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后備人才培養(yǎng)研究

2021-07-22 14:04朱建國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21年7期
關鍵詞:體教后備南京市

朱建國,周 浩

體教融合是我國實現體育強國和教育強國的必經之路之一,是我國體育事業(yè)和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產物[1]。2020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指出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樹立 “ 健康第一 ” 的教育理念,由面向運動員轉向面對全體學生,以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xié)調發(fā)展為導向,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完善青少年賽事體系,以學校體育為總抓手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以及完善的人格[2]?!兑庖姟返挠“l(fā)進一步明確了學校體育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確立了學校體育的主體地位以及青少年后備人才的發(fā)展領域與任務。南京市作為我國改革試點的先鋒,給予體教融合相關工作高度重視,早在2018年南京市教育局發(fā)文《關于印發(fā)南京市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指在加強全市的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2021年南京江寧又印發(fā)了《江寧區(qū)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實施方案》等?;诖?,本文對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進行研究,從而分析當前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后備人才培養(yǎng)現狀,并通過借鑒國外優(yōu)秀的后備人才培養(yǎng)經驗,取長補短,給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帶來啟迪,也給后人帶來經驗與借鑒。

1 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現狀

1.1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參訓機制

1.1.1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年齡及人數概況

通過問卷調查法對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進行調查,如表1可知,6-7歲年齡段人數為78人,7-8歲年齡段人數為72人,8-9歲年齡段人數為88人,15-16歲年齡段人數為73人,占比分別為8.8%、8.1%、9.9%和8.2%,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年齡結構呈兩邊少,中間多的現象。從表中不難看出,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出現了人才逐漸流失的現象。15-16歲年齡段的青少年正處于升學階段,學習壓力大,空余時間少,面對訓練與學習之間的矛盾,大多數人會放棄前者,這是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而6-12歲這個階段的運動員正處于小學階段,學習壓力小、空余時間多,有足夠的時間去做自己興趣的事情,因此數量較多。12-15歲這個階段的學生運動員正處于初中階段,由于南京市的初中生需要參加體育中考,因此很多學生積極參加羽毛球訓練,學習技能,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所以數量較多。

表1 南京市青少年羽毛球人才不同年齡段數量表(n=888)

1.1.2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選拔的方法及因素

運動員選材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和測量評價手段選拔適合從事某類運動項目訓練的專門人才的過程。運動員選拔得好,選拔得準,可以提高培養(yǎng)人才的效率,加快培養(yǎng)事業(yè)的接班人,這一過程在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中非常重要,是競技體育中重要的一環(huán)[3]。通過問卷調查法對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教練員進行調查研究,如表2可知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選拔主要是以運動員參加比賽的成績來選拔,選拔的理念單一,只有考慮到運動員的當前狀態(tài),沒有考慮到運動員后天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后備人才的選拔與輸送??茖W的選材可以有效地挑選出先天適合從事羽毛球運動并且后天也具有一定天賦的羽毛球運動員,通過問卷調查法進一步的調查發(fā)現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教練員選拔運動員主要考慮因素為身體形態(tài)、遺傳因素、生理指標、心理因素及文化知識,其中文化知識僅占5.0%,說明教練員更加關注運動員的遺傳因素和身體素質,運動員的文化知識和心理因素層面受到了忽視,在體教融合的培養(yǎng)模式下,教練員應在選拔運動員的過程中,在文化知識和心理上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

表2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選拔依據(n=40)

表3 運動員選拔考慮因素圖(n=40)

1.1.3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參訓動機

為了更好地了解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參訓現狀,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參訓動機進行調查,如表4可知有371人參訓的目的是鍛煉身體,所占比例最大,為41.8%,其次有360人參訓目的是培養(yǎng)興趣愛好,所占比例為40.5%,走專業(yè)化道路的運動員最少,僅占8.1%,還有一部分運動員由于教練員與家長的勸說才選擇參訓,這一部分為85人,占比例為9.6%??傮w來說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參訓動機主要以鍛煉身體與培養(yǎng)興趣愛好為主。

表4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參訓動機表(n=888)

1.2 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機制

1.2.1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訓練情況

后備人才在日常的學習與訓練中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尤為關鍵[4]。通過對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訓練頻次的調查可知,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訓練頻次大多為2-3次和4-5次,訓練次數為0-1次與6-7次占少數。根據以上統(tǒng)計數據可知,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訓練次數處于偏少的狀態(tài),說明在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在學訓矛盾之間,更加倚重學習。為了進一步了解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訓練情況,通過調查研究可知羽毛球后備人才的訓練時間為1-2小時最多,人數為378,占比為42.6%,其次是2-3小時,人數為254,占比為28.6%,再次是3小時以上,人數為176,占比為19.8%,訓練時間少于1小時的最少,人數為80,占比為9.0%。通過專家訪談法向有羽毛球教練訪談可知一般專業(yè)運動員訓練持續(xù)時間為2-3小時,因此可知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訓練時間大部分低于2-3小時,不利于運動員熟練掌握羽毛球技戰(zhàn)術。

