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新 趙先華 王志鍇 王強 連海燕
摘要:? 采用樣線、樣點結合法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對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qū)鳥類種類、數量和分布生境進行為期一年的調查,共記錄鳥類140 406只,隸屬13目27科93種,其中,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5種,國家II級重點保護鳥類14種。種類和數量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差異,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和Pielou均勻度指數呈現相同的趨勢,表現為秋季遷徙期>春季遷徙期>夏季繁殖期>冬季越冬期。對比4種生境調查的鳥類種類和數量,表現為開闊水面>蘆葦沼澤>潮間帶灘涂>人工島,且開闊水面和蘆葦沼澤的種類和數量遠高于潮間帶灘涂和人工島。
關鍵詞:? 黃河三角洲;? 濕地恢復區(qū);? 鳥類多樣性;? 季節(jié)變化;? 生境偏好
中圖分類號:? ?S 863; X37?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文章編號:1001 - 9499(2021)03 - 0050 - 06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qū)是東北亞內陸和環(huán)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也是鳥類重要的繁殖、棲息地[ 1 - 2 ]。保護區(qū)大力開展?jié)竦鼗謴凸こ?,在大汶流管理站先后實施五萬畝和十萬畝濕地恢復工程。十萬畝濕地恢復區(qū)位于保護區(qū)內核心區(qū),自2005年起陸續(xù)開展一系列濕地生態(tài)恢復工程,營造鳥類適宜生境,基本上無人為干擾活動,已成為鳥類群落最豐富的區(qū)域。該區(qū)通過筑壩修堤,合理配置植被,實施生態(tài)配水等一系列生境恢復技術措施,已經形成了蘆葦濕地與開闊水面相結合的生境,為鳥類取食、棲息提供良好的場所。2010年起通過微地形改造,在地勢較高處修筑人工生境島,已成為鳥類繁殖的重要場所。已有學者研究報告顯示,保護區(qū)濕地恢復區(qū)內鳥類種類和數量明顯增長[ 3 - 4 ]。本研究以十萬畝濕地恢復區(qū)為研究范圍,對恢復區(qū)進行為期一年的鳥類種類、數量和分布生境監(jiān)測,系統(tǒng)了解恢復區(qū)鳥類群落組成、季節(jié)變化以及生境利用現狀,以期為保護區(qū)濕地恢復和營造鳥類適宜生境提供科學依據。
1 研究區(qū)概況與研究方法
1. 1 研究區(qū)概況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qū)(118°33'~119°20'E,
37°35'~38°12'N)位于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550 mm,年均蒸發(fā)量1 962 mm。年均日照時數2 728.5 h,年均無霜期206天,年均氣溫11.9 ℃,極端最高氣溫41.9 ℃,極端最低氣溫-23.3 ℃,高溫多集中在7、8月份。該區(qū)總面積1 530 km2,包括核心區(qū)、緩沖區(qū)和實驗,以保護珍稀瀕危鳥類為主體,為濕地鳥類提供遷徙、繁殖和棲息場所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該區(qū)植被覆蓋率達55.1%[ 17 ],珍稀瀕危和特色鳥類豐富,享有“中國東方白鸛之鄉(xiāng)”的美譽。
1. 2 調查方法
通過野外調查,在記錄鳥類種類、數量的同時,記錄鳥類活動所處生境情況。對所調查生境進行歸納,包括:蘆葦沼澤、開闊水面、潮間帶灘涂和人工島4種生境。
2015年3月~ 2016年2月,采用樣線和樣點結合法對黃河三角洲十萬畝濕地恢復區(qū)進行為期一年的鳥類野外調查。鳥類監(jiān)測樣線被A點、B點和C點自然分為3段(圖1),每段又分別設立3個觀測點。為避免重復計數,由具有豐富調查經驗的保護站工作人員組成3組考察組,同時對A-B點、B-C點、C-A點樣線兩側100 m內及觀測點半徑150 m內的鳥類種類、數量及其分布生境進行調查。每月分別在上旬、中旬和下旬調查,每次調查持續(xù)3天。選取鳥類活動高峰期(9:30~11:00),同時借助10×42SWAROVSKI雙筒望遠鏡和20~60倍Leica單筒望遠鏡進行調查。在計數時,對數量較少的鳥類采用直接計數法,對數量較大的鳥類群體采用“集團統(tǒng)計法”[ 5 ],即依據種群數大小將其分為10個、100個、1 000個不等的小集團,根據集團數的數量計算總數并進行鑒定分類[ 6 - 7 ]。
