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津南開學校畢業(yè)后,周恩來懷抱救國救民的急切心情,走出國門,探求真理,受國際著名馬克思主義宣傳家河上肇教授宣傳影響,致力于馬著的學習鉆研。經(jīng)過一番洗禮,思想認識得到質(zhì)的大飛躍,詩章創(chuàng)作亦由運用文言體式弘揚傳統(tǒng)美德,轉(zhuǎn)變?yōu)檫m宜大眾閱讀的富于革命意義的白話新詩,蘊含精深的組篇《游日本京都》由此面世?;貧w祖國,他結(jié)社組團,創(chuàng)辦革命刊物,號召革心、革新,邀請北京大學教授、馬克思主義革命先驅(qū)李大釗赴津演講。針對有人借寫人力車夫說事,散布階級調(diào)和論,他撰寫《死人的享福》,憤怒斥責;“五四”愛國運動中,他積極投身戰(zhàn)斗;身陷囹圄時,他將牢房當作課堂,向難友宣講馬克思學說“余工余值論”“唯物史觀”“階級競爭史”等(見《警廳拘留記》),為早期系統(tǒng)傳播馬克思主義罕見一人(見力平著作《開國總理周恩來》第49頁述評);同時,他關注獄外的斗爭,關注戰(zhàn)友的安全,撰寫長篇詩章,激發(fā)其砥勵前行。出獄后,他徑奔馬翁故鄉(xiāng)學習考察,會聚精英,組建共產(chǎn)主義組織,舉旗盟誓,愿為革命灑血,為理想赴死,充分展現(xiàn)出一位風華年少的學子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踐行,成長為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先鋒戰(zhàn)士,至為感人。
一、震撼舊世界的憤怒吶喊——周恩來《死人的享?!焚p讀
西北風呼呼響,/冬天到了。/出門雇輛人力車,/車夫身上穿件棉袍,/我身上也穿件棉袍。/我穿著嫌冷,/他穿著卻嫌累贅;/脫下來放在我的腳上,/我感謝他愛我,/他謝謝我助他便他。/共同生活?/活人的勞動!死人的享福?。ㄖ芏鱽恚骸端廊说南砀!罚?/p>
蘇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后,勞工神圣的思想影響了我國知識分子。不少文化名人以生活在城市最底層的人力車夫為題材,寫成作品,以表憐憫和同情。亦有人鼓吹所謂勞資協(xié)作、互愛互助、共同生活的主張,造成思想混亂。此刻,文學巨匠魯迅先生,嚴于自我解剖,寫成一篇小說,標題《一件小事》,通過對一位人力車夫的形象刻畫,表明知識分子更應向勞動人民學習,展現(xiàn)出高于同時代人的認識。就在這篇作品發(fā)表不久,周恩來以伍豪為筆名,寫成一篇題為《死人的享?!返脑娬?,發(fā)表于1920年1月20日出版的《覺語》雜志上,更為深刻地揭示出階級社會不平等、不合理的生活現(xiàn)實。
從作品的體式看,這是一篇形同小小說的敘事性作品。篇幅短小,概括性極強。“西北風呼呼響,冬天到了”,首先展示典型環(huán)境。接著圍繞“乘車”與“拉車”兩個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聯(lián)結(jié)的事件,敘述故事,刻畫了兩個不同的藝術形象。一個是車夫,為了生計,可悲地承受風寒,招徠顧客。身上雖穿了件薄薄的棉袍,一見到有人雇車,為了快速拉車,討得雇主喜歡,連忙脫了下來,蓋到雇主的腳上御寒,對雇主“賞賜”給他幾個與其勞動價值極不相等的銅板,則連連表示謝意,說是助他便他。