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林 威 劉桂清 肖萬玲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000)
脊柱骨折系骨科的常見創(chuàng)傷,其發(fā)生率占骨科的5%~6%,其中以胸腰椎骨折的發(fā)生率最高。胸腰椎骨折患者常見椎體前方血腫,刺激腹膜后腹腔神經(jīng)叢,抑制胃腸蠕動功能從而出現(xiàn)腹脹[1]。此外,早期臥床、應激性胃潰瘍、菌群紊亂、術前胃腸準備不充分以及麻醉等多因素影響,患者術后出現(xiàn)腹脹的發(fā)生率較高,需要醫(yī)護人員重視并采取干預措施[2]。中藥萊菔子熱敷屬于臨床常用的中醫(yī)干預方法,萊菔子能增強小腸運動,減輕腹脹的作用;而熱敷則能刺激局部深部、體表血管擴張,有助于改善腸道血液循環(huán)、營養(yǎng)供給,臍窩血管豐富,具有較強的滲透性[3]。既往研究表明[4],萊菔子熱敷借助溫熱之藥力,借助穴位、經(jīng)絡等作用于肌體,藥物由表入里,直達病灶部位,有助于消除腫脹。本文以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68例胸腰椎骨折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萊菔子熱敷在胸腰椎骨折術后患者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術后患者68例,將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術后患者作為觀察組(n=34),將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術后患者作為對照組(n=34)。觀察組共3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41.35±1.96)歲,其中胸腰椎(T11~L2)骨折18例,腰椎(L3~L5)骨折10例,胸椎(T1~T10)骨折6例;對照組共34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齡26~64歲,平均年齡(39.56±2.03)歲,其中胸腰椎(T11~L2)骨折20例,腰椎(L3~L5)骨折8例,胸椎(T1~T10)骨折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兩組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脊柱外科診斷與治療原則指南(精)》[5]診斷標準及療效評定標準。②兩組患者均自愿簽署本調(diào)查知情同意書。③患者意識清楚,能與醫(yī)師進行溝通、交流。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異常、認知功能障礙者。②合并凝血功能異常。③合并嚴重器質(zhì)性疾病、伴有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④萊菔子過敏者。⑤臨床資料收集不全以及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對照組:在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的基礎上采取足三里按壓加上腹部按摩。具體護理措施如下:心理干預、飲食指導、大便管理、運動干預、足三里按壓及腹部按摩。足三里按壓:患者取屈膝仰臥位,以患者自己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并排的寬度為準,進行足三里穴位定位,然后用大拇指指腹點按、揉動穴位,以患者感覺到酸、麻、脹為最理想的效果;同樣方法按壓對側(cè)足三里穴位,每日2次,每次5 min,持續(xù)7 d為1個療程。指導患者自行腹部按摩:患者取仰臥位,使用潤膚霜潤滑一只手的手掌,用手掌根部貼緊患者腹部,按照順時針方向按摩20圈,然后再以逆時針方向按摩20圈,最后沿著患者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及乙狀結腸的方向緩慢按摩,每日2次,持續(xù)7 d為1個療程。按壓的力度取決于患者最大耐受程度,同時以患者未感覺到疼痛為宜,下腹部適當加壓[6]。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術后8 h使用中藥萊菔子熱敷,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將500 g萊菔子裝入布袋,用自黏貼封閉布袋口,將布袋里的萊菔子均勻平鋪于微波爐內(nèi),微波爐設置為900 W的功率,加熱2~3 min;將加熱腰帶(貴州蓓儷芙公司生產(chǎn))溫度設置為保溫檔,插電備用;萊菔子加熱后用手腕內(nèi)側(cè)皮膚測試溫度,待溫度適宜,將萊菔子布袋放在腰圍網(wǎng)狀內(nèi)襯里面;患者取平臥位,注意保暖,將布袋中心對準肚臍中心,進行持續(xù)恒溫熱敷護理,每日熱敷2次,每次30 min,本組患者均給予持續(xù)7 d的熱敷,不能中斷。注意事項:使用萊菔子熱敷期間,責任護士勤巡視,注意觀察局部皮膚是否出現(xiàn)紅腫,詢問患者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一旦出現(xiàn),立即停止熱敷,7 d干預后對患者效果進行評估。
