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柳懷
柳城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柳州 545200
股骨粗隆間骨折屬于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其中老年人屬于該疾病的高發(fā)人群,但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逐漸增加,股骨間粗隆骨折發(fā)病率逐漸呈年輕化趨勢,從而對人們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F(xiàn)階段,臨床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案,其中髖螺釘治療為臨床常用治療方案之一,且臨床治療效率較佳,但該手術術后易出現(xiàn)多種不良癥狀,加之創(chuàng)傷性較大,從而降低術后恢復效果。因此為該類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案尤為重要。近年來,隨著我國醫(yī)療水平逐漸運轉,相關研究表明,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治療效果顯著,該手術創(chuàng)傷性較小,可有效彌補傳統(tǒng)手術方案的缺陷,提高臨床治愈效果[2]。鑒于此,本文選取93例該類患者實施PFNA內固定治療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2020年11月,將93例股骨粗隆將骨折納入本次實驗,按雙盲法將其中46例納進對照組(實髖螺釘進行治療),剩余47例納進實驗組(實施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治療),2組男女比例分別為:22:24、24:23例;年齡分別為26—90歲、27—89歲,均值分別為(51.32±1.12)歲、(52.64±1.03)歲;組間基線資料差異經(jīng)檢驗顯示(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髖螺釘進行治療,患者實施硬膜外麻醉后,協(xié)助其取仰臥位進行牽引等工作,并進行鋪巾及消毒,隨后在股骨大轉子下方3cm處做切口約15cm,使股骨干上段外側及股骨大粗隆處充分暴露,并沿著定位器將2mm的克氏針在大轉子下方2.5cm鉆入,將其到股骨頭軟骨10mm處,隨著導針實施動力髖螺釘將針道擴大,并使股骨與釘尾外緣平齊,依據(jù)患者骨折類型,采用適宜的套筒鋼板通過股骨干外側螺釘實施固定,對尾釘實施固定、對骨折端實施加壓,完成后將切口處逐層縫合。實驗組實施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治療,幫助患者取仰臥位,并在牽引床上進行復位,在大轉子頂端近側做一長5—7cm縱向切口,使其尖端充分暴露,并插入導針。隨著導針引導下,進行擴髓將主釘插入髓腔近端,針對嚴重骨質疏松患者,需髓腔近端擴髓,將主釘插入,并打入導針,測量其深度,同時沿著導針打入螺旋刀片,確認螺旋刀片安裝正確,進行鉆孔,放入鎖釘,完成后將切口處逐層縫合。
1.3觀察指標 觀察2組各項指標比較(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觀察2組不良癥狀比較(髖內翻、下肢靜脈血栓、內固定松動)。
2.12組各項指標比較 實驗組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各項指標比較
2.22組不良癥狀比較 實驗組不良癥狀總發(fā)生率為4.2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1.74%(P<0.05),見表2。
表2 2組不良癥狀比較
粗隆見骨折主要由間接的外力所導致,因患者跌倒時突然受到外力撞擊、強力外展以及下肢出現(xiàn)突然扭轉等狀況出現(xiàn)骨折。該骨折通常為粉碎性骨折,臨床主要癥狀為皮下淤血、腫脹、壓痛等,從而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受到限制[3]。
往臨床以髖螺釘為常用治療方案,該方案治療效果較佳,具有滑動以及加壓功能,且操作簡便、固定效果較佳等優(yōu)勢,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該方案創(chuàng)傷較大,導致其手術過程中出血量較多,無法依據(jù)患者實際狀況實施調整,從而對骨質造成嚴重損害[4]。近年來,隨著我國微創(chuàng)技術的運轉,PFNA內固定手術逐漸步入臨床,可有效彌補以往手術方案的缺陷,有效防止對股骨近端骨膜及軟組織的剝離,且骨折端之間的血腫在后期愈合中具有顯著效果,同時擴大螺旋刀面的面積,顯著提高近端骨折的穩(wěn)定性,從而有效降低對患者骨皮質的破壞,預防不良事件發(fā)生,提高手術效率。本文研究顯示,實驗組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不良癥狀總發(fā)生率為4.2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1.74%(P<0.05),充分說明股骨粗隆間骨折實施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治療效果顯著,有效降低不良癥狀發(fā)生,縮短手術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因此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綜上所述,股骨粗隆間骨折實施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治療效果顯著,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術效率,還有效降低不良癥狀發(fā)生,縮短骨折愈合時間,因此值得臨床廣泛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