圖1 研究區(qū)范圍及鳥類監(jiān)測樣線圖
1. 3 數據分析
(1)鳥類群落優(yōu)勢種的測度采用Berger-Parker優(yōu)勢度指數[ 8 ]測定法,評價種群數量狀況。
式中,ni為物種i的個體數量;N為全部物種的總個體數量。當I≥0.01時,該物種就為優(yōu)勢種。
(2)鳥類物種多樣性指數的測度采用Shannon- Wiener多樣性指數(H′)[ 9 ]。
式中,S為出現在研究區(qū)的物種數;Pi為第i種鳥的數量與所有鳥類總數量的比值。
(3)鳥類群落均勻性的測度采用Pielou均勻度指數(J)[ 10 ]。
式中,H′為群落的實測多樣性;Hmax為群落的最大多樣性(Hmax即在給定物種數S下的完全均勻群落的多樣性)。
(4)鳥類相似性指數的測度采用Sorensen相似性指數(S)[ 11 ]。
式中,c為2個群落共有物種數;a和b分別為群落A和B的物種數。
2 結果與分析
2. 1 鳥類群落組成
在2015年3月~ 2016年2月調查期間,研究區(qū)共記錄鳥類140 406只,隸屬13目27科93種(表1),其中鸻形目種數最多,為5科26種,占總種數的27.96%。雞形目、鷗形目、戴勝目、佛法僧目、鴿形目種數最少,都為1科1種,占總種數的1.08%;雁形目數量最多,為90 118只,占總數量的64.18%,鴿形目、鷗形目數量最少,僅發(fā)現1只(圖2)。
由黃河三角洲濕地恢復區(qū)水鳥名錄(表1)可知:從鳥類居留型來看,夏候鳥20種、冬候鳥21種、留鳥18種、旅鳥34種,分別占研究區(qū)鳥類總種數的21.51%、22.58%、19.35%和36.56%;從鳥類區(qū)系來看,古北種42種、廣布種45種、東洋種6種,分別占研究區(qū)鳥類總種數的45.16%、48.39%和6.45%,研究區(qū)主要以古北種和廣布種為主;從鳥類生態(tài)類群來看,涉禽43種、游禽27種、鳴禽13種、猛禽6種、陸禽2種、攀禽2種,研究區(qū)主要以水鳥(涉禽和游禽)為主,占研究區(qū)鳥類總種數的75.27%。研究區(qū)共發(fā)現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5種;國家II級重點保護鳥類14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極危種類1種;瀕危種類4種。研究區(qū)鳥類群落共有優(yōu)勢種9種,共計111 022只,占全年統(tǒng)計鳥類總數量的79.07%。
2. 2 不同季節(jié)鳥類種類及數量分析
不同季節(jié)鳥類種類和數量存在差異(表2、圖3),春季遷徙期(3~5月)累計記錄鳥類33 977只,屬10目19科58種;夏季繁殖期(6~8月)累計記錄鳥類20 843只,屬12目25科55種;秋季遷徙期(9~11月)累計記錄鳥類55 394只,屬12目21科62種;冬季越冬期(12~次年2月)累計記錄鳥類30 192只,屬10目16科45種。除夏季繁殖期記錄鸻形目數量最多,占夏季遷徙期記錄鳥類總數的38.94%外,春季遷徙期、秋季遷徙期和冬季越冬期均為雁形目數量最多,分別占不同季節(jié)記錄鳥類總數的61.29%、67.47%和83.58%。
研究區(qū)是鳥類重要的遷徙中轉站及繁殖、棲息地,春季和秋季是鳥類遷徙季節(jié),大量鳥類在研究區(qū)停歇。因此,春秋兩季鳥類種類高于夏冬兩季,鳥類數量秋季遷徙期遠高于其它時期;Shannon-
Wiener多樣性指數和Pielou均勻度指數也呈現相同的趨勢,表現為秋季遷徙期>春季遷徙期>夏季繁殖期>冬季越冬期的變化規(guī)律(表2)。
不同季節(jié)鳥類種類組成存在差異,總體來看,不同季節(jié)鳥類共有種較多,鳥類群落Sorensen相似性指數較高,鳥類相似性較大(表3)。春季遷徙期和秋季遷徙期,夏季繁殖期和秋季遷徙期共有種最多,為39種;夏季繁殖期和冬季越冬期共有種最少,為29種。春季遷徙期和冬季越冬期鳥類Sorensen相似性指數最大,為0.680;夏季繁殖期和冬季越冬期鳥類Sorensen相似性指數最小,為0.580。
2. 3 不同生境類型鳥類群落結構多樣性
在4種生境中,開闊水面的種類、數量和Shannon-
Wiener多樣性指數均高于其它生境,共記錄鳥類70 316只,屬12目25科78種,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為2.789;人工島的種類和數量最少,共記錄鳥類7 288只,屬7目13科20種,但Pielou均勻度指數高于其它生境類型,為0.737(表4)。開闊水面、蘆葦沼澤和潮間帶灘涂主要分布類群均為雁形目,記錄數量分別為45 607、38 854和3 535只,占各生境的64.86%、70.72%和44.96%;人工島主要分布類群為鸻形目,記錄數量為3673只,占人工島生境鳥類總數的50.40%。
