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深入發(fā)展,數字出版成為當前主流出版模式之一。數字出版改變了出版的格局,對傳統(tǒng)出版業(yè)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形勢,高校學報編輯急需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努力提升自身政治素養(yǎng)、學術素養(yǎng)、職業(yè)技能素養(yǎng)及自我完善發(fā)展素養(yǎng)等核心素養(yǎng),進一步轉變觀念、更新理念,強化責任與擔當,鑄造過硬本領,以精品意識打造精品學報。
關鍵詞:數字出版;學報編輯;核心素養(yǎng);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7-0047-02
我國高度重視文化建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于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一任務目標推動出版業(yè)高質量發(fā)展進入了提速增效的快車道。高校學報作為師生交流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在傳承創(chuàng)新先進文化、推動社會文化建設,提升文化自信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高校學報已有超2000種,約占全國期刊總數的1/4[1]。雖然高校學報數量很龐大,但總體上還存在“全、散、小、弱”等不足。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出版業(yè)進入數字化時代。數字化時代的傳播方式給學報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學報編輯應抓住機遇、迎難而上,鑄造過硬本領,提升學報質量,擴大學報的影響力。
一、數字化時代學報編輯的核心素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指“一個人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2]。數字化時代學報編輯的核心素養(yǎng)可以定義為在數字化背景下學報編輯適應個人終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關鍵素養(yǎng)”和“高級素養(yǎng)”[3]。具體而言,學報編輯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政治素養(yǎng)、學術素養(yǎng)、職業(yè)技能素養(yǎng)和自我完善素養(yǎng)。
(一)政治素養(yǎng)
出版業(yè)具有意識形態(tài)屬性和文化屬性。政治素養(yǎng)是編輯工作的生命線,決定著出版事業(yè)的發(fā)展方向。編輯的政治素養(yǎng)包括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知,對國內外政治局勢、經濟形勢的認識,對新聞出版方面法律法規(guī)的熟悉程度以及歷史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4]。學報編輯只有政治立場堅定,才能堅持正確的辦刊宗旨,保證正確的辦刊導向;只有具備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才能發(fā)現書稿中可能隱藏的政治性差錯;只有遵守國家的法律,熟悉新聞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才能在出版工作中維護作者和自身的合法權益,避免違法違規(guī)出版。
(二)學術素養(yǎng)
學報編輯的學術素養(yǎng)是編輯綜合素質的體現,包括敏銳的學術洞察力、較強的學術表達力、高效的學術組織能力及高尚的學術道德[5]。學報編輯只有具備較強的學術敏感性和學術判斷力,才能緊跟相關學科最新科研動態(tài),走在學術前沿,策劃組稿才能得心應手;學報編輯只有具備學術評價能力,才能對稿件的學術價值進行科學評判,發(fā)現稿件中的學術亮點和不足,對稿件提出建設性的修改意見;學報編輯只有具有較強的學術表達力,才能針對選題策劃的方向、稿件的優(yōu)缺點與作者進行有效溝通;學報編輯只有具備端正的學術態(tài)度,才能在稿件初審中秉公處理,重視稿件的質量,做到不安排“關系稿”,不輕視小人物。
(三)職業(yè)技能素養(yǎng)
職業(yè)技能是學報編輯獲取職業(yè)資格的核心技能,是對書稿從內容到形式進行全面策劃、審讀、加工及營銷推廣的能力,包括編輯加工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新媒體運用能力等。
1.編輯加工能力。學報編輯加工能力是指編輯對書稿進行全面審讀、加工、整理的能力,包括語言文字處理能力、內容體例把關能力、學術把關能力等。俗話說,編輯是“優(yōu)化師”,編輯要具備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和廣博而精深的專業(yè)知識背景,才能按照要求對稿件進行修改、潤飾,以達到消滅差錯、彌補疏漏、規(guī)范文字、提高總體質量水平的目的。
2.信息處理能力。學報編輯的信息處理能力是指其對信息的敏感性、辨識力以及分析、選擇、利用信息的能力[6]。數字化時代,學報編輯要掌握各種數據平臺使用方法,能夠利用共詞分析法、關聯統(tǒng)計分析法等大數據方法分析提取潛在的有效信息,準確把握學科研究熱點及演進趨勢,跟蹤高被引文章作者及團隊的最新研究動態(tài)。
3.新媒體運用能力。在數字化時代,學報編輯要熟悉各種采編系統(tǒng)軟件,探索并建立投稿、審稿、編輯、出版一體化的工作流程。要能根據稿件內容的特點靈活運用各種圖片處理軟件和音頻視頻剪輯軟件,對稿件進行多層次的加工和開發(fā);要重視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的建設和使用,定期向目標讀者和作者精準推送期刊的目錄、摘要、專欄文章,實現學報立體化傳播。
(四)自我完善素養(yǎng)
“自我完善”研究源于教育領域。法國著名教育學家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中提出自我完善能力是人有別于動物的關鍵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也明確指出教育應該幫助每個人發(fā)展他自己的能力,實現“自我完善”升級[7]。自我完善能力是21世紀人才必備的一種關鍵能力,學報編輯自我完善的過程是編輯自身不斷自我凈化、自我創(chuàng)新、自我提高、自我優(yōu)化的過程。
學報編輯要具有自我凈化能力。學報編輯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義利觀、得失觀,在利益得失和個人價值取向方面學會取舍,要能避免浮躁的社會的影響,拒絕周圍的誘惑,甘于寂寞,發(fā)揮自己的滿腔熱情,伏下身、靜下心編稿子,履行好編輯職責。
