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翔,劉小方
(青島大學附屬煙臺毓璜頂醫(yī)院肝膽胰脾外科,山東煙臺264000)
膽管癌是近年發(fā)病率、病死率增長較快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之一,起病初期癥狀輕容易被忽視,多數(shù)患者在疾病進展至中晚期時才會出現(xiàn)黃疸、尿色深及大便顏色變淺等明顯的臨床癥狀,但此時往往已失去手術根治的機會,預后不佳。分子靶向治療特異性強、副作用少,是近來腫瘤治療研究的熱點,但目前膽管癌的分子靶向治療技術并不成熟,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探尋膽管癌發(fā)生及進展的分子機制。
作為RNA 家族中的一員,microRNA(miRNA)只含有約22 個核苷酸,卻廣泛參與各項生命活動,其中的microRNA-133(miR-133)更是被證實在胃癌、肺腺癌中異常表達,并影響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及惡性程度[1-2]。筆者通過miRCancer 數(shù)據(jù)庫篩選發(fā)現(xiàn),miR-133 可能與膽管癌的進展有關,使用miRBase 數(shù)據(jù)庫進一步篩選發(fā)現(xiàn),肌動蛋白骨架蛋白(LIM and SH3 protein 1,LASP-1)或許是miR-133的下游靶蛋白,包含LIM 及SH3-1 2 個成員,其作用非常廣泛,包括和肌動蛋白絲結合來調節(jié)細胞的骨架結構、控制信號的轉導、影響細胞的運動[3],以及促進腫瘤細胞的惡性進展等[4-5]。已有研究證實LASP-1 蛋白參與膽管癌細胞遷移及侵襲的調控[6],但miR-133 是否在膽管癌細胞中異常表達并影響膽管癌細胞的惡性行為,以及miR-133 能否調控LASP-1 蛋白的表達鮮有報道。
本實驗通過抑制人膽管癌細胞QBC939 中miR-133 的表達,觀察膽管癌細胞LASP-1 蛋白的表達及膽管癌細胞遷移、侵襲行為的變化,分析miR-133 與LASP-1 蛋白的關系及miR-133 對膽管癌細胞遷移、侵襲的影響,驗證miR-133 能否調控膽管癌細胞的遷移及侵襲,并探尋其中可能存在的機制,為以miR-133 為靶點的抗膽管癌侵襲和轉移治療提供依據(jù)。
人膽管癌細胞QBC939(上海吉凱基因公司),胎牛血清、高糖DMEM 培養(yǎng)液(美國Corning 公司),M-MLV 試劑盒(美國Promega 公司),PCR 引物(武漢擎科創(chuàng)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ipofectamineTM2000轉染試劑盒(美國賽默飛世爾公司),基質膠Matrigel(美國BD 公司),Trizol 試劑盒(上海普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iR-133 抑制物、miRNA 模擬物(廣州銳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轉移電泳槽(JY-ZY5,北京君意東方電泳設備有限公司),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qRTPCR)儀(美國ABI 公司),半干轉印系統(tǒng)轉印槽1703940(美國伯樂公司),暗室紅燈、X 射線膠片(美國柯達公司),化學發(fā)光檢測系統(tǒng)(美國Pierce生物技術公司),TS-1 水平搖床(海門市其林貝爾儀器制造有限公司),PVDF 膜(美國密理博Millipore 公司),5600F 掃描儀(日本佳能公司),Transwell 實驗小室(美國Costar 公司)。
1.3.1 細胞培養(yǎng)將人膽管癌細胞QBC939 接種于DMEM 高糖培養(yǎng)基,于37℃、飽和濕度、二氧化碳體積分數(shù)5%條件下培養(yǎng)(后續(xù)的細胞培養(yǎng)均在該條件下)。收集對數(shù)生長期細胞繼續(xù)實驗。
