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惜弟
我最初吃花,是上世紀(jì)五十年代初。一日,媽媽帶我上街去買菜,清晨,小鎮(zhèn)的小街上,農(nóng)民的竹篾菜筐里擺著許多金黃黃的花朵,一把把的,開在綠色的藤條頂端,花蕊上沾滿了粉狀細(xì)粒,山鄉(xiāng)菜園里的水珠兒滴在花蕊上,在晨曦溫柔的陽光里,閃閃晶亮。奇特的是,有的花朵上還沾附著一只小小蜜蜂,陶醉于花蕊,一動不動。媽媽告訴我,那叫南瓜花,這是我第一次認(rèn)識南瓜花。
媽媽常用南瓜花為我們兄弟姊妹做出美味的南瓜粑粑。她用石磨磨出的水糯米和粳米,經(jīng)白布過濾漬干,加入南瓜花瓣,攪成糊狀,做成一個個的小窩頭,放在蒸籠里蒸熟,也可以放在鐵鍋里用鍋鏟壓扁,用油煎得金黃黃的。有時,媽媽還把南瓜花粑粑包在大片的竹葉里,或包在碧綠綠的桐葉里蒸熟,那叫南瓜味的葉兒粑。
媽媽最拿手的是南瓜花炒雞蛋,在雞蛋里加入切碎的南瓜花,放點香蔥,攪成蛋糊,然后在油鍋里煎成一個一個的南瓜花雞蛋餅,再切成條或片,擺在藍(lán)花邊瓷盤里,金黃噴香,好看又好吃,是待客的美味。
在過苦日子年代,吃花的品種更多了。媽媽帶我去野外,在小山坡上摘槐花,有白的,有淡紫色的,摘了一大籃,回家后洗凈做粑。那時沒有面粉,就買回糧食局按口糧搭配的紅薯,煮熟后,攪在一起,做成紅薯槐花粑。
在那年代,盡管是吃花代糧,媽媽也是省著給兒女們吃?,F(xiàn)在想起來,苦中吃花,吃出了深沉的母愛。
第二次吃花,那是一場民族友誼的花宴。上世紀(jì)九○年代中期,在云南參加筆會。東道主在云南一家少數(shù)民族餐館設(shè)花宴,滿桌的碟盤大碗公,都是盛著花的佳肴。有白族的杜鵑花炒鵪鶉蛋,有黃牡丹炒雞肉,還有芙蓉花煮水豆腐、菊花煲雞等,花有新鮮的,也有曬干的。
餐廳的服務(wù)員是當(dāng)?shù)氐囊晃话鬃骞媚?,從頭到腳,一身民族服飾,她介紹了當(dāng)?shù)匕傩粘曰ǖ牧?xí)俗。她說當(dāng)?shù)厝顺曰ㄊ羌页1泔?,這與鮮花盛開的云南有“植物王國”之稱是分不開的。
春天,滿山遍野有采花的姑娘在歌聲中采花,納西族喜愛用白開水煮白色的牡鵑花吃,吃出花的白色原味。白族姑娘喜歡在采花中邊摘邊吃,吃出花的香嫩脆甜。
到了四月,外地人去西雙版納采風(fēng),可以見到當(dāng)?shù)氐拇鲎逶跍?zhǔn)備潑水節(jié)的前夕,家家戶戶忙著采集金黃色的石碎花,然后曬干磨細(xì),摻糯米粉,做成一種名叫“毫糯孛”的糯米團子,再用芭蕉葉包裹,蒸熟。當(dāng)?shù)孛褡暹€用羊耳朵花浸出的水煮糯米飯,飯粒金色悅眼,滿屋飄香,這種花肴飯有吉祥喜慶的象徵。
在多民族的云南,幾乎所有的花都能吃,只有他們懂得哪些花要除去苦澀,怎樣烹調(diào)才能保持花的清香原味。在云南,鮮花做的菜肴就有一百多種,如果去春城,不僅賞花,更可品嘗花肴,于是民間有“云南十八怪,鮮花當(dāng)菜賣”的趣談。
后來,走南闖北,在各省都吃過一些花肴,各地有各地的民間習(xí)俗,烹調(diào)的方法不同,做出的花味也就各有特色。
我在廣東工作多年,最初吃的花就是“霸王花”。顧顧名思義,花中還有“霸王”,可見此花之霸氣了。廣東的霸王花多數(shù)是干貨,十月才有新鮮的上市。菜市上大朵的霸王花還帶著鮮綠的葉片,像火龍果一樣大,美麗鮮艷。
