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侯顯耀,肖蘞,蔣曉斌,袁紅兵,劉卜偉
(1.四川省南充市畜牧站,四川 南充 637000;2.四川省南充市飼料站,四川 南充 637000;3.四川省營山縣農業(yè)農村局,四川 營山 637700;4.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qū)農業(yè)農村局,四川 南充 637500)
以南充黑山羊繁殖性能、生長發(fā)育性能為重點,使南充黑山羊向繁殖率高、生長發(fā)育快、產肉性能好、遺傳性能穩(wěn)定方向發(fā)展。
2.1 外貌特征 被毛:被毛純黑色,富有光澤,不含絨毛,皮膚灰白。頭部:頭清秀,大小適中,呈三角型,額平寬,大部分有角,角呈弓形,眼大較圓,耳直立側伸、大小適中,成年公羊下頜有胡須。體軀:體質結實,結構勻稱,肌肉豐滿,體格偏小,全身各部結合良好。體軀呈長方形,前胸深廣,背腰平直,肋骨拱起,腹部下垂,腹略大,尻略斜。公羊體態(tài)雄壯,睪丸發(fā)育良好、勻稱。母羊體型清秀,乳房發(fā)育良好,多數呈球形或梨形。頸部:頸部較細,長短適中,無皺褶,部分羊有肉髯。四肢:四肢短而粗壯,蹄質堅實,呈黑色。尾部:短脂尾,部分直立,部分微卷前傾。
2.2 體重、體尺 等級劃分標準見表1。
表1 體重、體尺等級劃分標準 kg、cm
2.3 繁殖性能 配種年齡:公羊10 月齡、母羊8月齡。母羊常年發(fā)情,春秋兩季比較集中。母羊發(fā)情周期為19~21 d,發(fā)情持續(xù)期平均為48 h,妊娠期為149 d。母羊年產羔1.7 胎,初產母羊產羔率達180%,經產母羊產羔率達228%。
2.4 產肉性能 周歲公羊:胴體重11.9kg,屠宰率45.8%,凈肉率34.2%;周歲母羊:胴體重11.5 kg,屠宰率46.1%,凈肉率35.4%。成年公羊:胴體重16.5 kg,屠宰率45.8%,凈肉率36.0%;成年母羊:胴體重13.4 kg,屠宰率45.2%,凈肉率35.5%。
3.1 組建基礎群 以提純復壯為主要目標,在品種普查的基礎上組建選育群,為保種核心群提供血緣補充。選育群種羊要符合南充黑山羊特征特性,生產性能優(yōu)良,主要性狀指標不低于保種選育標準,無遺傳缺陷,健康無病,主要由一級以上公羊和二級以上母羊組成。基礎群種羊數量不低于保種核心群數量,種羊來源清楚,系譜完整。選育場、繁育示范戶全部進行純繁,嚴禁混入外血(開展雜交試驗的除外)。
3.2 選配原則 采用同質選配方法,制定年度配種計劃,嚴禁野交、近交、亂交,嚴格控制群體近交系數,提高群體生產能力。
3.3 配種方法 選用特級、一級公羊配種,采用人工輔助自然交配法,公母比例為1∶25。
3.4 種羊選擇 嚴格按品種選育標準或南充黑山羊標準進行選擇,達到一級羊指標才可留種繁育。在特級公羊與特級、一級母羊交配的產羔數多的母羊后代中選擇,通過初生、2月齡體重,6月齡、周歲體重和體尺及生產性能進行逐級選擇,只有體重大、發(fā)育良好、無遺傳損征、自身或潛在生產性能優(yōu)異的個體方能選作種羊。種公羊培育對象應在6 月齡、周歲、成年分別進行體型外貌、體尺、體重測定,并作綜合等級評定,若達不到二級標準則全部淘汰。種母羊應結合體型外貌以及自身、母親、半同胞和女兒的生產性能進行綜合評定,對達不到三級標準的母羊予以淘汰。選留的種羊部分自留種用,部分作為核心群血緣補充。
3.5 種羊培育 一是努力改善培育條件,按照南充黑山羊種用羊飼養(yǎng)管理規(guī)程,搞好種羊和選留羊的飼養(yǎng)管理,按不同生理階段的營養(yǎng)需要供給優(yōu)質的全混合日糧,并提供最佳的生長環(huán)境。二是搞好選留羊及成年羊的體重及體尺測定工作,評定綜合等級,分階段選留種羊。三是對種羊生產成績和選留羊的測定數據進行完整的記錄和統計分析。
4.1 耳號編制 南充黑山羊耳標采用10位標識系統,兩個字母+8 位阿拉伯數字。兩個字母“NG”,N為南充“南”字縮寫,G為山羊英文goat的縮寫。保種核心場為NG1XXXXXXX,選育場為NG0XXXXXXX,每個鄉(xiāng)鎮(zhèn)固定前兩位阿拉伯數字,營山縣30-57,嘉陵區(qū)60-81,最后一位數字單數為公羊編號,最后一位數字雙數為母羊編號。具體見南充黑山羊耳標號編寫說明。
4.2 生長性能 測定初生、2 月齡、6 月齡、12 月齡、成年羊的空腹體重。測定2 月齡、6 月齡、12月齡、成年種公羊和種母羊的體長、體高、胸圍指標。體高指鬐甲最高點到地平面的垂直距離。體長指兩耳根連線中點沿背線至尾根處的長度。胸圍指肩胛骨后緣作垂直線繞體軀一周所量的胸部圍長度。
4.3 繁殖性能 繁殖母羊測定產羔數(活羔數、弱羔數、死羔數)、羔羊初生重、雙月齡斷奶重及其后裔的繁殖情況,主要選擇胎距短、產羔數每胎多于2只以上、體重均勻、初生和斷奶重較重的母羊。配種公羊測定情期受胎率,選擇受胎率高、后裔生產性能良好的公羊。
4.4 產肉性能 每年屠宰6月齡、12月齡肉羊各10只(公母各半),測定宰前空腹重、胴體重、凈肉重、骨重、后腿重、眼肌面積、肉質(色澤、大理石花紋、失水率、熟肉率)。
4.5 數據收集及分析 每年對性能測定、配種、產羔、防疫消毒、飼草(料)、引種記錄進行收集,分類歸檔,長期保存。每年底對場內測定的體重、體尺、產羔數、斷奶成活率進行統計,同時與上年相應指標進行進展分析、與選育目標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以利來年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