1.3.2 qRT-PCR檢測miR-133a-5p、miR-133a-3p、miR-133b mRNA相對表達量使用Primer 5.0 設計引物(見表1)。提取RNA:將1 ml 的Trizol Reagent與100 mg 培養(yǎng)細胞混合研磨離心,取上清液、250 μl 三氯甲烷及80%的異丙醇混合,12 000 r/min 離心10 min,得到白色沉淀為目標RNA。75%乙醇洗滌,棄液體,溶解后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計檢測吸光度值,調整濃度為200 ng/μl。逆轉錄得cDNA:加入miRNA 逆轉錄引物,加入4 μl 5×RT buffer,2 μl 10 mmol dNTPs,1 μl RNase inhibitor(40 u/μl)和1μl M-MLV-RTase(200 u/μl),冰浴。PCR 儀80℃滅活逆轉錄酶,得到cDNA。qRT-PCR 擴增:2×qPCR Mix,基因引物,cDNA 逆轉錄產物,ddH2O 組成反應體系,加入實時定量反應光學孔板(96 孔板),qRT-PCR 擴增,反應條件:95℃預變性10 min,95℃變性15 s,60℃退火60 s,循環(huán)40 次。檢測miR-133 3 種亞型(miR-133a-5p、miR-133a-3p、miR-133b)的表達,U6為內參基因。采用2-ΔΔCt法計算mRNA 相對表達量。樣本重復檢測3 次,選擇表達最高的亞型繼續(xù)實驗。
表1 引物序列
1.3.3 實驗分組及轉染DMEM 培養(yǎng)基中的細胞傳代培養(yǎng),選擇細胞融合度達到80%的QBC939 細胞接種于24 孔細胞培養(yǎng)板,按LipofectamineTM2000 說明書操作,將QBC939 細胞轉染并分組。①干擾組:每孔加入100 nmol 的miR-133a-5p 抑制物(antimiR-133a-5p);②陰性對照組:每孔加入50 nmol的miR-133a-5p 模擬物;③空白對照組:自然生長。于前文所述的條件下繼續(xù)培養(yǎng)24 h。各處理因素的使用劑量均以轉染物說明書為依據(jù)。
1.3.4 qRT-PCR檢測3組細胞miR-133a-5p mRNA相對表達量收集3 組細胞,qRT-PCR 儀檢測3 組細胞miR-133a-5p mRNA 相對表達量,U6為內參基因。檢測結果采用2-ΔΔCt法計算mRNA 相對表達量,實驗重復3 次。
1.3.5 Transwell 細胞遷移實驗使用無血清的DMEM 培養(yǎng)基(內含F(xiàn)BS),加入被胰酶處理過的分組細胞,制成細胞重懸液。Transwell 小室的上室及下室內分別加入細胞重懸液200 μl 和DMEM 高糖培養(yǎng)液600 μl,每組設置3 個復孔。培養(yǎng)72 h,小室使用PBS 緩沖液清洗,95%酒精固定,0.1%結晶紫染色,沖水,晾干。20 倍光鏡下,統(tǒng)計5 個隨機視野內各組的細胞遷移數(shù)量。實驗重復3 次。
1.3.6 Transwell 細胞侵襲實驗接種前預處理小室:取混合稀釋膠(DMEM 培養(yǎng)基與Matrigel 膠按9∶1 的比例混合),加入4℃預冷后Transwell 小室底部膜的上室面。小室的上室及下室內分別加入細胞重懸液200 μl,DMEM 高糖培養(yǎng)液(含30%FBS)600 μl,每組設置3 個復孔。培養(yǎng)72 h,小室使用PBS 緩沖液清洗后去膠,95%酒精固定,0.1%結晶紫染色,沖水,晾干。20 倍光鏡下,統(tǒng)計5 個隨機視野內各組的細胞侵襲數(shù)量。實驗重復3 次。
1.3.7 Western blotting 檢測LIM 及SH3-1 蛋白的相對表達量細胞冰浴裂解30 min。LIM 及SH3-1 蛋白經SDS-PAGE 電泳移至PVDF 膜。麗春紅染色,PBS沖洗。一抗(1∶500)及HRP 酶標二抗(1∶1 000)在室溫下孵育1 h?;旌习l(fā)光底物5 min 后,將PVDF膜覆于保鮮膜下,暗箱中顯影曝光。Image J 軟件分析灰度值,GADPH 為內參。實驗重復3 次。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6.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用Tukey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miR-133a-5p mRNA 相對表達量為(1.07±0.06),miR-133a-3p mRNA 相對表達量為(0.97±0.11),miR-133b mRNA 相對表達量為(0.73±0.07),經方差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9.622,P=0.013);miR-133a-5p mRNA 相對表達量最高,見圖1。選擇miR-133a-5p繼續(xù)實驗。
