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花飄落的時候,就會回首曾經走過山路的解放鞋和母親做的暖鞋,想那掛在草尖的冰珠兒在側耳傾聽游子的腳步聲;想那踩碎了的鄉(xiāng)愁伴著夕陽遠奔的影子;想那思鄉(xiāng)的夢是否還能在清晨的懷中醒來。
小時候,我們兄弟姐妹幾個穿的鞋,大都是父親從合作社里買的解放鞋,再就是母親做的布鞋了。
母親做的布鞋,鞋底上的料,一般都是從那些補了又補,穿得不能再穿的舊衣舊褲上挑剪下來做的,還有從大舅家裁縫鋪里拿來的一些邊角布料,用米糊一層層地拼湊起來,上下鋪上兩層白洋布,放在太陽底下曬干,用石磨兒壓平、壓實,待到閑下來時,畫上鞋底樣,用那鋒利帶把的長身鞋底刀,順著線條兒就可切割出鞋坯來,母親便用她那長滿老繭的雙手,在昏暗的油燈下摸索著一針一線的釘,用黃蠟兒潤線,用頂針頂,用鉗針鉗抽,幾天半月下來,鞋底上的針腳,就整整齊齊,一排一排的,密密麻麻的,如同整裝待發(fā)的千軍萬馬,只待母親一聲令下,就納成了大大小小能走四方的鞋底。
母親用這些鞋底,可以做成一般的布鞋與暖鞋。從小我特別喜歡母親做的暖鞋。母親做的暖鞋暖,鞋底扎實、經磨、耐穿,往往一雙鞋幫穿破,穿爛了,鞋底還是好好的。
父親第一次給我買的解放鞋是上小學一年級時。這雙解放鞋,對我來說,對我們村里的和我一起玩耍的,沒有鞋穿光著腳板的同學來說,那是一雙令人羨慕,求之不到的鞋。在家里我也是打赤腳舍不得穿這雙鞋的,往往一雙鞋都要穿上一年半載的。那時候人長得快,一雙腳的兩只大拇指毫不留情地磨穿鞋幫,探出兩個羞澀頭顱來,最后就連鞋底也被磨破,腳板都踩到地皮了,但我還是舍不得丟。
新解放鞋,我是舍不得讓它上山下地干活的,只有在時頭月節(jié),走親訪友時才穿它出門,特別是在下雪的時候,嶄新的鞋印踩在雪地上,那波浪型的紋路不知有多美。
我上初中一年級的時候,父親就給我買了一雙黃色的純牛皮鞋。當我穿上那雙牛皮鞋,立刻發(fā)現自己利索多了,精神也好多了,好像突然也富有多了。
因為之前沒有穿過皮鞋,突然擁有了一雙嶄新的牛皮鞋,讓自己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憧憬。那段時間,我走路生風了,學習用功,成績進步了,放學回家勤快了,精神抖擻地幫家里干農活,在河邊地頭上扯豬草,在山坡上放牛,什么事都愿意干,而且干得勁頭十足,干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許多年后想起,心里還是甜蜜的。那是當年的窮小子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是深入骨子里的難以磨滅的東西,那時我們都很單純,也都很貧窮,但人的思想是很上進的,是盼過上好日子的。
兩年后,我的小腳長大了,牛皮鞋的身材小了,穿不進了,這才放在廂樓的樓板上,沒舍得扔。因為這是我人生腳上穿的第一雙皮鞋,雖然不是名貴的,但那時,我就發(fā)誓,我要拼搏,我要努力,我要擁有更多的,我要為父母買更好的牛皮鞋,我要讓自己人生的路走得更遠些,走得更踏實些。
其實,人生的路很長,鞋合不合腳,穿得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的腳知道。然而有的人就好高騖遠 ,虛榮心強,盲目追求。在我上初三那年,學校里就有一位同學,想買一雙名牌運動鞋,就找在黃土地里刨食的父親,哭過,鬧過,最后得不到欲望的孩子,就絕食,割腕自殺,幸虧被人發(fā)現得早,才沒讓悲劇發(fā)生。后來他父親借遍整個村莊,才買回一雙運動鞋。當年買這鞋的錢,就能買回四五雙解放鞋了,要知道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農村都窮,沒有經濟來源,這雙鞋就花掉了這位同學父親整整半年的油鹽醬醋的錢。幾年后聽說這位同學因搶劫被關進了牢房 。
此事的鬧劇,對我人生的影響很大,我時刻銘記于心,懂得了人生的路到底如何去走。后來,我經過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從山溝里闖蕩到城市來了。但每當我遇到人生坎坷,內心消極的時候,我都會想起我那雙皮鞋和母親的暖鞋。說來也奇怪,讓我特別難忘的還是父親第一次給我買的解放鞋更為深刻,每次想起它我渾身就充滿力量,我就會想起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在抗洪救災中,那一雙雙被洪水浸泡得煞白起皺的腳,以及在地震搶險中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不懼困難不畏生死的解放軍身影,還有在火海中冰天雪地里那一雙雙為人民服務的腳,我就會堅定地踏平坎坷,正確頑強地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如今,我們的日子好了,生活質量提高了,以至于我有好多年都只穿皮鞋了。但是,年少困難時期的解放鞋,無論在多少華貴、亮麗的皮鞋中,都像一個靈魂一樣存在著,扎根在我內心的最深處。
經歷了大災大難,太多的人生風雨,走過了漫長的人生路后,那前前后后穿過的那些解放鞋卻更加難忘。
說不清楚,也道不明白,我為啥對解放鞋如此情有獨鐘。我時常想,或許它是我從小有著從軍的夢,或許是我人生的第一次驚喜,是我穿上它才有了人生的第一次被伙伴羨慕、尊重的眼光所照耀,或許那解放鞋是我人生第一個自信;有時我還想,或許正是我忘不掉解放鞋,才使我無論走什么樣的人生之路,讓我沒有忘本,沒有走歪路,始終懂得感恩,愛惜生命,活成了一個勤奮、真實、厚道,而純粹的人。
說一千,道一萬,最終我還得感恩我人生中的第一雙解放鞋,是它為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是它讓我品嘗到了人世間的冷暖。
作者簡介
朱鐘昕,通山沙店人,現居武漢。中國散文學會、中國微型小說學會、中華詩詞學會、東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奶奶的蛋炒飯》榮獲遂寧市婦女聯(lián)合會、遂寧市傳媒集團聯(lián)合舉辦“最美家庭——我們身邊的溫暖故事”征文三等獎。作品《打工記》曾獲第三屆“百花苑杯”全國文學大賽二等獎。一篇《補課的孩子》榮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創(chuàng)新人才教育》雜志2020年第10期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出版有散文集《小卷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