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莉
摘 要:相比較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而言,討論式教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改變了課堂上教師“唱獨角戲”的模式,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不容易長時間的集中精神,對枯燥的知識輸入方式是排斥的。只有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表現(xiàn),才能讓教師知識的輸出或是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事半功倍。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討論式教學;學習興趣;理解能力;表達能力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變化,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諸多新興教學模式中,討論式教學脫穎而出。在傳統(tǒng)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為追求教學進度,從而少了對學生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討論式教學法則一反常規(guī),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讓學生去講、去表達,教師則是提示和引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討論式教學法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的溝通更加緊密,而且在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zhì)量上有大幅度的提升。提升語文課堂的魅力,讓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夯實基礎(chǔ),為今后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激發(fā)學生對課堂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上,以教師為主導地位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于學生的個性化思維,這就要求教師在原有的教學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教師要通過課堂管理,給學生更多的主動權(quán)參與到學習中去,讓學生自主學習。討論式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讓學生告別“死讀書、讀死書”的學習現(xiàn)象。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的達到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授《玲玲的畫》這篇課文時,在講解之前我就問了學生一個問題:“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碰到一些讓自己很傷心的事,這個時候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呢?”帶著這個問題小組之間展開了討論,聆聽組內(nèi)同學面對事情的解決方法,以學生的視角去感染和帶動其他學生。閱讀全文之后我又問學生:“玲玲小朋友解決這類事情的方法對不對呢?”小組之間踴躍發(fā)言,讓學生積極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豐富了課堂教學過程,學習氛圍愈加濃厚。這種討論式教學很大程度的激發(fā)了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興趣,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積極主動的參與語文教學的全過程,這就可以說這是一堂高效率的課。
二、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語文課文的魅力在于每個人對其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不同學生對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現(xiàn)如今的教學中,有些教師為了課程進度,形成了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為客體的閱讀方式,很大程度影響了學生對課文的自主理解,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所謂唯有辨字詞毫發(fā)之間,才能析義理于精微之處。語文學科的本位就是對文本語言的品析和體味,只有語言品味做到位了,才能讓學生感知到語言文字背后的價值取向和人文精神。
例如,在教授《一封信》這篇課文時,學生閱讀完這篇文章后,我讓學生小組內(nèi)討論:“比較說一說,區(qū)分兩封信的不同心情。”教師適時給出提示,以問題的形式加以引導。讓學生比較前后兩封信傳達的情感是不一樣的,引導后再讓學生練讀,感受不一樣的心情應(yīng)該有不一樣的表達。通過討論,讓學生知道小露西是怎樣由低落變得積極起來的,并體會第二封信中表達的親情。實踐證明,越是簡潔的教學語言,越有利于保持學生的聽課興趣,教師主要起到引導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課文中描繪的大千世界和暖暖溫情。只有讓學生內(nèi)心真正的理解每篇課文中的意義,才是真正的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三、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
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只是單方面的向?qū)W生傳授知識,很少有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使教學過程枯燥單一,學生的求知欲也不夠強烈。將討論式教學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上,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積極地表達自己的問題、想法和觀點,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課堂上知識的接收,在師生、生生不斷對話的過程中,使課堂成為學生觀察、閱讀、思考、表達的樂園,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課程學習的快樂,使每一堂課都變成高質(zhì)量的教學。
例如,在教授《難忘的潑水節(jié)》這篇課文時,課文中介紹了傣族人民最具有特色的節(jié)日潑水節(jié),文中描繪了一幅幅傣族人民過潑水節(jié)時的景象。在課堂上,我向?qū)W生發(fā)起了小組討論,向?qū)W生說道:“中華文化博大精神,每個地區(qū)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節(jié)日和習俗,請你們交流一下你們都知道哪些呢?”這個小組討論可以使每個學生暢所欲言,離不開學生的語言構(gòu)建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在學生討論過后,我請一些學生進行了表達。教師在教學中應(yīng)適時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機會,循循善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是至關(guān)重要的。
總而言之,有效的討論才會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正確的引導和點撥,更好的開發(fā)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主動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也要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適當?shù)挠^察,對于沒有討論與課堂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學生及時制止,使學生及時改掉不良的學習行為。相信在教師將討論教學融入課堂后,教學質(zhì)量一定會得到提升,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個人能力的提高。葉圣陶先生說過:“聽、說、讀、寫的訓練都很重要,聽也是讀,是用耳朵讀;說也是寫,是用嘴寫;讀也是聽,是用眼睛聽;寫也是說,是用筆來說?!笨梢娬f話能力對語文能力結(jié)構(gòu)體系的構(gòu)建和語文教學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這樣來說討論式教學可以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星.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文學教育(上),2021(03).
[2]胡英霞.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興趣教學的策略[J].學周刊,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