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雨騰
縱使世間滄海桑田,萬物更迭,時過境遷,塵寰中總會遺留某些蛛絲馬跡。山川、河流、峽谷、溶洞等壯麗的景色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是它存在于人間的證據(jù)。人類以自身的能量,創(chuàng)造了建筑、宗教、藝術等文明象征,映現(xiàn)人類的智慧。藝術則處于人類文明金字塔的頂端,它展現(xiàn)出人類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造力,是王冠上璀璨的寶石。那些偉大的藝術家們憑借自身天資非凡,擁有才華橫溢的天賦驚艷了時光,流芳百世,他們的作品是對世間的饋贈。丁善德先生就屬于偉大的藝術家,正是他的作品,引起一代代人的共鳴。
為紀念丁善德先生110周年誕辰,上海音樂學院的李秀英教授與李瑋捷副教授攜手合作演繹他的藝術歌曲。此次音樂會共計18首歌曲,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卷,為聽眾營造出不同的音樂情境,巧妙地映射出丁先生的音樂人生。藝術歌曲呈現(xiàn)出時空的縱橫交融感,音樂中蘊含民族色彩、革命情懷、印象派、地域色彩、時代氣息等元素。音樂中的這些元素通過兩位藝術家的演繹與詮釋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丁善德先生十分注重藝術歌曲的前奏部分,它為演唱者提供了情感鋪墊。李瑋捷副教授在演奏《山上的松樹青青的哩》《玻璃窗》《愛人送我向日葵》時,對前奏的處理上仿佛手指撫摸著音符,輕盈如鴻毛,音色極其絲滑,如潺潺流水?!冬斠览放c前四首形成動靜對比,這首經(jīng)典之作具有熱情、活潑的性格特征。同音反復的伴奏織體與清晰的節(jié)奏律動看似簡單,卻巧妙地通過休止符與節(jié)拍重音的轉移展現(xiàn)歌曲靈動的韻律,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哈薩克民族的風情。
李秀英教授對聲音的把控與舞臺表演的處理顯得極其細膩,二者的結合達到爐火純青之境。她對作品的詮釋不僅局限于聲樂技巧的處理,表演與聲樂融為一體。宛若一條可視化的線條,連綿不斷,使聆聽者可從多角度欣賞藝術歌曲的精妙之處。在筆者看來,李教授演唱《山上的松樹青青的哩》時,音樂如流水般地涌動正是她對氣息的控制力。尤其最后一句“望不盡的原野百花盛開哩”,那是全曲的高潮點,李教授在延長音所對應的唱詞(“野”字),前后的處理顯得張弛有度,收放自如,音樂中呈現(xiàn)的情緒起伏感非常清晰。
藝術歌曲《愛人送我向日葵》是本晚音樂會的點題之作。該曲極具浪漫主義氣息,它不僅蘊含東方古典美的韻律,而且兼具西方印象派的色彩與技法。整首歌曲的速度較為緩慢,對演唱氣息的控制力要求十分嚴格。當聲樂與鋼琴交織纏繞進入歌曲的轉調(diào)部分,李教授始終保持每個音清晰、圓潤,演繹中那微妙的變化透露出情緒的走向與變化。李秀英教授的演繹十分自然,演唱具有清新淡雅之情,娓娓動聽,抒情性與敘事性完美地結合,展現(xiàn)出歌曲中女性角色的含蓄之情。
丁善德作為中國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涉及的創(chuàng)作領域十分廣泛(交響曲、協(xié)奏曲、合唱、室內(nèi)樂、樂器獨奏、藝術歌曲、電影音樂等),其中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貫穿他的一生。他不僅繼承了中國早期藝術歌曲的優(yōu)質(zhì)特征,而且對其藝術性進行深入的探索,將中國的民族性色彩融入其中。丁先生的藝術歌曲之所以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品,不單單是因其旋律優(yōu)美動人,情感濃烈,其音樂作品中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聽者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