詩章雖然著墨不多,但通過外形塑造、內(nèi)心活動、細節(jié)動作刻畫和語言表白,足可將一個吃苦、耐勞、質(zhì)樸、寬厚、善良而又思想麻木、尚未覺醒的勞苦人民形象生動展示出來。另外,為了適應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要,并與勞動人民形象構(gòu)成對比,詩作同時虛擬了一個非勞動者“我”的假借形象。他久居溫室,衣著豐厚,還外加一件棉袍,剛跨出大門,即感寒冷難耐,急忙雇輛人力車,躲進車篷。面對衣著單薄的車夫,迎著寒風,脫掉棉袍,加蓋到他的腳上,他雖也一時心動,隨口道了聲感謝,但對車夫脫袍后將遭受風寒更為嚴酷的侵襲和勞累折磨,則心安理得,不屑一顧。可見,作者對這一形象的描述也是極為典型且入木三分的。最為令人震撼的是,詩人將故事敘述完畢后,突發(fā)反問:“共同生活?”猶如一聲霹靂,炸開人們的迷夢。“活人的勞動!”“死人的享福!”憤激不平的吶喊,更若兩把利劍出鞘,劈向有產(chǎn)者與無產(chǎn)者生死對立的黑暗社會,揭穿某些身披皇帝恩賜的美麗外衣,鼓吹“勞資互愛”的御用大師們的虛偽,激發(fā)終年遭受痛苦折磨以維系少數(shù)富人享福的勞苦大眾的覺醒,更顯現(xiàn)馬克思主義者鮮明的革命立場。
二、砥礪前行的戰(zhàn)友情懷——周恩來《別李愚如并示述弟》賞讀
三個月沒見你,/進步的這般快了。/前些日子念強來說,/你要往英,/我以為不過說說。/過幾天丹文又來說,/你要往法,/我也以為不過說說。/那知不幾天,/你來別我;/當面告訴我,/你能去了。/你竟去了。//述弟來信告訴我,說你給他去的信道:/“……況且我是個人,/可以做工自給的;/無論如何,/總不至餓死他鄉(xiāng)!/你要知道:/幸福是要自己去找;/株守相等,/是沒有得到一日的?!?/你別時也同我說:/“……買四等票,/坐三等艙。/……勤工儉學去;/念一年書后,/工讀自助。/……研究實用理化;/本我的志趣,/辟我們女子的生計獨立,精神獨立的自由徑路;/保我們女子的人權(quán)天賦。……”//念你的精神,/你的決心,/你的勇敢;/興勃勃的向上,/全憑你的奮斗壯膽。/出國去,/走東海、南海、紅海、地中海;/一處處的浪卷濤涌,/奔騰浩瀚,/送你到那自由故鄉(xiāng)的法蘭西海岸。//到那里,/舉起工具,/出你的勞動汗;/造出你的成績燦爛。/磨煉你的才干;/保你的天真爛漫。/他日歸來,/扯開自由旗;/唱起獨立歌。/爭女權(quán),/求平等,/來到社會實驗。/推翻舊倫理,/全憑你這心頭一念。//過南京,/見著述弟;/想象中下關車站,/黃埔江畔,/一剎那的別離難。/同在世界上,/說什么分散。/何況情意綿綿,/“藕斷絲不斷”。/兩月后,/新大陸又見了述弟的足跡。/大西洋的波瀾,/流不斷你們的書翰;/兩個無線電桿,/矗立在東西兩岸,/氣通霄漢。/三月后,/馬賽海岸,/巴黎郊外,/我或者能把你看。//行行珍重!/你竟去了。/你能去了。/三個月沒見你,進步的這般快了。(周恩來:《別李愚如并示述弟》)
述弟,即潘述庵,時與李愚如熱戀,后結(jié)為夫妻——筆者注