圖1 miR-133 3種亞型mRNA相對表達量比較
3 組miR-133a-5p mRNA 相對表達量分別為:干擾組(0.70±0.08)、陰性對照組(1.43±0.34)、空白對照組(0.90±0.17),經方差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8.459,P=0.018);干擾組miR-133a-5p mRNA 相對表達量最低。見圖2。
圖2 3組miR-133a-5p mRNA相對表達量比較
2.3.13 組細胞遷移數(shù)量的比較3 組細胞遷移數(shù)量分別為:干擾組(72.0±11.0)個,陰性對照組(110.3±4.2)個,空白對照組(106.0±10.4)個,經方差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6.040,P=0.004);干擾組人膽管癌細胞QBC939 的遷移數(shù)量最少。見圖3。
圖3 3組Transwell遷移實驗結晶紫染色圖(×20)
2.3.2 3組細胞侵襲數(shù)量的比較3 組細胞侵襲數(shù)量分別為:干擾組(20.0±3.0)個,陰性對照組(65.0±2.6)個,空白對照組(83.7±3.5)個,經方差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340.200,P=0.000);干擾組人膽管癌細胞QBC939 的侵襲數(shù)量最少。見圖4。
圖4 3組Transwell侵襲實驗結晶紫染色圖(×20)
2.4.13 組LIM 蛋白相對表達量的比較3 組LIM蛋白相對表達量分別為:干擾組(0.85±0.02),陰性對照組(0.30±0.06),空白對照組(0.28±0.05),經方差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37.000,P=0.000);干擾組人膽管癌細胞QBC939 LIM 蛋白相對表達量最多。見圖5、6。
圖5 3組膽管癌細胞中LIM、SH3-1蛋白的表達
圖6 3組LIM蛋白的相對表達量比較
2.4.23 組SH3-1 蛋白相對表達量的比較3 組SH3-1 蛋白相對表達量分別為:干擾組(0.71±0.01),陰性對照組(0.98±0.03),空白對照組(0.99±0.01),經方差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63.200,P=0.000);干擾組人膽管癌細胞QBC939 SH3-1 蛋白相對表達量最少。見圖5、7。
圖7 3組SH3-1蛋白的相對表達量比較
伴隨著老年人口在社會總人口中的占比提升,癌癥的發(fā)病率也越來越高。膽管癌作為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消化系統(tǒng)腫瘤,其早期診斷和有效治療方案一直是臨床工作中的難題。因此,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膽管癌的發(fā)病機制,從根本上改變膽管癌患者的預后。
miRNA 能作用于mRNA,通過抑制翻譯和促進降解,降低DNA 轉錄后的表達水平[7]。這一作用存在于多種腫瘤細胞中,例如在非小細胞肺癌中,miR-7-5p 可以靶向調控下游p53基因,使其對應的mRNA 翻譯更加活躍,從而抑制非小細胞肺癌的增殖和侵襲[8]。一些miRNA 能反映癌癥的進展及患者的預后,如miR-363、miR-127-3p、miR-224 分別在肝癌、食管鱗癌及膽管癌細胞中表達失衡,且失衡的程度與疾病的進展呈正相關,對患者的生存評估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9-11]。