表5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一周訓練次數分布圖(n=888)

表6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訓練時間圖(n=888)

1.2.2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學習情況

為了更好地平衡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訓練與學習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對后備人才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研。通過調查可知,有31.3%的學生對學習時間表示非常滿意,有33.6%的學生對學習時間表示滿意,有22.6%的學生表示學習時間一般,還剩下12.5%的學生表示對學習時間不滿意,根據以上數據可知,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對學習時間總體來說是滿意的,說明在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更關注學習,同時也說明了運動員的訓練時間相對不足。另外還有一部分運動員訓練,是為了以特長生的身份進入更好的學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訓練與學習的失衡。在對后備人才學習成績的調查中可知,運動員學習較好和一般占比例最大,分別占比為33.6%和39.8%,由此可知在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學習成績普遍較好,說明在體教融合培養(yǎng)模式下運動員在訓練和學習上得到了雙重保障,這是因為體教融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以教育為主體,促進運動員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舉措。

表7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對學習時間的滿意程度(n=888)

表8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學習情況圖(n=888)

1.3 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保障機制

1.3.1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人力保障

教練員在訓練實施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一名優(yōu)秀的教練員可以塑造出一個優(yōu)秀的運動隊[5]。通過調查可知,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教練員大部分年齡在31-40年齡段,占比為37.5%,其次是20-30年齡段,占比為35%,41-50年齡段人數最少,占比為27.5%。就此可以說明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教練員呈 “ 年輕化 ” ,年輕的教練員是教練員團隊的主力軍,教練員團隊的 “ 年輕化 ” 有助于運動員與教練員之間的交流,也有助于提高運動員訓練時的激情。與此同時,全面提高教練員的執(zhí)教水平為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高質量培養(yǎng)保駕護航。2020年,江蘇研究制定《省體育局關于加強全省青少年體育訓練基層教練員培訓工作意見(2020-2026)》,建立健全了基層教練員培訓機制,全省共舉辦28期基層教練員培訓班,參加培訓人員共2071次,并組織151名基層教練員參與總局青少司舉辦的線上培訓。為進一步全面提高教練員的執(zhí)教能力,省體育局持續(xù)開展基層教練員業(yè)務培訓,建立和完善基層教練員業(yè)務培訓并建立和完善基層教練員培訓長效機制,保證了基礎教練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執(zhí)教能力。另外在深化體教融合的改革中,優(yōu)秀退役運動員將進入校園走向體育教師崗位,并在校園里設立教練員崗位,大量優(yōu)秀退役運動員、優(yōu)秀教練員走進校園指導業(yè)余訓練,開展校內、校際比賽,這些舉措使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有了豐富的人力保障。

表9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教練員不同年齡段數量表(n=40)

1.3.2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賽事體系與物力保障

孫科等人在《中國特色體教融合發(fā)展思考——對<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意見>的詮釋》中說到青少年體育賽事是體教融合的核心。2020年,江蘇共舉辦青少年陽光聯(lián)賽55項次,15934人次投入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聯(lián)賽中,同時制定了《江蘇省青少年體育競賽指南》,規(guī)范賽事組織,構建統(tǒng)一的、規(guī)范、相互補充的全省青少年體育競賽體系,給體教融合模式下青少年后備人才提供了舞臺,為國家輸送高水平后備人才。同時,江蘇結合全國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創(chuàng)建工作,對照《江蘇省中等體育學校建設標準》,加強體育運動學校督導,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質量。通過問卷調查法對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對訓練器材設備的滿意度進行調研。通過調查可知有9.7%的運動員對器材設備表示非常滿意,有19.5%的運動員對運動器材表示滿意,有33.4%的運動員表示一般,剩下還有37.4%的運動員表示不滿意,基于以上數據可知,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對器材設備持一般和不滿意的態(tài)度。這說明在體育器材建設相關政策的實施上,上下銜接效率低,另外導致該結果的原因是一些學校位處市中心,學校面積小,用地緊張,加之市區(qū)土地價格昂貴,因此改善體育場地和器材的難度較大導致達不到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滿意程度。

表10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對器材設備的滿意程度(n=888)

