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不同生產工藝和品質特征,一般可將茶分為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青茶)、黑茶、紅茶六大類別。其中,綠茶屬于不發(fā)酵茶;白茶、黃茶屬于輕微發(fā)酵茶;烏龍茶屬于半發(fā)酵茶;黑茶屬于后發(fā)酵茶;紅茶屬于全發(fā)酵茶。茶葉中含有許多活性成分,如茶多酚及其氧化物、茶氨酸、茶多糖、咖啡堿等,對人體健康具有諸多益處。
按照采摘標準和制作工藝不同,茶葉的質量等級一般可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等,等級不同,品質和價格存在差別。選購時,要在正規(guī)商店或超市購買,并注意查看包裝標識,如在茶莊等可試飲后購買,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評判質量。好茶外觀純而亮澤、湯色明亮清晰,香氣純正,沁人心脾;外形可看茶葉色澤,條索、葉片形狀是否完整、潔凈等。
茶具按質地可分為陶土、瓷器、玻璃、金屬、漆器、竹木等,選擇時因茶、因人制宜,但泡茶不宜用保溫杯,因為高溫及長時間的熱環(huán)境會破壞茶葉中多種維生素及香氣成分,影響茶風味及健康功效。
飲茶有益健康,但也要注意科學飲用。成人飲茶量通常以每天茶葉5~15克、茶水200~800毫升為宜。長期高強度戶外工作者、能量消耗大或者飲食較為油膩人群,可適當提高飲茶量。孕婦、兒童、神經衰弱者、缺鐵性貧血者、心動過速者等,應適當減少飲茶量。空腹飲濃茶,或平時飲茶較少的人在短時間內飲用較多濃茶時,容易出現(xiàn)頭暈、手腳無力等“茶醉”癥狀,此時最好食用一些茶點,如糖果或堅果類食物。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會與含鐵劑、酶制劑藥物的有效成分發(fā)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因此,補血糖漿、蛋白酶、多酶片等藥物不能用茶水送服。服用鎮(zhèn)靜、催眠類藥物時,也要注意不用茶水送服。此外, 喝細嫩綠茶,不需倒掉第一泡茶。
茶葉儲藏過程中,其色、香、味極易受環(huán)境中溫度、相對濕度、氧氣、光線等影響,引起品質發(fā)生變化,甚至變質。因此,保持良好的儲藏條件十分必要。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宜盡早飲完,儲藏時間過長會導致其失去原有的特征性風味。若短時間內存放茶,可用沒有異味的鐵罐密封,并避光保存。若長時間貯藏,冰箱低溫冷藏較好。貯藏時,應注意采用鋁箔等隔絕性能較好的材料進行包裝,防止串味,重點在防止霉變。對于黑茶(如普洱、茯磚茶等)、白茶,許多消費者喜歡存放一段時間后再喝,更宜將這類茶包裝好后,存放在通風、干燥及空氣濕度低的環(huán)境中。 (來源: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