂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五四運動之后,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逐步形成了我們今天所具有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特別是懂得了人類從何處來、向何處去,懂得了社會內部結構及其運動規(guī)律,并能夠自覺按照社會規(guī)律來推進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由于我們黨所領導的革命事業(yè)是人民群眾的事業(yè),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方式在人民群眾中傳播得十分廣泛。經(jīng)過100年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洗禮,今天,中國人的哲學思維方式應當說已經(jīng)比較具有現(xiàn)代性。沒有廣大人民群眾思想素質的現(xiàn)代化,就沒有中國文化的現(xiàn)代化。

四是馬克思主義深刻影響了我國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的發(fā)展。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是現(xiàn)代文化的主要載體。五四運動之前,在我國主要是傳統(tǒng)國學占統(tǒng)治地位,還幾乎沒有現(xiàn)代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五四運動之后,逐步形成了我們今天意義上的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等學術體系。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經(jīng)過70多年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40多年的發(fā)展,我國的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已經(jīng)相當完備。例如,在哲學社會科學方面,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從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以來,我們逐步形成了可以與當代世界文化相融通的學科體系、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這就為中國現(xiàn)代文化體系建設打下了扎實的學術文化基礎。

五是馬克思主義深刻影響了我國社會思想文化。社會思想文化包括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新媒體等。五四運動之前,在我國主要是傳統(tǒng)的文學藝術等占統(tǒng)治地位,還幾乎沒有現(xiàn)代意義上的社會思想文化。五四運動之后,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逐步形成了現(xiàn)代意義上的社會思想文化。新中國成立前,我們黨領導的革命文化建設取得顯著成就,集中體現(xiàn)為革命根據(jù)地嶄新的文學藝術等成果。新中國成立后,經(jīng)過70多年的發(fā)展,我國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體系。這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是馬克思主義深刻影響了我國大眾文化。大眾文化體現(xiàn)在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之中,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思想、語言、風俗、習慣、節(jié)日、禮儀等。五四運動之前,在大眾生活中占統(tǒng)治地位的是封建時代的舊思想、舊語言、舊風俗、舊習慣、舊禮制。五四運動之后,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新語言、新風俗、新習慣、新道德、新禮儀等,逐步傳播開來。新中國成立前,我們黨領導的革命根據(jù)地成為新的大眾文化的策源地;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大眾文化中更加充滿著社會主義新的思想文化內涵。沒有這些新的文化元素,也就沒有我們今天豐富多彩的現(xiàn)代大眾文化。

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傳播和發(fā)展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最終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時代新人方面。100年來,在馬克思主義傳播和運用中,不僅產生了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而且直接產生了一大批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翻譯家、理論家、出版家、教育家等。在我國現(xiàn)代文化史上,很多的思想文化名家都直接或間接地從事過翻譯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事業(yè),如陳獨秀、李大釗、陳望道、瞿秋白、魯迅、郭沫若、鄒韜奮,等等,可謂群星燦爛,光照千秋。我們黨培養(yǎng)的黨員、干部、高級知識分子等更是數(shù)以萬計。我們通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新人。一句話,經(jīng)過百年奮斗,革命先驅所期盼的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人目標,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完成了。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具有深遠的歷史文化意義

從大歷史觀來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不僅深刻影響了中國現(xiàn)代文化,也是5000年中華文化發(fā)展中的重大歷史轉折,對世界文明的發(fā)展進步也將越來越顯示出深遠的歷史文化意義。

就馬克思主義對中華文化發(fā)展的意義來看,有兩個層面:一是狹義的文化意義,二是廣義的中國歷史文化意義。首先,它直接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歷史走向和文化本體。綜觀中國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在中華文化5000年發(fā)展歷程中,有兩次大的外來文化傳入,一次是佛教的傳入,另一次是馬克思主義的傳入。但這兩次外來文化傳入的作用是非常不同的。佛教傳入上千年,對中國文化影響很大,但沒有改變中國文化的本體,即它傳進來之后,儒家思想仍然是中華文化的本體,佛家和道家等思想都只是輔助性的文化。馬克思主義傳入就不同了,才僅僅100年時間,就成為了中國文化的核心,即主導性思想,或曰本體性思想,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等都成了輔助性的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馬克思主義學說在整個中華文化體系中的作用會越來越顯著。

其次,它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和社會本體。中國歷史自夏朝以來,有兩次大的社會歷史轉折,一次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另一次是五四時期。這兩次歷史轉折的共同點是都出現(xiàn)了思想界的百家爭鳴局面,但二者的性質是非常不同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折,五四時期開啟的則是中國從封建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的轉折。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中國內部各種思想碰撞交融的結果,五四時期的百家爭鳴則是國內和國際各種思想碰撞交融的產物。在五四時期各種思想的較量中,馬克思主義脫穎而出是歷史的必然。馬克思主義吸收了西方工業(yè)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同時又超越了西方資本主義文明,指明了人類未來必然要向社會主義新文明發(fā)展的歷史趨勢。中國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歷經(jīng)百年奮斗,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巨大成就,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曙光。

就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發(fā)展對世界文化和世界歷史發(fā)展的意義來看,也是顯而易見的。馬克思主義源于西方,但超越了西方文化,成為整個人類先進思想文化的代表。自從有了馬克思主義以及它所指導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各國人民從事的民族解放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就具有了世界革命的性質。俄國十月革命勝利把社會主義從理論變?yōu)楝F(xiàn)實,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tǒng)天下的世界格局,開啟了人類從資本主義文明向社會主義文明轉變的新紀元。中國人民選擇十月革命道路,由此,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就成為世界革命和人類文明進步事業(yè)的一部分。盡管社會主義在發(fā)展過程中遇到了挫折,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使社會主義在21世紀重新受到世界的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講話中指出:“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1 五四時期中國人民自覺選擇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由此使得中國革命從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轉變,使得中國文化從傳統(tǒng)形態(tài)向現(xiàn)代形態(tài)轉變。經(jīng)過百年奮斗,中國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也深刻影響了人類社會和文明的歷史走向,展現(xiàn)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光明前景。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作者簡介:楊金海,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 / 王曉方

荆州市| 衡水市| 峡江县| 工布江达县| 米脂县| 临颍县| SHOW| 宝应县| 萨嘎县| 应用必备| 凉城县| 绩溪县| 津市市| 安庆市| 西青区| 台南市| 大名县| 伊春市| 台东县| 梁河县| 成都市| 锡林浩特市| 榆中县| 海宁市| 万荣县| 安塞县| 滕州市| 新营市| 登封市| 乌拉特后旗| 革吉县| 吉林省| 南岸区| 中西区| 门头沟区| 铁力市| 乌兰浩特市| 烟台市| 新巴尔虎右旗| 辽阳市| 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