1.4 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輸送機制

1.4.1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輸送地點

通過問卷調查法對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輸送的地點進行調查可知,沒有輸送地點的學校占60.0%,輸送地點為普通學校運動隊的占20.0%,輸送地點為體校的占13.3%,輸送地點為職業(yè)運動學校的占6.7%,根據以上數據可知,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基地輸送的地點各不相同,而大部分學校都沒有自己輸送地點,這對于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是極為不利的。

表11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輸送地點分布表(n=15)

1.4.2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輸送依據

通過問卷調查法對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輸送的依據進行調查可知,僅拿運動員的比賽成績作為人才輸送依據占比為40.0%,運動員文化課及比賽成績的綜合成績作為人才輸送的依據占比為40.0%,目標院校的技能測試作為人才輸送的依據占比為20.0%,以文化課成績作為人才輸送的依據占比為0%,綜上所述可知,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的輸送依據主要是以運動員的運動水平和比賽成績以及文化課的綜合成績作為評判標準。

表12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輸送依據表(n=15)

1.4.3 羽毛球后備人才輸送困境

羽毛球后備人才的輸送是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一環(huán)。通過問卷調查法可知,后備人才輸送困境主要是相關運動梯隊建設的不成熟,其次是學生運動水平及獲得的運動成績較低,其他因素影響較小,因此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應大力發(fā)展其梯隊建設,并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及運動成績,這是解決后備人才輸送困境的關鍵。

表13 南京市羽毛球后備人才輸送困難原因表(n=15)

2 美國體教融合模式下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經驗借鑒

在美國沒有專門的體育主管部門,也沒有負責協(xié)調各項體育工作的權威機構,相對于中國關于體教融合方面的研究,美國沒有明確的相關研究,但是美國很好地通過依托學校把體育訓練與文化學習很好地結合起來,所以認為這種人才培養(yǎng)方式就是體教融合的培養(yǎng)方式[6]。

2.1 美國在運動員培養(yǎng)上始終貫徹體教融合理念

在美國的教育系統(tǒng)中,體育是其重要的一環(huán)。在美國小學、中學以及大學中,運動員的發(fā)展成為學校重點培育對象,在運動員的培育與發(fā)展中始終強調運動員的全面發(fā)展,注重運動員個人價值的實現[7]。這種人才培養(yǎng)方式其本質是與教育的理念是相同的,充分體現出體教融合的培養(yǎng)理念。美國體育的訓練和競賽主要是以學校、社區(qū)和體育俱樂部為基礎,學校作為人才輸出基地,培養(yǎng)出許多優(yōu)秀的競技體育人才,如大家都有所了解的NBA,大部分優(yōu)秀籃球運動員都出自學校聯(lián)賽,通過參與選秀進入到NBA賽場上。在美國,許多大學生體育組織如大學間的體育聯(lián)合會、初級大學體育聯(lián)合會、大學生體育聯(lián)合會,每年都要舉行大量的大學生體育賽事,給運動員大量參加比賽的機會,鍛煉與提高運動員的能力,為美國的職業(yè)俱樂部、聯(lián)盟輸送大量的人才[8]?;谝陨纤霭l(fā)現,美國在運動員人才培養(yǎng)上始終講究體教融合,體育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環(huán),讓體育成為學生在學校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2.2 嚴格要求運動員是實施體教融合的前提

在美國可以自由申請加入體育協(xié)會和體育俱樂部,一旦進入成功,必須得遵守協(xié)會與俱樂部的條例,這體現了美國學校嚴格要求運動員的特點。在學校里,運動員與普通學生的要求標準是一致的,運動員與普通學生一樣,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學分和畢業(yè)條件才能獲得畢業(yè)。在美國NCAA大學聯(lián)賽,運動員的文化課成績必須高于所在學校的文化課成績的平均水平,否則就不能代表學校參加比賽。這無疑對既要花費時間訓練又要學習的運動員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例如著名籃球運動員林書豪畢業(yè)于哈佛大學,但是他僅是哈佛大學過去60年來第一位入選NBA的籃球運動員。為了保障運動員的學習時間,在美國也有許多州限制運動員除了參加本校以外的比賽外,不能再去參加其他的比賽,也有許多大學限制運動員每天最多參加固定的訓練時間,這些措施很好地保證了運動員文化課的學習時間,促進了運動員文化課與訓練之間的平衡。