這是周恩來1920年6月8日身陷天津地方檢察廳囹圄所寫的一首送別戰(zhàn)友遠行的詩章。五四運動后,為了繼續(xù)反抗反動當局對學生愛國運動施行暴行,天津一千多名示威群眾于1920年1月29日包圍了直隸省公署,要求釋放因請愿而被捕的學生,并撤銷對天津各界聯(lián)合會和天津?qū)W生聯(lián)合會的查封。在示威活動中,周恩來等人勇往直前,遭遇反動軍警逮捕。關押期間,他不顧個人安危,團結(jié)難友,進行各種斗爭,并組織大家學習,親自講解馬克思主義,把監(jiān)獄變成學習革命理論的課堂。同時,他還關注獄外的斗爭,關注戰(zhàn)友的安全。當?shù)弥獞?zhàn)友李愚如決定赴歐,探求革命真理時,他興奮萬分,以半天時間,蹲在陰暗潮濕的牢房里,運用書信的體式,一個字一寸心地寫成這篇詩章,托人轉(zhuǎn)交給了戰(zhàn)友。
這首詩80多句,40多行,近500字,集贊佩、勉勵、慰別于一體,真切表達了對即將遠行的戰(zhàn)友的深厚情誼。詩章一開始,“三個月沒見你,/進步的這般快了”,十分親切,對其進步表達了無比喜悅之情。接著,巧妙引用他人的轉(zhuǎn)述和對方的自述,贊佩她的選擇,定其心,固其志。再接著,轉(zhuǎn)為直接勉勵:“念你的精神,/你的決心,/你的勇敢……出國去,/走東海、南海、紅海、地中?!湍愕侥亲杂晒枢l(xiāng)的法蘭西海岸。//到那里,/舉起工具,/出你的勞動汗;/造出你的成績燦爛。……他日歸來,/扯開自由旗;/唱起獨立歌。/爭女權(quán),/求平等,/來到社會實驗?!睆膯⒊痰揭宦沸谐?,到學習,再到學習結(jié)束歸來,層層深入,以自己作為革命戰(zhàn)友的身份,諄諄囑咐,循循善誘,指明正確方向,勉勵前行,貼心貼肺,知根知底。周恩來還是一位最懂得體貼他人生活的人,因而亦不忘對愚如與其戀人的分離加以慰勉:“同在世界上,/說什么分散。/何況情意綿綿,/‘藕斷絲不斷”,“大西洋的波瀾,/流不斷你們的書翰;/兩個無線電桿,/矗立在東西兩岸,/氣通霄漢”。詩作設置生動比喻,寄望其振作精神,堅強對待情侶間的一時分手,堪為關懷備至。詩章首尾照應,反復點贊,“三個月沒見你,進步的這般快了”,更強化了詩人的情致。這首詩的表述多采用直白方式,內(nèi)容平白如話,初看似盛在器皿中的水,沒有波瀾,沒有漣漪,無色無味,一目見底;但細細品讀,卻若吸食精工煉制的新鮮奶酪,醇厚,細膩,芳香,甘甜。更為重要的是,食用過后,可給全身心增添無窮的精神能量。
三、努力為生,努力為死——周恩來《生別死離》賞讀
壯烈的死,茍且的生。/貪生怕死,何如重死輕生!/生別死離,最是難堪事。/別了,牽腸掛肚;/死了,毫無輕重。/何如作個感人的永別!//沒有耕耘,哪來收獲?/沒播革命的種子,/卻盼共產(chǎn)花開!/夢想赤色的旗兒飛揚,/卻不用血來染他,/天下哪有這類便宜事?/坐著談,何如起來行!/貪生的人,也悲傷別離,/也隨著死生,/只是他們卻識不透這感人的永別,/永遠的感人。//不用希望人家了!/生死的路,/已放在各人前邊,/飛向光明,盡由著你!/舉起那黑鐵的鋤兒,/開辟那未耕耘的土地;/種子散在人間,/血兒滴在地上。//本是別離的,/以后更會永別!/生死參透了,/努力為生,/還要努力為死,/便永別了又算什么?(周恩來:《生別死離》)
這篇議論體詩歌為紀念烈士黃愛犧牲而寫,有若毛澤東為紀念英烈張思德犧牲,揮毫所寫光輝史篇《為人民服務》,二者堪稱姊妹篇。
烈士黃愛又名黃正品,湖南常德人。1919年在天津讀書時,他是周恩來創(chuàng)辦的覺悟社的社友。回湖南后,他在長沙組織勞工會,領導工人多次發(fā)動罷工,于1922年1月16日被軍閥趙恒惕秘密殺害。正在德國考察的周恩來,得此消息后,百感交集,萬分悲痛,更念及當時的同志,遂作此篇,后以伍豪為筆名發(fā)表在1923年4月5日天津《民意報》副刊《覺郵》第2期上。