目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miR-133 在多種癌癥進展中發(fā)揮抑癌基因的作用,如miR-133 可直接靶向負調控YES1原癌基因的表達,抑制乳腺癌細胞的增殖和集落形成[12]。miR-133在胃癌、肺癌及結直腸癌中也表現(xiàn)出同樣的能力,其表達水平與癌癥進展呈負相關[13-15]。而筆者使用miRCancer 信息庫篩選后,發(fā)現(xiàn)miR-133 與膽管癌的進展也可能存在關聯(lián),因此選擇miR-133 作為本實驗的研究對象。首先通過qRT-PCR 檢測發(fā)現(xiàn),miR-133 的3 種亞型在人膽管癌細胞QBC939 中的表達的確存在差異,miR-133a-5p 的表達最高,故選擇miR-133a-5p 進行后續(xù)的干擾實驗。通過細胞轉染分組培養(yǎng),qRT-PCR 檢測發(fā)現(xiàn)干擾組人膽管癌細胞QBC939 的miR-133a-5p 表達明顯下降,說明轉染miR-133a-5p 抑制劑有效減少人膽管癌細胞QBC939 miR-133a-5p 的表達。在Transwell 實驗中,筆者觀察到干擾組膽管癌細胞的遷移、侵襲數(shù)量均低于空白對照組及陰性對照組,提示miR-133a-5p的低表達可使人膽管癌細胞的遷移、侵襲能力降低,推斷miR-133a-5p 在膽管癌細胞中很有可能發(fā)揮類似癌基因的作用,使膽管癌的惡性程度加重。
通過miRBase 信息庫的篩選,筆者發(fā)現(xiàn)LASP-1可能是miR-133a-5p 的下游靶蛋白,miR-133a-5p很有可能調控LASP-1 蛋白的表達。LASP-1基因位于人7 號染色體長臂17 區(qū)到21 區(qū)[16],其表達產物LASP-1 蛋白有LIM 及SH3-1 2 個家族成員,在維持細胞形態(tài)及調節(jié)細胞運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LASP-1 蛋白可以通過誘導細胞分裂周期的停滯,影響細胞的增殖、分化能力[17]。LASP-1 蛋白的過表達能顯著強化腫瘤細胞的攻擊性,如在結直腸癌細胞中,LASP-1 蛋白可通過上調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的表達,在延緩腫瘤細胞凋亡的同時加速腫瘤細胞的增殖與轉移[18]。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干擾組人膽管癌細胞的LASP-1 蛋白表達發(fā)生變化:與陰性對照組和空白對照組比較,干擾組人膽管癌細胞的SH3-1 蛋白相對表達量降低,LIM蛋白相對表達量增加,提示miR-133a-5p 可調控LASP-1 蛋白的表達,敲減miR-133a-5p 能使人膽管癌細胞的SH3-1 蛋白表達下調、LIM 蛋白表達上調。ZHANG 等[6]證實LASP-1 蛋白具有調控膽管癌細胞增殖、遷移及侵襲的能力,其機制與破壞Bcl-2蛋白家族平衡[19]及加速上皮-間質轉化(EMT)[20]有關。而LASP-1 蛋白家族中的SH3-1 蛋白有加速細胞運動及侵襲的能力[21],當SH3-1 蛋白表達減少時,細胞的運動及侵襲將會受到抑制,這與本研究結果中干擾組人膽管癌細胞的低SH3-1 表達及遷移、侵襲減弱一致。因此,筆者推測miR-133a-5p對人膽管癌細胞遷移、侵襲的影響可能是通過miR-133a-5p 對LASP-1 蛋白表達的調控實現(xiàn)的。但目前尚不明確這一過程的具體信號通路,需要未來實驗更深入的研究。
綜上所述,miR-133a-5p 可調控人膽管癌細胞QBC939 LASP-1 蛋白的表達,敲減miR-133a-5p 能使膽管癌細胞的SH3-1 蛋白表達下調、LIM 蛋白表達上調;miR-133a-5p 的低表達能抑制人膽管癌細胞QBC939 的遷移和侵襲,這可能與miR-133a-5p調控LASP-1 蛋白的表達有關。miR-133a-5p 可能通過調控LASP-1 蛋白的表達進而影響人膽管癌細胞的惡性行為,這為以miR-133a-5p 為新型分子靶點的抗膽管癌遷移、侵襲治療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也為膽管癌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