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則新華社的時評,題目是:你拍你的戲我讀我的書,這就對了。事情的本身其實并沒有那么匪夷所思或者值得撰文。前不久,明星范丞丞、關曉彤、張一山主演的電視劇在南京開拍,其中一個取景地是南京大學的鼓樓校區(qū),由于擔心出現粉絲擁堵的情況,工作人員提前安排了很多保安在現場保護。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里沒有出現所謂的“追星場面”,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被無視了,另外有學生表現出了一種反感的氣息,因為他們的學生生活或多或少地被這次取景打擾了。
或者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今的粉絲經濟、飯圈文化下總有一群如癡如狂的粉絲群體,這與南大校園的學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對比。南大學生一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模樣,給了彼此“井水不犯河水”的界線。與其說這種“疏離感”讓很多流量明星“遇冷”,倒不如說南大學生的這種表現恰恰代表了另一種有為青年的價值取向。南京大學是什么地方?國內數一數二的985高校,能考到這里的學生基本也算是拔尖的人物。這樣的人身上或許有著一些比較鮮明的共性,他們清楚自己要什么,該做什么。
說到底學識和圈子的差異,也同樣會導致價值取向的不同,這兩年我身邊有很多朋友的孩子高考,父母總是比孩子緊張,希望他們能考上一個好大學,而不是野雞大學,因為如今的大學圈魚龍混雜,學風參差不齊,而對于年輕人來說,進入一所優(yōu)秀的高校與一所野雞大學的最大區(qū)別,不完全是知識結構,很多是潛移默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價值體系。在優(yōu)秀的高校里的學生的標準也會適應那樣的環(huán)境,是虛度四年的光陰還是成就更好的自己,取決于你所在圈層的優(yōu)劣,也取決于你所在高校的校風。
對于年輕人來說:你所處的環(huán)境,你身邊的朋友,你所在學校,都可能決定你的認知和格局。賈平凹在《游戲人間》里寫道:你所處圈子其實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代表了你的審美和生活層次。我們常說:同一個地方,站在山頂的人與站在山腳的人,能見識的風景也是截然不同的?;蛟S我們該找準更合適的圈子,更高級的圈子,配得上更好的自己。
如今的時代,我們要的不是更多的飯圈,而是如《覺醒年代》那樣,需要更多具有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學者,去共同追求學術精神與價值取向。如果我們遲早要成長,何不進入更好的圈子,去充盈自己的知識和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