學報編輯要具有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數字化時代需要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具有反思精神和總結能力,具備媒體融合能力,能夠滿足出版業(yè)轉型升級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編輯[8]。對此,學報編輯需要打通學科壁壘,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開設新專欄、開辟新論題,探尋學科發(fā)展的新領域和新方向,借助新技術、新形態(tài)、新媒介,實現內容的多元開發(fā)和升值,提升自身的出版創(chuàng)新能力,滿足專業(yè)化、多元化的學術研究需求。
學報編輯要具有自我優(yōu)化能力。善于學習是流淌在我們血液里的民族文化基因,也是學報編輯實現自我優(yōu)化的依憑。學報編輯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將學習提升到工作第一需要的高度,重視學習方法,應用零存整取式學習、探究式學習、關聯式學習等方法,堅持問題導向,利用學到的知識推動工作,實現自我優(yōu)化和超越。
二、新時代高校學報編輯核心素養(yǎng)提升路徑
(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強化責任和擔當
學報編輯首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要自覺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出版活動始終,將政治意識落實在選題和書稿里,時刻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保質保量完成編校任務。其次,學報編輯要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出版工作規(guī)定,提高對國內外政治形勢、政治思想動向的政治敏銳性和辨別能力,牢記編輯的社會責任,把好政治關。最后,學報編輯要筑牢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精心編校,嚴防稿件中隱含的政治性差錯。
(二)更新理念,突破思維局限,強化學報編輯創(chuàng)新戰(zhàn)略思維
學報編輯平均年齡較大,在長期的傳統(tǒng)出版工作中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思維模式,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無法突破自設的思維藩籬。觀念是行動的先導,認識是行動的動力,學報編輯要想在數字出版方面有所作為,就必須改變過去墨守成規(guī)的工作態(tài)度,打破自身思維局限,樹立數字出版思維理念,重新審視和思考學報出版工作,從戰(zhàn)略高度進行謀劃布局,建立適應數字出版要求的體制機制,努力將自己培養(yǎng)成既精通傳統(tǒng)出版流程又熟悉數字出版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三)提高學報編輯主體地位,激發(fā)隊伍活力,提高整體效能
高校學報編輯在很多高校屬于教輔人員,與高校教學科研、管理人員相比,在地位、待遇、學術研究等方面一直處于“邊緣化”狀態(tài),這導致編輯們的自我評價不高,對編輯身份缺乏信心,容易產生職業(yè)認同危機。編輯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決定著出版物的內容和質量,學報編輯群體的“邊緣化”必將阻礙學報發(fā)展。因此,高校要提高學報編輯主體地位,要像重視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一樣重視學報工作,破除學報編輯“邊緣化”的困局,鼓勵學報編輯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強化學報編輯隊伍的科研意識,提高編輯人員學術素養(yǎng);要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將編校質量、數字化能力、新媒體運用情況、組稿情況等列入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根據完成情況予以獎勵,以提高編輯工作的積極性;還要完善編輯培訓體系,分階段、分層次地選送優(yōu)秀編輯人員外出學習交流,給予編輯充足的職業(yè)發(fā)展空間,激發(fā)編輯隊伍活力,提升學報編輯整體效能。
三、結語
學報編輯是學報出版工作的中堅力量,提高編輯的核心素養(yǎng)是辦好高校學報的關鍵。數字化時代,學報編輯要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及時學習掌握新技術,增強信息篩選和處理能力,積極提升自身核心素養(yǎng),以高質量的期刊出版工作促進高校的學術交流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石幸利.地方普通高校學術期刊發(fā)展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4):123-126.
[2] 楊向東.關于核心素養(yǎng)若干概念和命題的辨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10):48-59.
[3] 褚宏啟.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與本質[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2):1-3.
[4] 黃書元.編輯如何提高政治素養(yǎng)[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0-03-23(6).
[5] 劉北蘆.新時代高校學報編輯核心素養(yǎng)及其提升的路徑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5):105-110.
[6] 胥橙庭,張蓓,張彤.簡論大數據時代編輯的信息處理能力[J].出版科學,2016(6):40-41.
[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華東師范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3.
[8] 宋永剛.新時代如何加強編輯隊伍建設[J].中國編輯,2018(6):4-9.
作者簡介:付哈利(1983—),女,安徽太和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新媒體與網絡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