“壯烈的死,茍且的生。/貪生怕死,何如重死輕生!”面對戰(zhàn)友的犧牲,詩人沒有沉浸于悲傷的感情不可自拔,而是以鋼鐵漢子的堅強決心,化悲痛為力量,繼承黃愛烈士的遺志,對比兩種不同的生死觀,歌頌壯烈的死,批判茍且的生,揭示革命人生的正道,一以勵友,一以誓己?!皼]有耕耘,哪來收獲?/沒播革命的種子,/卻盼共產(chǎn)花開!/夢想赤色的旗兒飛揚,/卻不用血來染他,/天下哪有這類便宜事?”詩作以生動警策的比喻、切實的事理、強勁的反問,詮釋確立理想與踐行革命的關系、爭取勝利與勇作犧牲的關系,告知戰(zhàn)友和人們,革命的勝利、理想的實現(xiàn),必須用不惜生死的堅貞行動,自覺投入,層層鑄造。離開一個個革命者的奮勇?lián)?、無私付出和犧牲生命,革命是斷然不可能成功的。作為真正的革命者,必須將革命事業(yè)放在第一位,為了黨、國家、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乃至生命。只有前赴后繼,堅持不懈地勇敢斗爭,才能使理想得到實現(xiàn),使革命取得成功,使廣大人民得到解放和幸福,也才能無愧于黨、國家、人民,無愧于作為革命者的自己的一生。貪生畏死,私利第一,處處憐惜自己,坐等觀望,不敢同惡勢力斗爭,置社會黑暗、百姓苦難于不顧,必將使美好理想轉(zhuǎn)化為虛無的空想。作為個人,終老也難免拋棄一切死去,那是庸人碌碌無為的死,輕如鴻毛,是無價值的。至此,詩人向戰(zhàn)友指明:“生死的路,/已放在各人前邊,/飛向光明,盡由著你!”繼而響亮號召:“舉起那黑鐵的鋤兒,/開辟那未耕耘的土地;/種子散在人間,/血兒滴在地上。”詩人鼓勵大家學習黃愛,拋開私念,心懷必死的決心,奪取共產(chǎn)花開的最后勝利。
詩章結(jié)尾,詩人更以身作則,鏗鏘自誓:“本是別離的,/以后更會永別!/生死參透了,/努力為生,/還要努力為死,/便永別了又算什么?”他向大家表白心志,生為革命極盡努力,死為革命英勇獻身,隨時準備和同志作永別。一位坦然面對生死別離、無私無畏的共產(chǎn)黨人形象,有若擎天的巨大柱石,為戰(zhàn)友樹立起光輝榜樣,感人至極。
四、接近赤光,走向世界的大道——周恩來《赤光的宣言》賞讀
革命的赤光,/從北俄騰起,/驚醒了/冬蟲般蟄伏的被壓迫階級,/震動了/春蠶般繭縛的世界殖民地,/封建余孽,/國際的強盜,/更被他照的原形畢露。//夜已闌,/天將曉,/赤色之光,/早在東方閃動了。/休忘記――/遠的土耳其,/近的印度。/是呵!/要尋求/自由,/獨立。/原只有接近赤光,/走向世界革命的大道。//起,起,起,/我們的朋友?。ㄖ芏鱽恚骸冻喙獾男浴罚?/p>
這是一篇戰(zhàn)報傳單體式的詩章,選自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周恩來早期文集》,標題《赤光的宣言》。原文由詩和散文兩部分組成,刊載于1924年2月1日中共旅歐組織和旅歐共青團合辦的機關刊物《赤光》創(chuàng)刊號上。由于《赤光的宣言》屬創(chuàng)刊辭性質(zhì),所以撰稿人未加署名。編選《周恩來早期文集》時,專家認真論證鑒定,認為詩文的內(nèi)容和風格與周恩來署名的一些詩文相同,且此期間,周恩來又擔任中共旅歐總支部負責人及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書記和《赤光》主編,應是周恩來執(zhí)筆,隨即收錄。嗣后,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周恩來青年時代詩集》,亦收錄入編。