古書對霸王花的描述是“九月節(jié),露氣寒冷,將凝結(jié)也”。霸王花也稱劍花,開大白花,因其有日閉夜開的特性,又有神仙劍花之美譽。廣東人最愛配以豬肉、豬肺、豬骨等,加蜜棗煲湯,有清肺熱和滋補養(yǎng)顏的功效。特別是對輔助治療腦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肺結(jié)核、支氣管炎等有明顯的食療效果,其味清香,湯甜滑,實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花肴已成為現(xiàn)代餐廳高雅之物的徽標(biāo),有的餐廳雖不做花肴美食,但在餐桌上擺瓶花,也有在烹調(diào)熟的佳肴盤內(nèi)擺上幾朵或幾束塑膠花,以花肴的浪漫誘食,是秀色可餐的美事。
花肴在中國民間自古有之。古人吃花,且多為花酒、花茶。漢代的《四民月令》中記載:“梅花酒以梅花晾干泡酒,元日服之,梅花酒以梅花晾干泡酒,元日服之,卻老老?!薄短宸健酚謱懀骸叭氯眨焯一?,酒浸服三,除百病,好顏色?!?/p>
當(dāng)然,古人除了以花泡酒、制茶、入藥,多以花肴為餐。在西北的玉龍山,納西族保存了一部古典的《東巴經(jīng)》,記載了先民食花的經(jīng)驗,書云:“綠花有毒,紅花解毒,白花富有營養(yǎng)?!?/p>
早在戰(zhàn)國時期,屈原《離騷》就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惫湃藧鄢曰ǎ倱碛袃汕暌陨系臍v史,民間說:“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惫湃巳绱讼埠谩按撼曰ā保且驗楣湃苏J(rèn)為花有養(yǎng)生美容的功效,也就是古人說的,“食花如花,花容體香”、“花中自有不老方”。
據(jù)《隋唐佳話錄》記載,武則天于花朝日(農(nóng)歷二月十五日)游園賞花,令宮女采集百花,和糯米一起搗碎蒸熟,名叫“百花糕”,賞賜給文武百官品嘗。傳說,唐代的大臣房玄齡的老婆,每年春天,親自到地里采花,回家后做成花棗糕;且房玄齡的老婆很愛吃花棗糕,房玄齡每每等老婆吃得差不多了,才吃幾口,房玄齡也因此被視為怕老婆。
春天,古人還喜歡做花粥花菜。宋代林洪在《山家清供》記載:“將梅花瓣洗凈,用雪水煮,待白粥熟時同煮?!睍羞€收集了古今饕梅大成的南宋食譜,羅列各式與梅花有關(guān)的花肴。
明代王象晉在《群芳譜》中寫道:“玉蘭花饌?;ò晗磧?,拖面,麻油煎食最美?!鼻宕欀僭凇娥B(yǎng)小靈·餐芳譜》中寫道:“熱水一過,醬、醋拌供”,就做成了“迎春花饌”。
古人還用金雀花炒菜,也是春天里飯桌上的一道美味?!督鹌棵贰分刑幪幙梢娒倒寤灐⒚倒逶?、玫瑰八仙糕等各式玫瑰點心,一窺古人的花肴情趣。
古人說的花中四君子,就是指梅、蘭、竹、菊,明代黃鳳池就輯有《梅竹蘭菊四譜》,四譜不僅代表著人的清逸、氣節(jié)、高潔、淡泊品德,也是清心養(yǎng)生的美味花肴。
今古花肴多浪漫,有關(guān)花的食譜書籍古今甚多。吃花,不但吃出了人間情意和美感,也吃出了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