不同生境鳥類群落相似性差異較大,鳥類群落相似性指數從0.367~0.841。開闊水面與蘆葦沼澤鳥類共有種和群落相似性指數最高,分別為61種和0.841,這主要是由于兩生境生態(tài)功能相近。人工島與開闊水面、蘆葦沼澤和潮間帶灘涂共有種均為18種,鳥類群落相似性指數較低,其中開闊水面與人工島鳥類群落相似性指數最低,為0.367(表5)。
不同類群鳥類在各生境中的分布存在差異,佛法僧目、鷗形目僅在開闊水面,鴿形目僅在潮間帶灘涂;鸛形目、鶴形目、鸻形目、雞形目、雀形目、鸊鷉目和雁形目在4中生境中均有分布,活動范圍較大且主要分布區(qū)域為開闊水面和蘆葦沼澤。其中,鸻形目分布較均勻,開闊水面、蘆葦沼澤、潮間帶灘涂和人工島數量占比分別為41.61%、26.21%、10.17%和22.01%(圖4)。在各類群鳥類中,只有鸻形目鳥類數量在人工島所占比重較大,這主要是因為人工島是黑嘴鷗、反嘴鷸、蠣鷸(Haematopus ostralegus)、鷗嘴噪鷗和普通燕鷗(Sterna hirundo)等鸻形目鳥類的繁殖、育雛地。
3 討 論
3. 1 濕地恢復使鳥類多樣性顯著增加,由恢復前的47種增加到恢復后的67種(增加了42.55%)。本研究共記錄鳥類13目27科93種,由此可知十萬畝濕地恢復區(qū)是鳥類生境適宜區(qū),為鳥類提供更廣闊的食物、隱蔽物、棲息地和水等適宜生存的條件。
3. 2 從鳥類居留型來看,研究區(qū)主要以旅鳥和候鳥為主,這主要因為保護區(qū)位于東亞—澳大利西亞路線上的沿海濕地,氣候條件適宜,是鳥類遷徙過程的中繼站。另外,由于黃河三角洲地區(qū)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大部分候鳥選擇春季在此繁殖,秋季向南遷徙尋找越冬地。從鳥類區(qū)系來看,古北種相對東洋種占據絕對優(yōu)勢,表現出明顯的古北界地理位置特色,這與連海燕等[ 12 ]的研究結論一致。研究區(qū)有一定種類和數量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共記錄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5種,國家II級重點保護鳥類14種。與前人的研究結果相比,本研究未發(fā)現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大鴇(Otis tarda)以及近20種國家II級重點保護鳥類[ 12 - 13 ],這主要由于本研究只記錄十萬畝濕地恢復區(qū)發(fā)現的鳥類,并未覆蓋整個黃河三角洲濕地。
3. 3 春秋季鳥類種類和數量較多,Shannon-
Wiener多樣性指數和Pielou均勻度指數也較高,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 14? - 15 ]。同時由表3可知,不同季節(jié)鳥類種類組成存在差異,春季遷徙期和冬季越冬期鳥類Sorensen相似性指數最大(0.680);夏季繁殖期和冬季越冬期鳥類Sorensen相似性指數最?。?.580)。這是因為夏、冬兩季生態(tài)環(huán)境差異較大,夏季鳥類食物資源較豐富,植被長勢茂盛,而冬季水面結冰,食物資源減少,候鳥南遷越冬,鳥類群落組成發(fā)生較大變化。春、冬兩季處于交匯期,生境差異較小。。
3. 4 研究區(qū)4種生境面積表現為開闊水面>蘆葦沼澤>潮間帶灘涂>人工島,對比四種生境調查的鳥類種類和數量,與生境面積呈現相同的趨勢,表現為開闊水面(78種,70 316只)>蘆葦沼澤(67種,54 940只)>潮間帶灘涂(49種,7 862只)>人工島(20種,7 288只),這符合“物種—面積關系(Species-
area relationship)”理論[ 16 - 17 ],即物種多樣性與生境面積呈正相關關系,面積越大的生境鳥類多樣性越高。研究區(qū)開闊水面和蘆葦沼澤鳥類種類和數量遠高于潮間帶灘涂和人工島,是鳥類主要棲息生境,這是因為濕地鳥類主要以底棲動物為食,開闊水面中底棲動物資源豐富。而蘆葦沼澤能為鳥類繁殖、攝食提供隱蔽空間,一般來說,植物群落越豐富、空間層次越復雜,所能給鳥類提供的棲息場所和食物資源就越多,鳥類多樣性也越高。
3. 5 保護區(qū)十萬畝濕地恢復工程對鳥類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建議保護區(qū)進一步擴大濕地恢復工程的面積,注重開闊水面與蘆葦沼澤相結合的生境恢復,在寬闊的明水面中營造人工生境島從而改變單一的地形使之能容納不同生態(tài)位的鳥類。在今后的研究中,需對鳥類多樣性以及生境變化實施長期監(jiān)測調查,摸清鳥類多樣性與生境變化之間的關系,為滿足不同鳥類生境需求的濕地恢復工程提供科學依據,為更多濕地鳥類提供適宜的棲息地。
參考文獻