2.3 豐富的校園競賽體系是實施體教融合的基礎

在美國,不管是在小學、中學還是在大學校園里,始終會有不同項目的校園競賽,學校給學生設置了大小不同的比賽。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階段設置不同的訓練方式,例如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較小,運動能力差,學校會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主要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和鍛煉身體,以娛樂性為主。在中學階段,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專項,身體素質也有了較強的提高,具有一定的運動水平,學生會采取集中營的方式進行訓練,并且會安排與不同的學校之間進行比賽來提高運動員的水平。在高中階段,運動員參加比賽的級別會比之前更高。在大學階段,大學生分為不同的等級,例如美國大學聯(lián)賽NCAA,分為三個等級,分別為一級聯(lián)賽、二級聯(lián)賽和三級聯(lián)賽,其中一級聯(lián)賽為美國NBA提供了大量的后備人才,是美國名副其實的后備人才基地。根據上述可知美國的校園競賽體系從小學到大學層層遞進,為美國競技體育輸送了一大批人才。

2.4 高水平的教練員與充足的器材設備為體教融合人才培養(yǎng)保駕護航

在體教融合模式下,充足的器材設備和擁有有一定水準的教練員是運動員進行訓練的基礎。在美國,許多家長在孩子小學階段,根據孩子自身的意愿,通過自費的形式把孩子送去體育俱樂部或者學校體育興趣班去學習運動技能來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其中學校體育興趣班的教練員主要由學生家長自發(fā)組成。在中學階段,學校的運動隊會有專門的教練員進行指導,而這些教練員大多數具有豐富的執(zhí)教經驗和參加比賽的經歷,為運動員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了運動員的運動水平。而到了大學階段,學校運動隊的教練員的水平是非常高的,許多教練員都曾經參加過職業(yè)的比賽,給運動員帶來豐富的職業(yè)經驗與技巧。有些水平較高的運動員甚至會私自聘請專業(yè)的教練員進行自我訓練[9]。根據以上所述可知美國對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看重,并且為了運動員的高水平發(fā)展,常常會聘請高水平的教練員和提供充足的器材設備。

3 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后備人才的發(fā)展策略

3.1 始終貫徹體教融合理念,營造發(fā)展環(huán)境

體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后備人才培養(yǎng)需要教育部門、體育部門以及社會組織等互相之間達成共識,轉變觀念,深化思想融合,要堅持以教育為主體,堅持以學校體育為基礎,致力于營造一種關注、參與、支持青少年體育發(fā)展的氛圍和環(huán)境[10]。其中,教育部門要摒棄應試教育的態(tài)度,要深刻認識到體育始終都是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肯定競技體育的特殊作用和地位,把運動訓練始終貫穿于日常的體育課和課外活動之中,促進學生教育、體育、品格的全面發(fā)展。體育部門要摒棄排斥教育的思想,要知道體育是離不開教育的,要主動把體育納入教育體系之中。另外要重視體育的社會價值,肯定體育的社會功能,提高人們的體育價值觀,遵循體育與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并服務于青少年,把青少年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勞的后備人才。

3.2 實施青少年體育普及強基工程,推動青少年體育競賽一體化改革

推動業(yè)余體校與普通學校深度融合,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項目和校內體育活動并開展業(yè)余訓練。積極推動體育活動的開展。全面整合各級各類青少年體育競賽,分類指導各級各類青少年體育競賽活動。建立健全各類體育項目社團、校隊和各類體育項目聯(lián)賽制度與體系,逐漸打造錦標賽、冠軍賽、分站賽、俱樂部賽、校園聯(lián)賽和國際邀請賽等多元化的青少年體育競賽體系。

3.3 資源調配需要重新定位

隨著深化體教融合以學校體育為主體,從今后的趨勢來看,競技體育將作為一個子系統(tǒng)納入學校體育之中,體校的文化教育職能將交到學校之中,運動員將納入教育體系之中,因此資源調配需要重新定位,在資源調配上應更多地倚向學校體育,在體育器材及教練員資源上應向學校體育轉移。

4 結束語

體教融合是新時代我國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必然趨勢,是實現體育大國轉為體育強國的必然途徑,也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措施。當今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在體教融合模式下應以教育為主體,學校體育為基礎的情況下開展體育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競技體育應逐漸作為一個子系統(tǒng)寄托于學校體育之下,相關政府部門應轉變觀念,達成共識,始終貫徹體教融合的理念。青少年體育賽事作為體教融合的核心,應積極推動青少年體育競賽改革,完善體育競賽體系,并讓更多的優(yōu)秀退役運動員及教練員走進學校來開展體育活動和業(yè)余訓練。

猜你喜歡
體教后備南京市
后備母豬選育及飼養(yǎng)管理注意事項
體教融合與校園足球對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后備制動系統(tǒng)可在緊急情況下為輪胎放氣
劉輝
體教融合:青少年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協(xié)同治理
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教融合的現實困境與發(fā)展訴求
挖藕
我國冰球“貫通化”后備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思考
地域特征視角下黑龍江省“體教融合”的政策指引與推進路徑
南京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