1.4 觀察指標 ①腹脹發(fā)生率及腹脹程度。腹脹程度判斷,無:腹部平坦、柔軟、無壓痛、腹式呼吸正常[7];輕度:腹部平坦、輕壓痛、腸鳴音4~5次/分、腹式呼吸存在;中度:腹部隆起、輕壓痛、腸鳴音2~3次/分、腹式呼吸減弱;重度:腹部膨隆、鼓音、壓痛、腸鳴音0~1次/分、腹式呼吸明顯減弱或消失。②術后腸蠕動恢復情況。記錄兩組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便時間。③兩組患者術后傷口疼痛(NRS)評分情況,總分值為1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疼痛度越強烈,其中無痛為0分;輕度痛感1~3分;中度痛感4~6分;重度痛感7~10分[8]。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表示,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腹脹發(fā)生率比較 兩組進行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腹脹發(fā)生率26.4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2.94%,比較有統(tǒng)計差異(χ2=4.976,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腹脹發(fā)生率比較
2.2 兩組腹脹程度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腹脹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7.392,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腹脹程度比較[n(%)]
2.2 兩組術后腸蠕動恢復比較 觀察組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腸蠕動恢復比較()
表3 兩組術后腸蠕動恢復比較()
2.3 兩組患者術后傷口疼痛(NRS)評分情況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傷口疼痛(NR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579,P=0.282);干預后,觀察組術后傷口疼痛(NR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后傷口疼痛(NRS)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干預后傷口疼痛(NRS)評分比較(分,)
胸腰椎骨折患者常見于車禍外傷、高處墜落傷等高能量損傷,多合并其他臟器損傷,椎體前方血腫刺激腹膜后的神經(jīng)叢,抑制胃腸蠕動功能成為加重腹脹的主要因素。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大部分胸腰椎骨折尤其爆裂性骨折患者術后可出現(xiàn)嚴重的腹脹事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食欲缺乏、腸蠕動減弱或消失、腹脹、腹痛、焦慮、煩躁、精神差等,給患者帶來身體及心理的痛苦,導致患者不能早期下床,影響醫(yī)護人員加速康復計劃的實施,增加住院時間及個人經(jīng)濟負擔。所以胸腰椎骨折患者術后腹脹問題需要倍加重視,最好做到早期干預,使患者住院期間身心愉悅,早期康復。
目前處理胸腰椎骨折術后腹脹采取的常用方法是對癥處理,缺乏有效預防腹脹發(fā)生的措施。現(xiàn)臨床主要采用床上鍛煉、早期活動、超過48 h未解大便,使用開塞露通便,效果不佳再用溫生理鹽水灌腸,嚴重者采取胃腸減壓以及肛管排氣等措施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緩解腹脹,但恢復緩慢,會給患者帶來新的痛苦。中藥萊菔子熱敷是臨床預防治療腹脹的中藥外治法,療效顯著,其作用溫和,預防和治療并驅(qū),可減少胸腰椎骨折術后腹脹發(fā)生率,減輕術后腹脹程度[9-15]。萊菔子熱敷具有很多優(yōu)勢:萊菔子具有消食導滯之功效,主要用于飲食停滯、腹脹、腹痛、大便秘結等病癥患者。萊菔子可通過經(jīng)絡的調(diào)節(jié),刺激胃腸功能的調(diào)節(jié),促進腸道排氣,緩解術后腹脹,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的中醫(yī)護理方法,具有穴位效應、治療效應和熱效應的作用,操作簡單、經(jīng)濟、安全、實用[16-20]。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腹脹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及首次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后傷口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腹部按摩后再使用萊菔子熱敷,改善腸道血液循環(huán)及淋巴回流,腸蠕動的恢復效果更加理想,明顯縮短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加快術后排氣排便。同時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構建了和諧的護患關系。原因是:胃腸功能得到改善后,患者食欲逐漸增加,營養(yǎng)均衡,促進恢復,腹脹得到緩解,腹內(nèi)壓隨之降低,從而減輕傷口疼痛。疼痛是阻礙快速康復的重要因素,疼痛緩解后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提高,早期下床活動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胸腰椎骨折術后患者在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的基礎上,采取足三里按壓及腹部按摩,然后再用中藥萊菔子熱敷,不僅能降低腹脹發(fā)生率,減輕腹脹程度,縮短肛門首次排氣時間,促進腸鳴音早日恢復,縮短首次排便時間,減輕術后傷口疼痛,還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