[1] Li D L, Ding Y Q, Yuan Y. Female tidal mudflat crabs repre- sent a critical food resource for migratory Red-crowned Crane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China[J]. 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 al, 2014, 24(4): 416 - 428.
[2] 黃子強,? 關爽,? 金麟雨,? 等.2016年黃河入海口北側水鳥群落組成及多樣性[J].濕地科學,2018, 16(6): 735 - 741.
[3] 朱書玉,? 王偉華,? 王玉珍,? 等.?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qū)濕地恢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J].? 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 2011, 33(2): 1 - 5.
[4] 楊薇,? 裴俊,? 李曉曉,? 等.? 黃河三角洲退化濕地生態(tài)修復效果的系統(tǒng)評估及對策[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 2018, 54(1): 98 - 103.
[5] 張智,? 唐寶田,? 張林源,? 等.? 北京麋鹿苑達烏里寒鴉遷徙和越冬期種群動態(tài)與集群行為的初步研究[J].? 動物學雜志,2009, 44(6): 17 - 22.
[6] 約翰·馬敬能, 卡倫·菲利普斯,? 何芬奇.?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M].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7] 鄭光美.? 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7.
[8] Magurran A E. 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its measurement[M].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9] Shannon C E, Weiner W.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
nication[M].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si Press, 1949.
[10] Pielou E C. Ecological Diversity[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75.
[11] 陳圣賓,? 歐陽志云,? 徐衛(wèi)華,? 等.? Beta多樣性研究進展[J].生物多樣性,? 2010, 18(4): 323 - 335.
[12] 連海燕,? 吳立新,? 曹愛蘭,? 等.? 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鳥類多樣性[J].? 山東林業(yè)科技,? 2018, 48(4): 44 - 62.
[13] 劉月良.? 黃河三角洲鳥類[M].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2013.
[14] 葛振鳴,? 王天厚,? 施文彧,? 等.? 長江口杭州灣鸻形目鳥類群落季節(jié)變化和生境選擇[J].? 生態(tài)學報, 2006, 26(1): 40 - 47.
[15] 王松,? 簡興,? 張財文,? 等.? 淮北采煤塌陷區(qū)濕地鳥類多樣性及群落結構特征[J].? 濕地科學,? 2016, 14(6): 755 - 762.
[16] Feinsinger P, Colwell R K.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mong neotropical nectar-feeding birds[J]. American Zoologist, 1978, 18(4): 779 - 795.
[17] 趙人鏡,? 戈曉宇,? 李雄.? “留白增綠”背景下北京市棲息生境型城市森林營建策略研究[J].? 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 2018, 40(10): 102 - 114.
第1作者簡介:? 吳立新(1969-),? 男,? 本科,? 高級工程師,? 主要從事自然保護與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0 - 10 -? 10
(責任編輯:? ?李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