詩中所指赤光,喻馬克思主義思想光輝。詩章開頭熱烈歡呼蘇俄無產(chǎn)階級革命領袖列寧在其光輝照耀下,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偉大勝利,并產(chǎn)生巨大革命影響。本著我黨當時確定的革命目標“反軍閥政府的國民聯(lián)合,反帝國主義的國際聯(lián)合”,詩作以形象化的思維方式,欣喜設置比喻:“驚醒了/冬蟲般蟄伏的被壓迫階級”,展現(xiàn)國民聯(lián)合的革命前景;“震動了/春蠶般繭縛的世界殖民地”,展現(xiàn)國際聯(lián)合的革命前景,極為生動形象。對“封建余孽”“國際強盜”,則以憤怒抨擊的方式,深刻揭露其罪惡,暴露其垂死的原形,顯現(xiàn)分明的愛憎?!耙挂殃@,/天將曉,/赤色之光,/早在東方閃動了”,此刻的詩人,在異國他鄉(xiāng),越過地平線,舉目遙望祖國,看到了地球東方閃動的曙光,堅信得到馬克思主義光輝照耀和十月革命勝利的鼓舞,共產(chǎn)主義一定會在偉大的中華實現(xiàn)?!靶萃洝?遠的土耳其,/近的印度”,他心中不僅裝著祖國和人民,同樣裝著命運相同的鄰國和人民,裝著世界各國和人民的共同遭遇和前途。共產(chǎn)黨人大愛無疆的基因,從接受馬克思主義真理初始,即源源注入血脈,奠定了堅實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思想基礎。詩章結(jié)尾激情滿懷,連用三個“起”字,猶如號角聲聲,發(fā)出強力號召,催人奮起——接近赤光,走向世界革命的大道!
周恩來詩性天賦,喜愛寫詩,寫傳統(tǒng)體式詩章,中規(guī)中矩,字字珠璣;接受馬克思主義后,改寫新詩,不僅頗接地氣,適于大眾閱讀,而且思想情感頗多激越,頗多豪放,頗多親切,頗能啟迪讀者,鼓舞讀者。從體式角度欣賞,其詩作有紀游體、敘事體、書信體、議論體、傳單戰(zhàn)報體。詩人多形態(tài)實踐,得心應手,不拘一格,頗富成就。從藝術實踐角度來看,五四新文化運動初始,白話新詩方若種子破殼啟蒙,能寫到如此水平,實屬超前。可以設想,按照他的豐富情感、藝術修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堅持不斷踐行下去,很有可能成為一位偉大的革命詩人。然則,他肩負使命,毅然放棄個人愛好,專注革命,專注政事,為黨,為祖國,為人民,為共產(chǎn)主義大業(yè),歷風險,排萬難,殫精竭慮,無私奉獻畢生熱血,創(chuàng)造出無比輝煌的業(yè)績,尤為我們感佩、感動和感恩。
作 者: 單濟康,曾任如東等學校校長三十年整,退休于新店中學。后涉獵詩學研究、近現(xiàn)代名人詩詞研究,著有《今人七絕格律新探》《探心咀華——近現(xiàn)代名人詩詞賞析》《辛亥革命元老詩詞選篇賞析》《周恩來傳統(tǒng)詩篇賞析特輯》?,F(xiàn)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編 輯:趙斌 E-mail:mzxszb@126.com